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郑板桥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9 02:06:11
  • 《名人故事:郑板桥卖画》
  • 名人故事:郑板桥卖画

    郑板桥任职范县期间,为官清正,执法严明,惩恶扬善,鼓励生产,仅用了两三年时间,就把县境内治理成一派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这一天,东乡大集,郑板桥一身秀才打扮,带了笔墨纸砚,骑上小毛驴,由一名衙役陪伴,去重操旧业卖字画。当然,卖字画是个幌子,私访民情才是真正的目的。

    郑板桥来到集市上,铺好地摊,展纸泼墨,立时,围上来不少人观看。毕竟是穷乡僻壤,看的多,买的少。却见一位老汉,拿起一幅牛画,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了半天,看得眼角都湿润了。郑板桥以为碰到了知音,便问:老兄,你喜欢这幅吗煾个价吧,多少都行。

    老汉说:画得真像,像我家的那头牛。看着这牛画,我想到了我的卖牛钱。秋后,我核计着把牛卖掉,换点活钱,趁农闲季节做点小买卖,明春再买一头牛。那天卖牛卖了五贯钱,回到村头遇到了‘雁拔毛’,他说儿子结婚用钱,非借我那五贯钱不可,等儿子办完喜事收了礼账就还我。待他儿子婚事办完,我去要钱,他却翻脸不认账,向我要证人,要借条,两样都没有啊,我只好打掉门牙往肚里咽,自认倒霉了。说完,用手背擦了擦眼泪。

    旁边一位青年对郑板桥说:这老伯姓王,为人老实厚道,人称王老实。讹他钱的那人姓颜,为人奸滑,好占便宜,是个雁过拔毛的主,所以外号叫作雁拔毛。

    其他人也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起了雁拔毛占小便宜的一些传闻。

    郑板桥听了众人的话,心里便有了主意。他对王老实说:把我这牛画买了吧。别看现在是张画,这头牛会长,长到这张纸放不下它的时候,它就会从纸上跑下来变成活牛,而纸上又有了一头小牛,还会继续长,还会变成活牛,如此反复,不知会衍生多少头牛。我只要你一头牛钱。你若不信,我可以赊给你,待十天后牛变活了,再给我钱,如果牛不变活,我情愿白送你一头牛钱。

    王老实对卖画秀才的话并不真信,但是人家情愿赊给自己,变不成牛还倒贴钱,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去啊!所以,他就痛快地把牛画拿走了。

    王老实买了一幅牛画的事传遍了三村五里,好热闹的`人都到他家瞧稀奇。正如卖画秀才所讲的,这画上的牛一天比一天大,到了第十天上,那牛大得要撑破纸边了。第十一天,天刚蒙蒙亮,人们便来到了王老实家,一进院门,就见王老实正给一头又肥又大的黄牛喂料呢。再看屋里贴着的那张画,上面又有了一头小牛。正当人们纷纷称奇的时候,雁拔毛挤出人群,对王老实说:王大哥,你既然有了牛,就把那幅牛画卖给我吧。王老实到底老实,他说:行。卖画秀才赊给俺的,说是牛变活后给他送钱去,我还没去哩,你直接送去吧,让秀才给你写个收据,回来便给你那幅牛画。你到城里找那座最大的府门,门口有两只狮子,秀才姓傅叫谋关。

    雁拔毛来到县城,找到了县衙门这是县城里最大的府门,向把门的问傅谋关,把门的听说找父母官,就领他去见郑板桥。郑板桥收了他的牛钱五贯钱,给他写了收据,把他打发走了。雁拔毛还寻思:这秀才八成是个大官哩。

    雁拔毛跟王老实要了那幅牛画,恭恭敬敬挂在了正堂。每天烧香上供,偏偏不见牛儿长。他去找王老实,王老实说:你还是去找傅谋关吧,因为我没收你的钱。雁拔毛问:傅谋关八成是个大官吧?父母官,就是咱的县太爷啊。

    雁拔毛惊得出了一身虚汗,他哪敢去找县太爷算账啊。他嘴里喃喃道:怪我没福,我没福,画中的牛在你家长,在我家不长,怪不得县太爷。

    原来,郑板桥那天从东乡赶集回来,又画了九张牛画,画面上的牛儿一幅比一幅大,晚上派衙役送到了王老实家里,嘱咐他每天在三更半夜更换一幅。第十天,郑板桥又拿出五贯钱让衙役去集上买了一头牛,趁夜黑人静送到了王老实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引诱财迷心窍的雁拔毛上套。果然不出郑板桥所料,雁拔毛乖乖地送来了五贯钱,王老实被讹去的一头牛钱被讨了回来。

