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方好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02:24:36
  • 《美丽的西湖550字》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形容的是美丽的大西湖,再加上蒙蒙细雨和健康氧气与树林陪伴,可谓是马可·波罗口中的“人间天堂”。

    雨天时,漫步苏堤,看鱼翔浅底!在下过雨后的苏堤似乎是被层层浓雾包围住的云邸仙境,两边的草木发出的沙沙声在浓雾中,又像是天神下凡,在演奏一首轻轻乐曲,每当树叶滴下一颗圆润的小水珠时,水面又会弹起几滴小水珠,像是大水珠的水珠娃娃,最后沉下海底,留下一圈圈涟漪。

    其次就是西湖的三潭印月,三个类似手提灯笼的小东西“站”在外面,后面再加上几座连绵起伏的小丘和空中弥漫的大雾,真像是如临仙境一般,每当午时太阳高照,那三个小东西会映在水面,水面慢慢晃动,三潭印月也就跟着晃动起来。石头做的景物似乎又像棉花做的一般柔软,让人看起很是舒服,当一轮残月升到空中时,为了美观,人们会在这个类似灯笼的地方点上灯火,这时映在水中的就不仅仅是三个“灯笼”那么简单,它还添加了鲜艳的色彩,看起来就会有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最后就要说美丽的断桥残雪了,其实,这座桥并没有断,人们只是给它赋予诗意罢了,它还好好的宽宽的、长长的,两边还有许多翠绿翠绿的荷花伴着,虽然在炎炎夏日无法显出它的特色,但在大雪纷飞的冬日,雪花落在桥上,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这就像成了“残雪”的景象,看起来是不是很有古代气息呢?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则是赞美西湖的后半句,在一起领略完西湖的美景后,是不是觉得西湖的确很像西施呢?

  • 《西湖450字》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从古至今,不光是诗人留恋西湖,还有很多人也陶醉在那潇潇暮雨中了……

    略看浙江地图,不用细看,你就能找到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它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站在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一条十里长堤,蜿蜒在西湖边,仿佛把陆地与湖水融合在了一起。堤上植着杨柳,你是新绿,我就是墨绿;我是浓绿,那你就是碧绿。我不禁惊诧于它们之间的和谐了。放眼远眺,目光所及,山外青山楼外楼,层层叠叠,如人间仙境一般。

    在夜幕初垂时,又是一番景象。微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似钩的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漾,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那洁白的翅膀似乎要被湖水蘸蓝。明净的湖水晃动着边上的华灯。人们踏遍青山,才发现风景这边独好。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人们泛舟于湖上,一定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部都溶在这纯洁的湖水中了。

    那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西湖也俨然变成了一位少女,与千里莺啼绿映红的大好江南共舞于我们的神州大地之上。

    也许,正是有了西湖,杭州才会变得如此有魅力。

  • 《西湖250字》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走在西湖的白堤上,望着平静的湖面,见湖面溅起一圈圈的涟漪。柳丝轻拂发梢,轻轻从头上、肩上掠过。

    一道细雨划破了西湖的宁静,雨如丝如线,如烟如雾,淅淅沥沥地飘洒在湖面上,留下无数小水花荡漾开来。这时,从湖面上渐渐浮起一层轻纱似的雾,模糊了远处的群山,一起都只能化成墨绿的一团,就像宣纸上一滴浅浅的水迹,又虚又实。

    眼前是盈盈清波,水中映着天、映着云、映着桥……湖水恬静、清亮。当风提着裙摆走来,不是荡过一条条水波,就好似无数透明的丝带在水中飘舞。湖面波光粼粼地闪着,将淡红的霞光揉成许多美丽的图案。

  • 《最美金象湖》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是大诗人苏轼笔下的杭州西湖。可在我心中,我们校园的金象湖比杭州西湖还要美。

