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绝句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11:49:08
  • 《描写绝句的小学三年级作文》
  • 描写绝句的小学三年级作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作文。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甫写的`。这首诗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杨柳上“歌唱”,在青天上,有一行白鹭盘旋着。在外面,山顶上千年不化的积雪映在窗户上,这时,几条开往东吴的船只停留在了门外。

    下面,就由我来把这首诗改编成现代文。

    当时,诗人坐在床头,看见了几只黄鹂。只见它们毛茸茸的羽毛,在阳光下金光闪闪,嘴巴上还有淡黄色的雀斑。它们就像歌星一样,“叽叽喳喳”地演唱着。瞧,诗人看见了那棵翠绿的杨柳,小黄鹂飞到了杨柳上,唱地更欢了,仿佛在说:“我不仅长得美丽,而且歌声动人,再加上这翠绿的柳树,就是完美无瑕!”。诗人抬头一望,只见一行白鹭排着“一”字队飞行着。偶尔会有一只白鹭掉队,这时,会有一只白鹭催它跟上队伍。白鹭队伍已经飞上了青天,那青天上偶尔会飘来几朵白云。

    诗人从窗口往外看,只见千年不化的积雪就像一幅画,映在了窗户上。诗人从门外看到了几条从东吴飘来的船只。

    晚上,杜甫品尝着美酒......

    【描写绝句的小学三年级作文】

  • 《夏日绝句一诗的读后感》
  • 关于夏日绝句一诗的读后感

    南宋女诗人李照清博学多才、智慧过人,着作了许多古诗词。《夏日绝句》就是其中一首。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我就感触甚多。

    每当读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时,我就会怀念起中国千千万万个人民英雄:黄继光、董存瑞、王进喜、狼牙山五壮士等等。他们有的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有的为了祖国的兴旺而牺牲,但他们都是我们永远忘不掉、永远铭记在心的.革命英雄。因为人民英雄的这种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就像诗里说的一样: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做一个人中豪杰,就算是死了,也要死得壮烈,有价值,要做一个鬼中英雄。到现在,还敬佩项羽的伟大壮举,宁可要对着乌江自刎,也不肯屈服于敌人,不肯回江东苟且偷生。这是一首颂咏历史时候的诗。诗中怀念、赞美了历史上的英雄项羽,称颂他作为英雄生,也作为英雄死,宁可壮烈牺牲,也不苟且偷生的英雄气概。诗中前两句为佳句,壮志豪情,广为传诵。

    这首诗也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讽刺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卖国求荣行为。也表现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我们也要向以前的英雄、诗人们学习,爱国爱人民。

    【关于夏日绝句一诗的读后感】

  • 《《绝句》王庭筠原文和翻译》
  • 绝句

    王庭筠 〔元代〕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必考名句】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译文】

    清瘦的竹影和着诗句,梅花的香气伴着我入梦。

    可惜我的心情就像今晚的月亮,迟迟不肯落下西厢房。

    【注释】

    西厢:传统汉族建筑四合院里面西面的厢房。

    【赏析】

    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

    “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可以想见。

    诗人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梅香,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

    在后两句中,诗人便将“月”和盘托出。可怜者,可爱也。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

    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作者】

    王庭筠(1151~1202)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黄华老子,别号雪溪。金代辽东人(今营口熊岳),米芾之甥。庭筠文名早著,金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历官州县,仕至翰林修撰。文词渊雅,字画精美,《中州雅府》收其词作十六首,以幽峭绵渺见长。王庭筠善诗文,“文采风流,照映一时”,以七言长诗造语奇险见称。著有《王翰林文集》40卷、《黄华集》、《藂辨》10卷等,但多散佚于金末衰乱之世。存世墨迹有《幽竹枯槎图题辞》,碑刻有《博州重修庙学记》、《重修蜀先主庙碑》等。《重修蜀先主庙碑》运笔结体似黄庭坚,但缺少黄庭坚舒逸的抖动,取而代之的是唐楷的温润、端庄,受虞世南的影响显露无遗,这说明王庭筠学书师法的广泛。

  • 《《戏为六绝句》杜甫原文和翻译》
  • 戏为六绝句

    【唐】杜甫

    其一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其三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其四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其五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其六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注释

    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章:泛言文学。老更成: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

    凌云健笔:高超雄健的笔力。意纵横: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嗤点:讥笑、指责。

    前贤:指庾信。畏后生:即孔子说的“后生可畏”。后生,指“嗤点”庾信的人。但这里是讽刺话,意思是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后生可畏”了。