    【名人故事:郑板桥卖画】

  • 《名人故事郑板桥》
  • 名人故事郑板桥

    郑板桥的`诗、书、画闻名于世,号称“三绝”,人们争相购买。扬州有个富豪特别喜欢郑板桥的书画,但因他为人刁诈,郑板桥非常讨厌他,不给他作画写字。这个富豪为了抬高身价,显示自己的威风,出重金购买郑板桥书画,但始终没有搞到手。

    有一天,郑板桥出郊外漫步,见路旁新设一座酒店,店内有一位老者自称“怪叟”,他见郑板桥到来,十分殷勤,马上给端上狗肉来款待。郑板桥平日最爱吃狗肉,一见大喜,便饱餐一顿。付钱时,店家分文不收,郑板桥过意不去,便当场作了几幅书画赠给店家。事过之后,郑板桥才知道上了当。原来这位“怪臾”,是那富豪派人装扮的,自己的画就这样轻易地落入了富豪之手。后来郑板桥常提及此事,说他因爱吃狗肉而上了当,用以警戒世人。

    【名人故事郑板桥】

  • 《诗书画三绝之郑板桥名人故事》
  • 诗书画三绝之郑板桥名人故事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县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扬州八怪”中的最杰出者,被后人称为诗、书、画“三绝”。

    郑板桥小时候家里很穷,在他需要庇护和爱抚时,母亲却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在板桥幼小的心灵中,早早地播下了痛苦的种子。尽管母亲没有把他养育成人,但却给了他一个聪明伶俐的脑瓜。少年时代的郑板桥,赋诗撰文就已经很有成就了。

    在兴化镇读私塾的郑板桥,没有被生活的.贫困缚住手脚,相反却更加发奋苦读。私塾老师看到这样一个有出息的穷弟子,不但不嫌弃,还倍加爱护。

    1703年的暮春时节,只有10岁的郑板桥随同私塾老师一起出外郊游。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正准备坐在两块石头上闲谈时,郑板桥突然发现水中有一个鼓鼓囊囊的东西,便随口喊道:“先生,你看那是什么?”塾师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瞧,果然有一堆异物漂在水面,经师徒仔细辨认,确定是一具女尸。老师见此惨景,心中产生一种痛惜之情,不觉随口吟出一首诗:

    “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

    塾师刚念完他的诗,郑板桥就急着问:“先生,您认识这个少女吗?”老师摇摇头说:“不认识!”郑板桥又紧紧追问:“那您怎么知道这位少女刚好16岁呢?”看到老师又摇头,小板桥又接着问下去:“先生既然没有亲眼看见这位姑娘是怎样落水身亡的,又怎么可断定她是‘风吹落小桥’呢?”

    还没等塾师来得及回答,他又一阵连珠炮:“您能看见她的三魂七魄随波逐流吗?即使在浪里打转又怎么能看见?”私塾先生尽管被郑板桥问得哑口无言,但他觉得板桥的话很有道理,且很有趣。于是塾师并不生气,和颜悦色

    地问郑板桥:“依你看,这诗应该怎么个说法?”郑板桥皱了皱眉头,心情沉重地吟咏道:“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

    私塾先生听罢郑板桥的诗,连声“改得好,改得好!很有独到之处。”

    郑板桥的字画和诗一样有名气。其中的奥妙,还是在于勇于革新,不盲从他人,终于自成大家。板桥画竹最有名气,同时喜欢题诗一旁。他画的《墨竹图》配的诗是:

    画竹插天盖地来, 翻风覆雨笔头栽。

    我今不肯从人法, 写出龙须凤尾排。

    在这首诗中,他算是把自己品评到家了。郑板桥自幼苦学,名声大噪以后,不仅国内有无数的崇拜者,连朝鲜国的宰相李艮,也慕名前来拜见,并再三恳求他题诗赠画,回国后奉为翰墨珍宝。

    【诗书画三绝之郑板桥名人故事】

  • 《郑板桥教子的名人小故事》
  • 郑板桥教子的名人小故事

    郑板桥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他在山东潍县当县官时,儿子小宝留在兴化乡下的郑墨弟弟家。

    小宝6岁时上学了。为了教育儿子,郑板桥专门给他的弟弟郑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

    他的"道"是什么呢?他说:“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

    郑板桥自己是个读书人,他并不是看不起读书人,他看不起的是: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郑板桥自己最重视的还是儿子的品德。他对弟弟说:“我不在家,儿便是由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

    他主张,他的'孩子和仆人的儿女应平等对待。他说:“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别人。凡鱼餐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头肉乎!”