    远远望去,金象湖的水面上停着一只美丽的天鹅,对而扑闪着翅膀,仿佛是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在跳舞。漂亮极了!走近看看,荷花、荷叶,都枯萎了,让我想起一首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虽然荷花枯萎了,但是还有我们的喷泉,喷泉喷出来的水清澈又漂亮,有的像一个个圆圆的皮球;有的像一串串倒挂的珍珠;有的像一条条洁白的飘带……形态各异的水柱在阳光的照耀下,还会形成一道道小小的彩虹,成为湖面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金象湖的旁边有一棵非常漂亮的树。它的颜色看上去有点红,也有点紫,两个颜色混起来,真是美不胜收啊!湖岸边上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一只小狗;有的像低头吃草的小牛;还有的像遥望远方的小鹿……有趣极了!

    金象湖给我们学校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如果失去了它,那我们的校园就是去了一种特别的美。

  • 《西湖之美》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是苏轼所写的晴天和雨天的西湖,那阴天的西湖又是怎么样的呢?

    碧绿的湖水和远处淡淡的青山在朦胧的天空中好像融为一体,周围云雾缭绕,显得格外美丽。柳树就像小姑娘的辫子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摇摆。樟树站在一旁,风一吹,好像在给西湖扇扇子。朴树抖抖手臂,好像是在对西湖说:“你好呀,今天我们玩什么呢?”荷花已经凋谢,荷叶却仍然吸睛,千姿百态的,有的已经掉到水面上了,有的无奈地低下了头,还有的依旧昂首挺胸,为叶子下的小鱼遮风挡雨。

    除了植物,动物也很可爱。

    一只松鼠跃上了柳树,飞快地跳动着,接着一个箭步又蹿到了一棵樟树上。它姿态轻盈,竟然可以在约2厘米的枝叶上爬。一群麻雀悠闲地在树下散步,在西湖温柔的臂弯中,自由自在。突然,几只灰鸽掠过水面,也来到了树下,加入了麻雀的阵营中。

    果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作西施是再好不过了,不论是晴天、雨天还是阴天,都能展现出西湖的美。

  • 《摘桑葚》
  • “桑舍幽幽掩碧丛,清风小径露芳容。参差红紫熟方好,一缕清甜心底溶。”每年初夏时节,外婆家屋后的桑树早已都换上了青翠的衣服,风一吹,桑叶便翩翩起舞,美极了!

    远处,一群群美丽的小鸟,在枝头上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地唱歌,小青蛙在池塘边“呱呱”地发出稚嫩的声音。再近些,我惊奇地发现桑叶下面藏着一串串诱人的果实:白白的、淡绿的、浅粉的、鲜红的、紫黑的……它们的形状像缩小的葡萄,小拇指般大小,乍一看,像一条条蠕动的毛毛虫。

    今年五一假期非常热,舅舅提议赶在太阳公公瞪大它那圆圆的眼睛之前去摘桑葚。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起床,我和弟弟每人拎着一个小篮子,迫不及待地向桑树地里奔去。我看见红色的桑葚特别诱人,便摘了一颗尝了尝,好酸啊!舅舅笑着对我说:“小傻瓜,桑葚越紫越甜!”

    我好奇地问舅舅:“红得发紫、紫得发黑,是形容桑葚的吗?”嘿嘿,舅舅似乎被我的问题楞了一下,但神情马上恢复了平常。我又摘了一颗紫黑色的桑葚尝了尝,果真甜甜的,于是我便摘了一颗又一颗来吃。正当我大饱口福时,弟弟走过来,他满嘴都是紫红色,还对我做鬼脸。我和弟弟你逗我,我逗你,笑个不停。

    我和弟弟先吃饱了肚子,才开始往小篮子里放桑葚。桑葚有的长得高,我们就把树枝拉下来摘;有的长得跟我们个头差不多高,我们就站着摘;也有的长得低,我们就蹲下摘。不一会儿,我们就热得汗流浃背,累得腰酸背痛。我想放弃了,但一看比我小的弟弟还在认真地采摘着,我就更没资格说放弃了。于是,我又继续往桑树林深处穿梭着,采摘着。

    火辣辣的太阳慢慢地爬了上来,把大地烤得直冒热气。这时,不远处传来外婆催我们回家的喊声。我们赶紧钻出桑树林,拎着装满桑葚的小篮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一路上,舅舅跟我们讲,桑树非常伟大,它一年四季不停地贡献着自己的叶子,帮助蚕宝宝演变成华丽的丝绸,还结出香甜的果实,为人类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我爱吃桑葚,更敬爱拥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桑树!