    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都是初唐时期著名的作家,时人称之为“初唐四杰”。诗风清新、刚健,一扫齐、梁颓靡遗风。当时体:指四杰诗文的体裁和风格在当时自成一体。

    轻薄(bó):言行轻佻,有玩弄意味。此处指当时守旧文人对“四杰”的攻击态度。哂(shěn):讥笑。

    尔曹:你们这些人。

    不废:不影响。这里用江河万古流比喻包括四杰在内的优秀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将像长江黄河那样万古流传。

    翰墨:笔墨。

    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楚辞》中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龙文虎脊:喻瑰丽的文辞。

    翡翠:鸟名。兰苕(tiáo):兰花和苕花。郭璞《游仙诗》:“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

    掣(chè):拉,拽。

    薄:小看,看不起,轻视。

    必为邻:一定要引以为邻居,即不排斥的意思。

    窃攀:内心里追攀。屈宋:屈原和宋玉。方驾:并车而行。这是诗人对轻薄文士说的:“你们想与屈原、宋玉齐名,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齐、梁文风浮艳,重形式轻内容。这一句,诗人紧承上句说:“如若不然,恐怕你们连齐梁文人还不如呢!”

    未及前贤更勿疑:这句是说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

    递相祖述:互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复先谁:不用分先后。

    别裁伪体:区别和裁减、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亲风雅: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

    转益多师:多方面寻找老师。汝师:你的老师。

    译文

    其一

    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其笔力高超雄健,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当今的人讥笑、指责他留下的文章,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你们这些后生可畏了。

    其二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其三

    即便是王杨卢骆四杰操笔作诗,作品比不上汉魏的诗歌而接近《诗经》《楚辞》,但他们还是龙文虎脊的千里马,可以为君王驾车,纵横驰骋,不像你们一跑长途就会跌倒。

    其四

    你们的才力应难以超越上述几位,现在谁成就能超出他们?你们这些人所作的浓丽纤巧的诗文,不过是像翠鸟飞翔在兰苕之上罢了,缺少大的气度,而没有如掣取鲸鱼于碧海之中那样的雄健才力和阔大气魄,只是一些小灵小巧的玩意。

    其五

    你们学诗要爱古人但也不能鄙薄像庾信、四杰这样的今人,要把他们的清词丽句引为同调。如果你们要在内心里追攀屈原、宋玉,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否则就会沿流失源,堕入齐、梁时期那种轻浮侧艳的后尘了。

    其六

    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继承前人、互相学习的优秀传统应该是不用分先后的。区别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虚心向前贤学习,老师越多,这才是你们真正的老师。

    赏析

    清人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话》里有段评论杜甫绝句诗的话:“七绝乃唐人乐章,工者最多。……李白、王昌龄后,当以刘梦得(刘禹锡)为最。缘落笔朦胧缥缈,其来无端,其去无际故也。杜老七绝欲与诸家分道扬镳,故尔别开异径。独其情怀,最得诗人雅趣。”他说杜甫“别开异径”,在盛唐七绝中走出一条新路子,这是熟读杜甫绝句的人都能感觉到的。除了极少数篇章如《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等外,他的七绝确是与众不同。

    首先,从内容方面扩展了绝句的领域。一切题材,感时议政,谈艺论文,纪述身边琐事,凡是能表现于其它诗体的,杜甫同样用来写入绝句小诗。其次,与之相联系的,这类绝句诗在艺术上,它不是朦胧缥缈,以韵致见长的作品;也缺乏运用于管弦的唱叹之音。它所独开的胜境,在于触机成趣,妙绪纷披,显得情味盎然,如同和读者围炉闲话,剪烛谈心;无论是感慨唏嘘也好,或者嬉笑怒骂也好,都能给人以亲切、真率、恳挚之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朴质而雅健的独特风格,是耐人咀嚼不尽的。

    《戏为六绝句》就是杜甫这类绝句诗标本之一。以诗论诗,最常见的形式是论诗绝句。它,每首可谈一个问题;把许多首连缀成组诗,又可表现出完整的艺术见解。在中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有不少著名的论诗绝句,而最早出现、最有影响的则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戏为六绝句》前三首评论作家,后三首揭示论诗宗旨。其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戏为六绝句》第一首论庾信。杜甫在《春日忆李白》里曾说,“清新庾开府”。此诗中指出庾信后期文章(兼指诗、赋),风格更加成熟:“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健笔凌云,纵横开阖,不仅以“清新”见长。唐代的“今人”,指手划脚,嘲笑、指点庾信,足以说明他们的无知。因而“前贤畏后生”,也只是讽刺的反话罢了。