    为了教育儿子“明好人之理”、“爱天下农夫”,郑板桥还抄录了使小宝且念且唱、顺口好读的四首五言绝句:

    二月卖新丝,五月巢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才得放脚眠,蚊虫跳蚤出。

    后来,郑板桥不放心小宝的成长,就把他接到身边,经常教育小宝要懂得吃饭穿衣的艰难,要同情穷苦的人。由于郑板桥的严格教育和言传身教,小宝进步很快。当时潍县正值灾荒,郑板桥一向清贫,家里也未多存一粒粮食。一天,小宝哭着说:“妈妈,我肚子饿!”妈妈拿出一个用玉米粉做的窝头塞在小宝手里说:“这是你爹中午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宝欢跳着走到门外,高高兴兴地吃着窝头。这时,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站在旁边,看着他吃,小宝发现了这个用饥饿眼光看他的小女孩,立刻把窝头分给小女孩一半。郑板桥得知小宝的举动,高兴地对着小宝说:“孩子,你做得对,爹爹喜欢你。”

    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绳。

    【郑板桥教子的名人小故事】

  • 《郑板桥吟诗退贼读后感200字》
  • 寒假中,我读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印象最深的是《郑板桥吟诗退贼》,内容的意思是:

    郑板桥,是清朝著名的画家。一天晚上,他刚躺下,一个小偷潜入他家偷东西。郑板桥听见了,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小偷一听,知道被发现了,连忙住手。郑板桥继续吟诗:“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听说没钱,转身要走。郑板桥又道:“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哦,有狗哇,那我翻墙吧!”这时,郑板桥又吟道:“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跳上墙,发现果然有一盆兰花,就小心地把花移开。他刚翻过墙,又听见郑板桥在屋里吟诗:“天寒不及披衣送,忙趁月色赴豪门。”

  • 《郑板桥吟诗退贼》
  •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是个难得的才子。他在潍县任县令时,天遇大旱,灾情严重,老百姓的日子十分难过。

    郑板桥大胆向皇帝上书,请求赈济灾民,不幸被免职。郑板桥只好带着简单的行李回到故乡。从此他以黄犬、兰花做伴,借诗书为慰藉,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

    一天夜里,天寒月黑,郑板桥想到艰难的世道,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忧愁,不觉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这时,一个小偷悄悄潜入他家,被郑板桥发觉了。郑板桥心想,如果大声呼喊,万一小偷急了动手行凶,自己一个人也不是他的对手;如果假装熟睡,放任小偷拿家里的东西,又不甘心。怎么办呢?郑板桥急忙开动脑筋。不一会儿,他微微一笑,翻身朝里,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在黑暗中摸到床边的小偷吃了一惊,知道自己被发现了,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郑板桥又吟道:“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听了,心想,他先称我为“梁上君子”,又说“床头金银无半文”,看来是位心地善良的穷书生,还是走了吧!便转身出门,来到院子里。

    郑板桥见小偷走了,知道他不是一个真正的恶人,感到很欣慰,又吟道:“出门休惊黄尾犬,翻墙莫损兰花盆。”

    小偷一听,抬起头来仔细观察,果然发现大门边躺着一只黄狗,而墙头上放着一盆兰花。小偷生怕狗叫声惊动了左邻右舍,便小心翼翼地摸到墙边,避开那盆兰花,翻过墙出去了。

    小偷刚跳到墙外,又听郑板桥吟道:“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亮赶豪门。”

    小偷心里百感交集,赶紧迈开大步走了。郑板桥就这样轻轻松松地送走了小偷。

    记忆巩固

    1.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_____。

    2. 郑板桥吟诵给小偷听的诗句的完整版是怎样的?

  • 《关于珍贵友谊的格言、诗句》
  • 1、君有奇才我不贫。——(清)郑板桥

    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4、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5、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清)蒲松龄

    6、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

    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晋)付玄

    9、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唐)李白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子夏

    11、布衣之交不可忘。——(唐)李延寿

    12、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宋)欧阳修

    13、人生乐在相知心。——(宋)王安石

    14、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

    15、于患难风豪杰。——(清)魏禧

    16、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

    17、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宋)顾夏

    18、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

    19、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鲍溶

    20、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21、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周易》