    【小作者舅舅感言】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五一”假期,回来和小外甥女、小外甥一起采摘桑葚,我情不自禁地踮脚拉住桑树枝摘吃桑葚,像孩子一样。熟透了的紫黑色桑葚味道鲜美,让我想起多年前自己像小猴子一样爬树摘吃桑葚的情景。那是我的童年,天真无邪的时期。小外甥女刚好小我二十岁,看着她,我仿佛看到了二十年前的自己。满满的回忆,童年真好!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意思》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2、方好——正显得美。

    3、空濛——细雨迷茫,若隐若现的样子。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鉴赏】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蒙:细雨迷芒的样子。 

    亦:也。 

    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诗意: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译文1: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译文2:

    在西湖上饮酒欣赏开始晴天和后来下雨景色

    波光荡漾闪烁晴天刚好雅致,

    山雾朦胧漂渺雨中也很美妙,

    我想把西湖比作是美女西施,

    淡描浓施都是那么美丽宜人。

    赏析:

    苏轼曾两次在杭州做官。第一次是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元祐四年(1089),任知州。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初到杭州,他便情不自禁地赋诗道:“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这“湖山”,应该首推江南韵味最浓、人文气质尤胜的西湖吧。

    西湖的胜景美名,与苏轼分不开。任知州期间,为解决西湖淤塞的问题,他主持了疏浚整治工程,以淤泥水筑堤,堤旁遍种木;一到春季,桃红柳绿,莺飞草长,晓雾景韵尤其动人。这条堤后来就被称为苏堤,又叫苏公堤。“苏堤春晓”亦被誉为西湖十景之首。

    苏轼写下了许多有关杭州和西湖的诗篇,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

    句 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濛”,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评 解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感受。这首诗的流传,也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苏轼是林语堂非常喜欢的一位诗人。关于这首诗,林在《苏东坡传》中说:“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思,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尽其才……诗人能在寥寥四行诗句中表现此地的精粹、气象、美丽,也颇不简单……公认为表现西湖最好的诗,就是苏东坡写西湖的这一首。”

  • 《念怀西湖》
  • 苏轼有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好美的诗句,好美的意境,真正的西湖,比诗更加动人。

    两年前,我曾游西湖,她那江南山水的婉约,至今仍在我的梦中萦绕。对于她,我看过,叹过,赞过,那抹醉人的绿深深留在我的心中。西湖的山是绿的,那种绿,像西湖龙井一样清怡芳香。优美的弧线勾勒出群山的轮廓,柔和的色彩渲染成群山的魂灵。绿色在连绵不断的起伏的山峰上汪洋恣肆,隐隐地透露出它们的雄浑浩大与博博胸襟。眺望山头,山岚雾霭下罩着一种神秘。西湖的水是绿的,这份绿,如咖啡一样醇厚绵长。浓浓的水是大山的浆汁,无尽的绿波随心所欲地流淌。涛浪在阳光下,如炯炯目光,射出耀眼的绿辉。湖面被风儿吹起层层纹痕,宛如少女颦颦含笑的眼波,眸子中盈盈流转着鲜绿。阳光挥洒下来,筛出的光点在水上跳跃,像涟涟的星星,眨巴着眼睛;又似银鱼的细鳞,错落有致,银光闪闪,紧密发亮。游船三三两两的,在水上随意地乱逛,船尾留下一道道清晰的水纹。它们忽而在湖心集合,忽而在湖岸散开,忽而一齐向前奔进,忽而又掉头各奔东西。散在湖上,它们好像飘落的瓣;毫无秩序,又仿佛缺少首领的鱼群。游船滑过,微风吹来,岸边的垂柳也飘舞起长辫,梢头闪烁着点点新绿。水面微波荡漾,把映在水中的青山、游船、翠柳,都晃成了一团墨绿的阴影。