    第二、三首论初唐四杰。初唐诗文,尚未完全摆脱六朝时期崇尚辞藻浮华艳丽的余习。第二首中,“轻薄为文”,是当时的人讥笑“四杰”的话。史炳《杜诗琐证》解释此诗说:“言四子文体,自是当时风尚,乃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曾不知尔曹身名俱灭,而四子之文不废,如江河万古长流。”第三首,“纵使”是杜甫的口气,“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则是当时的人讥笑四杰的话(诗中以“卢王”来指四杰)。杜甫引用了他们的话而加以驳斥,所以后两句才有这样的转折。意思是即便如此,但四杰能以纵横的才气,驾驭“龙文虎脊”般瑰丽的文辞,他们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这三首诗的用意很明显:第一首说,观人必须全面,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第二首说,评价作家,不能脱离其时代的条件。第三首指出,作家的成就虽有大小高下之分,但各有特色,互不相掩。应该恰如其分地给以评价,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向前人学习。杜甫的这些观点是正确的。但这三首诗的意义,远不止这些。

    第四首诗继续第三首诗意,对那些不负责任地胡乱糟蹋前贤现象的批评,指责这些人自己的作品不过是一些翡翠戏兰苕一般的货色,而没有掣鲸鱼于碧海那样的伟著。

    第五首“不薄今人爱古人”中的“今人”,指的是庾信、四杰等作家。杜甫之所以“爱古”而不“薄今”,是从“清词丽句必为邻”出发的。“为邻”,即引为同调之意。在杜甫看来,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清词丽句”不可废而不讲。更何况庾信、四杰除了“清词丽句”而外,尚有“凌云健笔”、“龙文虎脊”的一面,因此他主张兼收并蓄:力崇古调,兼取新声,古、今体诗并行不废。“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应当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但是,仅仅学习六朝,一味追求“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一类的“清词丽句”,虽也能赏心悦目,但风格毕竟柔媚而浅薄;要想超越前人,必须以恢宏的气度,充分发挥才力,才能在严整的体格之中,表现出气韵飞动的巧妙;不为篇幅所困,不被声律所限,在法度之中保持从容,在规矩之外保持神明。要想达到这种艺术境界,杜甫认为只有“窃攀屈宋”。因为《楚辞》的精彩绝艳,它才会成为千古诗人尊崇的典范,由六朝而上一直追溯到屈原、宋玉,才能如刘勰所说:“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咳唾可以穷文致”(《文心雕龙·辨骚》),不至于沿流失源,堕入齐、梁时期那种轻浮侧艳的后尘了。而杜甫对六朝文学既要继承、也要批判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别裁伪体”、“转益多师”上。

    《六绝句》的最后一首,前人说法不一。这里的“前贤”,是泛指前代有成就的作家(包括庾信、四杰)。“递相祖述”,意思是因袭成风。“递相祖述”是“未及前贤”的根本原因。“伪体”之所以伪,症结在于以模拟代替创造。真伪相混,则伪可乱真,所以要加以“别裁”。创造和因袭,是杜甫区别真、伪的分界线。诗人只有充分发挥创造力,才能直抒襟抱,自写性情,写出真的文学作品。庾信的“健笔凌云”,四杰的“江河万古”,就在于此。反过来,拾人牙慧,傍人门户,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堆砌词藻,步齐、梁时期的后尘,固然是伪体;而一味模仿汉、魏时期古人的作品,也是伪体。在杜甫的心目中,只有真、伪的区别,并无古、今的成见。

    “别裁伪体”和“转益多师”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别裁伪体”,强调创造;“转益多师”,重在继承。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转益多师是汝师”,意思是无所不学,没有固定的学习对象。这话有好几层意思:只有“无所不师”,才能兼取众长;没有固定的学习对象,不限于一家,虽然有所继承、借鉴,但并不妨碍诗人自己的创造性,这是第一层意思。只有在“别裁伪体”,区别真伪的前提下,才能确定“师”谁,“师”什么,才能真正做到“转益多师”,这是第二层意思。要做到“无所不师”而没有固定的学习对象,就必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别人的成就,在吸取的同时,也就有弘扬和舍弃的地方,这是第三层意思。在既批判又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熔古今于一炉,创作出诗人自己的佳句,这就是杜甫“转益多师”、“别裁伪体”的精神所在。