    22、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陈刚中

    23、朋友,以义合者。——(宋)朱熹

    24、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

    25、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宋)欧阳修

    26、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

    27、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晋)陶渊明

    28、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

    29、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唐)白居易

    30、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

    31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三国)曹植

    32、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明)冯梦龙

    33、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

    34、一贵一贱交情见。——(唐)骆宾王

    35、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唐)李白

    36、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

    37、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雁门集》

    38、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明)冯梦龙

    3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系辞上》

    40、婴其呜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

    41、乐莫乐兮新相知。——(战国)屈原

    42、刎颈之交。——《汉书。诸葛丰传》

    43、知音世所稀。——(唐)孟浩然

    44、朋友切切思思。——《论语。子路》

    45、礼尚往来。——《礼记。曲礼》

    4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47、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48、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淮南子》

    49、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史记》

    50、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

    51、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52、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王维

    5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

    54、交情老更亲。——(唐)杜甫

    55、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抱朴子。交际》

    56、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逊志斋集》

    57、朋友之交不宜浮杂。——《抱朴子。交际》

    58、势力之交难以经远。——(晋)陆机

    59、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唐)高适

    60、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陶潜

    61、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南宋)辛弃疾

    62、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战国策》

    63、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64、找一个赞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个挑你刺的朋友。——《当代青年谈人生》

    65、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66、在背后称赞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良友。——(西)塞万提斯

    67、事实上,每个人的朋友中都有先进与落后的,问题在于我们怎样去帮助后进朋友,使他进步,切莫跟着他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够朋友”。——谢觉哉

    68、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巴金

    69、三朋四友,吃喝玩乐,这叫做“酒肉朋友”,朋友相聚,不谈工作,不谈学习,不谈政治,只谈个人之间私利私愤的事,这叫做“群居终日,言不乃义”。——谢觉哉

    70、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不是罪恶的助手。——(罗马)西塞罗

    71、愚蠢的朋友比明智的敌人更糟糕。——(印度)释迦牟尼

    72、谁若想在厄运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波斯)萨迪

    73、把友谊归结为利益的人,我以为是把友谊中最宝贵的东西勾销了。——(罗马)西塞罗

    74、有些人对你恭维不离口,可全都不是患难朋友——(英)莎士比亚

    75、那此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希腊)伊索

    76、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仅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意)卜伽丘

    77、趋炎附势的小人,不可共患难!——(英)拜伦

    78、你若聪明,莫把那人当作朋友,假如他和你的敌人交情深厚。——(波斯)萨迪

    79、友谊永远是一个甜蜜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黎)纪伯伦

    80、患难识朋友。——(苏)列宁

    81、在快乐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英)柯林斯

    82、在紧急时舍弃你的朋友不可信赖。——(希腊)伊索

    83、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希腊)苏拉格底

    84、择友宜慎,弃之更宜慎。——(美)富兰格林

    85、朋友是抵抗忧愁、不愉快和恐惧的保卫者,是友爱与信赖的罐子。——《五卷书》

    86、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查理士

    87、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却要剥夺掉你的珍宝——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纯洁的爱!——(俄)别林斯基

    88、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俄)别林斯基

    89、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俄)克雷洛夫

    90、不论是多情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俄)普希金

    91、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话多么尖锐。——(前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92、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前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93、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前苏)高尔基

    94、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95、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前苏)高尔基

    96、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马克思

    97、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英)莎士比亚

    98、友谊的基础在于两个人的心肠和灵魂有着最大的相似。——(德)贝多芬

    99、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100、与朋友交,严而有信。—孔子

    10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毛泽东

    102、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中国谚语

    103、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伊索

    104、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高尔基

    105、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德国谚语

    10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107、真正的朋友有三种:爱你的朋友,忘你的朋友,恨你的朋友。——桑弗

    108、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亚里士多德

    10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竹石》全诗翻译赏》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译文] 把青山紧紧咬住丝毫也不放松,根深深扎在岩石的缝隙之中。

    [出自] 清 郑燮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

    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 任:任平。尔,你。 任尔:随你。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5、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译文1:

    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松,

    原来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之中。

    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

    任凭你地东西南北的狂风。

    译文2:

    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哪个方向的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赏析:

    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诗人屹立的青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而基础,说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坚劲”则正是这个历经风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征的人的真实写照。因此,可以说,诗歌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全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而意味深长。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本诗又名《题竹石画》,是郑燮在一 幅绘有“竹石”的画作之上,有感而题写的。 “竹石”画上,质坚苍润的秀石矗立在画中,三株翠竹相伴高挺,枝叶生动飘荡。透出一股洒脱的气概。寓意深远,令人回味。

    这首诗一、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诗中用了一个"咬"字,极其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根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极强的生命力。