    置身于青山绿水间,满眼翠色欲流,西湖的妩媚令人心旷神怡。“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曲院风荷”、“断”、“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双峰插云”、“三潭映月”,这些美丽动听的名字,这些使人神往的景色,令我不禁浮想联翩。

    在西湖中有座被称为“小瀛洲”的小岛,岛旁矗立着石塔,每座石塔都有基座、圆形塔身、宝盖和六边小亭组成,塔身上还精心穿凿了五个规则的小圆孔。三座石塔久经风雨,外表伤痕累累,剥蚀不堪。“波上平临三塔影,湖中倒映一轮秋”,这,便是“三潭映月”。据说月圆之夜,在三潭中各点上一支蜡烛,从孔内便可望见月亮。“三潭塔分一月印,一波影中一圆晕”,或许,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此时此刻的月夜,一定十分柔美:烛光摇曳,与月光相辉映,柔和与清冷,金光与银辉,穿梭交织,织出皎洁的明月和一袭银袍般的湖光波粼。光辉照耀下,一种温馨、幸福和安详在每个游人的心底悠悠萦绕••••••

    于湖中正视前方,山脚下的一座断桥俯伏于水面,连系两岸,似一条丝带轻轻飘荡。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为它平添了几分浪漫;它瑟缩着的单薄身躯默默承担着千百年的古老与沧桑。“断桥黄癣涩,空院落花深。独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冬日的古桥,满覆涩癣,背倚青山,诉说如烟消逝的历史沧桑。皑皑白雪冷砌桥身,冰封西湖,只剩它独自在寒风中品味落寞荒凉。也许,这就是“断桥残雪”的诗意。

    西湖的断桥古韵悠长,带给人太多的思索。在众多同断桥一样的古桥边,还盛放着顾影自怜的荷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带我们走进了“曲院风荷”。这里,碧水荡漾在高高低低的荷叶下,身姿曼妙的荷花掩映其中,真恰似瑶池仙境!那荷叶或相挤相拥,或独占一席之地,或平贴水面,或立身半空,居高临下。它们形态不一,参差不齐,阳光在上面投下了些许淡淡的光影。无数的叶子一片缀连着一片,蔓延成了一片荷塘。在随意擎着叶子的荷叶丛中,有的荷花躲躲闪闪,掩映其中,只能模糊看到粉色的倩影绰约闪动;有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似开未开,半遮半掩,羞答答的,只让几片花瓣在外摇曳;有的则亭亭玉立,袅娜地舒展着花瓣,垂着金色的花丝。脉脉的流水映照出她婀娜的身姿,娇美的面庞,真是美丽绝伦!这些粉色的佳人,被那青翠的叶众星拱月般尊崇衬托,反而更显风致了。轻风夹着荷花的清香,呼叫着溜过花丛,让我一时恍惚迷醉。浸在香中的荷花,也像喝醉似的,颊上带着腮红,和含着露珠的荷叶一起,在风中款款舞动。红绿相映,远望去,只见绿浪翻腾,宛如嵌着粉红宝石的荷叶边裙裾,在光影的投射下,色彩时浓时淡。好一个“曲院风荷”!

    天渐渐暗了下来,西湖的景色也渐渐模糊了。天空中弥漫着乌云,云中飘下星点儿雨丝。淡淡的夜色中,西湖之上笼着一层朦胧,和着我一腔离别的愁绪和西湖如诗如画的景色融入了薄暮微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