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出师表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09:16:34
  • 《读《出师表》有感优秀读后感1000字》
  • 苏子云:“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岳少保亦书:“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上先生文辞、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

    余尝遍观诸葛之文,每读至此,亦唏欷不已,终日心有戚戚焉。然细细思量,乃恍然悟之。世人皆知孔明之智者莫能及也,亦知孔明之忠莫能及也,故读“出师一表真名世,长使英雄泪满襟”,千百年来,莫不涕泣零零也。余以为:先生文章,虽有所赏;先生之心,虽照日月;先生之情,亦可谓流贯四海;然先生之智亦难如众之云云耳。君若不信,举此表所云,固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之意,然若论其人,则易为忠丧智,而愚若为木也。何为哓哓者也,究其缘者,是以众人之惑惑也。

    《出师表》云:“受任于败军之计,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二十有一年,先生妄动兵戈,疲于奔命,向来可理朝政?况先生空怀复国之心,然复国无望,于功何哉?岂不悲乎?当是时,百姓思定,先生非不知。欲夺天下,乃中饱一己之私囊,岂为天下黎庶计久长?

    朝野上下,黄门专横,把持朝政,乃阿斗昏昏不可终日之祸根也,先生非不知,然何以无动于衷,乃殆及江山社稷也。

    马谡,《三国志蜀书》云“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且为先生献计,平定南方,永绝后患。可谓学富五车矣,然不善兵。先帝尝告汝曰“幼常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先生执而用之,不量才节任,随器付业,致使街亭一役,毁于一旦。至今思之,犹令人嘘唏不已也,先生明知其不可用而用之,可谓昏矣!

    彝陵之战,白帝托孤。先生欲报先帝知遇之恩,六出祁山。然每每无功而返,何为?阿斗之掣肘也。阿斗愚懦,先帝欲令汝危难之时,取而代之。余辈姑且不论备之真心与否,为天下苍生,亦当取而代之也。若由先生再假以时日,励精图治,何至于蜀国不兴,朝廷不明,国土沦丧矣。此所谓尽小忠而失大义也。

    东吴陆逊,文韬武略俱全,幸陷于八阵图中,先生怜其才,纵虎归山,终成大患。可谓妇人之仁也。后有诗叹曰:“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先生之举,岂不令后人所痛惜乎?

    “亮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固复国心切,心神难安,事必躬亲,殚精竭虑,以致病入膏肓也!叹矣,况先生空有满腹经纶,先生之后,几人能当!先生贵为人师,亦差矣。

    余读《出师表》者,情郁于胸,中有万丈波涛,吞云吐雾,终日不息也。然先生一颗拳拳忠贞之心,汉帝不解,左右不知,庶几哀叹者乎。

    嗟乎,吾尝观三国之书,先生出祁山前,一谋士曰:“丞相,下官夜观乾相,相星光弱而无生,非贵之所兆,不宜出行”。然先生未听也,曰:“谋事在人,成事岂能由天也,区区天象安可信乎?”试问先生本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今却视而不见,匆匆而行,急欲灭魏,终落得死不瞑目,懿生喜貌,蜀亡国辱。何也?先生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下臣告之,先生非不知,然蒙先帝重托,拳拳之心,无以言表,深叹时局维艰,时不我待也。一子既下,满盘皆输。乃以一智之化身,中道崩殂,弃蜀而去。直让天下嗟呀叹惋,痛彻心扉也。

    而今以事论事,凡躁者难以合谋,凡骄者难以成事,《诫子书》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先生宜善听余逆耳之言矣。

    后记:

    诸葛魂断长江,唯存几许文,今感其忠心,固叹时之意,丞相需见谅也。

  • 《勿以亲疏定是非700字》
  • 《出师表》有言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一亲一疏,导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在我看来,勿以亲疏论事非。