    三、四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作者赞美竹石的顽强精神,隐寓了自己的强劲。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 《关于郑板桥的故事》
  •     清代大画家郑板,书法也很有造诣,他还担任过知县这样的小官,为人幽默、风趣。一次,有人请他去赴宴,因为那家人家有个老太太过80岁生日。老太太共有5个儿子,这5个儿子都很有出息。郑板桥是当时的名人,有他去参加生日宴会,对主人来说自然是挺光彩的事儿。

        郑板桥高高兴兴地去了。宴会上,大家请他说说吉利话,他痛快地答应了,指着老太太大声说:“八旬老太不是人—” 人家过生日,张口竟说人家“不是人”,客人吃惊,老太太听后,脸就拉长了。郑板桥不理睬别人的的反应,继续念道:“天上神仙下凡尘。” 客人笑了,老太太尤其笑得开心。神仙是长生不老的,她是神仙,能不高兴吗?郑板桥还是不理睬别人的称赞,又指着老太太的五个儿子,说:"5个儿子都是贼—” 主人和客人都震惊了。

        郑板桥不紧不慢地说了下句:“偷来蟠桃献母亲。” 主人和客人都齐声欢呼起来。蟠桃是天上的仙桃,孙悟空就在天宫看守过蟠桃园,并偷吃过蟠桃。这种仙桃,人吃了能长生不老。能偷蟠桃献母亲,岂不太妙了。 郑板桥的4句祝寿词便是“抑扬式”结构,前两句和后两句都是先抑后扬,即都是“欲扬先抑”式。

  • 《“展起看竹”》
  •     在我的书房中悬了一幅郑板桥的“展起看竹”,画的左下角有一段题文,颇具玄机:“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叶上,日在梢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运笔又是一格,其实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步步变相莫可端倪,其天机流露,有莫知其然而然,于独画云乎哉。”这是板桥先生看竹画竹时刹那间的感受,语意空灵,无端泄露了艺术创作的天机。

        郑板桥是清朝诗书画三绝的一代宗师,所谓“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在他的三绝艺术中,我最爱他的竹子。板桥写竹,清奇脱俗,悬之壁上,一室清辉。犹忆儿时家中前庭一进大门第一道院落的左角上,即种了一丛修竹,进出之间,都笼罩在它的萧萧清影中。客舍无竹,只能以墨竹怡神,而我主观的认为竹子是板桥的三绝之绝,所以他的一卷墨竹,我随身携带,朝夕晤对,不免生出情感,郑燮这三竿瘦竹,已在无形中撑起了我的一身嶙峋。

        板桥的这幅“晨起看竹”由卷底右中三分之一地位,挑起三支清翠;中间稍近的一枝伸向左上方,以淡墨没入曦微。右手的一枝才是近景,笔意坚实,节节拔起,愈拔愈细,最后亦以淡笔隐入右侧。竹叶则疏落有致的以三个层次稼纤淋漓地展现在中间偏右的画纸上。板桥先生以哲理玄极,干净简洁的笔法,挥出他的“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所谓“竹中有竹,竹外有竹”。他画的竹子,已超越了艺术境界,而进入了哲学的领域;要求意在笔先,他的著名论说一眼中之竹一胸中之竹一手中之竹,在这幅作品中已充分地表达出来。所以我一直将这幅“晨起看竹”视为板桥创作中的极品。其实板桥的每一幅作品,章法造型各不相同;不论新竹、老竹、晴竹、雨竹,水乡之竹、山野之竹,均赋于不同的性格与生命,抒拓他胸中逸思,直追造化之神奇.悲鸿先生评他的画:“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下之难得者”,可谓允当。

        这幅“晨起看竹”的右下方,以整幅画面四分之一地位分五行题字,以他著名的六分半书法,挥洒出他胸中的创意。板桥自创的以草掺入行楷,歪歪斜斜,忽长忽扁,完全不受传统书法约束的“乱石铺街”的特殊书法,开创了他的怪笔。但这幅“晨起看竹”的题文,却是一气呵成的行书,在右下方一丛沾露的竹叶中,有两片嫩芒,射入字行中,予这三枝修竹以完整的构图,不让这段沉重的题字抢去了露竹的画面。

        纸上的三丛竹叶,以浓、淡和欲无的层次,写出了它们的距离,但竹叶无论翘起或僵下,都有些微的负荷,正是露浮叶上的情景。当你凝神看它,会担心稍一触动,便会有露珠由卷上滚泄下来,板桥能以笔意捕捉到这一刹那的美感,而在画纸上使它永恒,实在是一件旷世的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