    纵观一部卷帙浩繁的中华史,其中王朝更替、治乱相续往往能使人掩卷沉思。作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主,百姓们的生杀予夺之大权,也毫无疑问地掌握在其手中,真可谓:"君主一跬步,皆关民命。"就是这样,我们往往能看见一些小人,他们溜须拍马,阿识奉承,曲意逢迎,把君主们的每一个毛孔无不弄得舒坦至极。于是这些人深得君主之"亲",甚至独揽大权,破坏朝纲,明末的魏忠贤专权不就是明证吗?而贤明的君主求贤若渴,对人才亲之信之,恰恰是因为明是非,懂事理,才知孰亲孰疏之分。

    在人类社会中,自"大道既隐,各亲其亲子其子”以来,亲情就成为了维系这个社会的稳固的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人们往往认为亲人们总是对自己好,因而他们总是对的,没有错的,而对于旁人,难免存着此疆彼界之心,所谓"人心隔肚皮",难免对别人有着成见,故事中的富人即此类典型人物,而有两位人物的行为却值得我们的赞叹。

    祁黄羊的"内举不避子,外举不避仇"。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详了,不以亲疏好恶来定是非,而是惟贤是举,诚可贵矣。

    另一位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担任了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之后,权力可谓达到政治生涯的顶峰。各界人士1致推举孙中山的哥哥孙眉担任广东的都督,当此之时,孙中山先生只需微微首肯,便定能保证自己的哥哥飞黄腾达,然而这位伟人没有这样做,他只是婉言地谢绝了,说:"我哥哥才力有限,不堪担此重任。"如此高风亮节怎能不让人仰慕不已。

    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抛弃小我,舍弃一己之私利,来成全大我,寻求真理;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克制感悟,注重理性,让理性之光熠熠生辉!

    勿以亲疏定是非其实就意味着一种广博的爱!

  • 《我读《出师表》后感800字》
  • 这个暑假,我读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很敬佩蜀汉的丞相诸葛亮。不仅因为他的才干,他的谋略,还因为他的道德和他的为人处事。我特别把诸葛亮的《出师表》细细品读了一番。

    表是一种文体,用以呈情,从“表”这个字就可以看出。《出师表》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皆以记事抒情的文章。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许国忠贞的不二思想。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呀!

    诸葛亮为什么会写下这份《出师表》呢?因为当时诸葛亮决定北上魏伐,克复中原。但文章中说了“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既然国力虚弱了,为什么还要打仗呢?我想第一点是以攻为守,只有出师伐魏,才能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环境,因为还是有“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第二点,是因为蜀汉内部两党矛盾已久,通过北伐可以将内部矛盾转移对曹魏的外部矛盾。第三点,当时刘备已经去世,刘备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诸葛亮要报答先帝,完成先帝的遗愿。

    《出师表》又是写给谁的呢?是刘禅,就是那个历史上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特意嘱托他,“亲贤臣,远小人”,可刘禅在诸葛亮去世后,却“亲小人,远贤臣”,最后亡国投降。

    出师表作为一份上书,并没有华丽的文藻,而是情深意切,娓娓道来,这里有臣子的衷心,也有长辈的牵挂。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不是愚忠,刘备重视人才,知人善用,诸葛亮忠君爱国,呕心沥血,君臣二人成就一段千古佳话。诸葛亮站在臣子和长辈两个角度,表达了对蜀汉和刘禅的感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每一句都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牵挂。

    “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至今令人怀念,令人敬仰。读完《出师表》,我深刻地体会到,唯有心中装着国家和人民的人,历史才不会忘记他。

    (小作者是浙江省桐乡市北港小学四年级学生)

    后 记

    看《三国演义》我十分佩服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读完《出师表》我更加敬仰诸葛亮的高风亮节了。

    家长感言

    读书能帮助孩子培养理想品格,提升学习能力,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每看一本好书,我都会跟孩子分享书中人物的喜愁与哀乐,一起感受主人公的精神。

    教师赏析

    一个四年级的学生,能站在历史的角度,以全局的眼光点评诸葛亮的政治韬略,段落清晰,字字珠玑,不由得让人感叹,祉江同学亦是一个经天纬地之才!(沈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