    《戏为六绝句》虽然主要是谈艺术方面的问题,但和杜甫总的创作精神是分不开的。诗中“窃攀屈宋”、“亲风雅”则是他创作的指导思想和论诗的宗旨。这六首小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在这类小诗里发这样的大议论,是前所未有的。诗人通过各种事例来总结出一系列的要点,将严正的笔意寄寓在轻松幽默的笔调中,娓娓道来,庄谐杂出。李重华说杜甫七绝“别开异径”,正在于此。明白了这一点,这组诗之所以标为《戏为六绝句》,读者也就不难理解了。

    创作背景

    魏晋六朝是中国文学由质朴趋向华彩的转变阶段。丽辞与声律,在这一时期得到急剧的发展,诗人们对诗歌形式及其语言技巧的探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这,则为唐代诗歌的全面繁荣创造了条件。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来,六朝文学又有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倾向,特别到了齐、梁宫体出现之后,诗风就更淫靡萎弱了。因此,唐代诗论家对六朝文学的接受与批判,是个极为艰巨而复杂的课题。当齐、梁余风还统治着初唐诗坛的时候,陈子昂首先提出复古的主张,李白继起,开创了唐诗的新局面。“务华去实”的风气扭转了,而一些胸无定见、以耳代目的“后生”、“尔曹”之辈却又走向“好古遗近”的另一极端,他们寻声逐影,竟要全盘否定六朝文学,并把攻击的目标指向庾信和初唐四杰。

    庾信总结了六朝文学的成就,特别是他那句式整齐、音律谐和的诗歌以及用诗的语言写的抒情小赋,对唐代的律诗、乐府歌行和骈体文,都起有直接的先导作用。在唐人的心目中,他是距离唐代较近的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因而是非毁誉也就容易集中到他的身上。至于初唐四杰,虽不满于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但他们主要的贡献,则是在于对六朝艺术技巧的继承和发展、今体诗体制的建立和巩固。而这,也就成了“好古遗近”者所谓“劣于汉魏近风骚”的攻击的口实。如何评价庾信和四杰,是当时诗坛上论争的焦点所在。于是,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杜甫创作了《戏为六绝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绝句二首》杜甫原文和翻译》
  • 绝句二首

    【唐】杜甫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

    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鸟:指江鸥。

    花欲燃:花红似火。

    译文

    其一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其二

    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赏析

    其一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其二

    这是杜甫客居四川时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沉重的乡思。

    前两句写景,第一小句写江水和水鸟,江水碧绿,衬托出鸟的羽毛更白,一个“逾”字,借衬托而显露其颜色。第二小句写山和花,一个“欲”字,由衬托更突出其姿态,把“江”、“鸟”、“山”、“花”四种实物涂上一层碧绿、青翠、莹白、绯红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满动感。

    后两句笔意一转,抒发感情,第三小句写春景物虽好,但已匆匆飞逝,触景生情。并着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归年”。春归人未归,沉沉的伤感,缕缕的分愁,一笔涌出,发自心灵深处。言已尽而意无穷,使人置念不已。

    本诗的艺术成就,首先是情景交融。其中第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以景寓情,情深意长。其次是以叙景寄乡思。在春光融融的一片暖色中,本可因物而喜,却透露出诗人的怀乡愁思。言婉意深,独具风致。

    创作背景

    这组五言绝句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暮春,当时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屏风绝句》杜牧原文和翻译》
  • 屏风绝句

    杜牧 〔唐代〕

    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

    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

    【必考名句】

    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

    【译文】

    屏风上周昉画的美人丰满而细腰,时间长久画上的颜色大半已褪消。

    斜倚玉窗梳着鸾凤形发髻的少女,拂去画上灰尘还在嫉妒美人娇娆。

    【注释】

    屏风: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

    周昉:字景玄,唐代画家,长安人。工仕女,兼工肖像。

    丹青:指画像;图画。

    玉窗:窗的美称。

    鸾发:鸾髻。

    犹自:还是,尚自。娇娆:柔美妩媚,代指画上的美女。

    【赏析】

    周昉是约早于杜牧一个世纪,活跃在盛唐、中唐之际的画家,善画仕女,精描细绘,层层敷色。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著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相传《簪花仕女图》是他的手笔。杜牧此诗所咏的“屏风”上当有周昉所作的一幅仕女图。

    “屏风周昉画纤腰”,“纤腰”二字是有特定含义的诗歌语汇,能给人特殊的诗意感受。它既是美人的同义语,又能给人以字面意义外的形象感,使得一个亭亭玉立、丰满而轻盈的美人宛然若在。实际上,唐代绘画雕塑中的女子,大都体型丰腴,并有周昉画美人多肥的说法。倘把“纤腰”理解为楚宫式的细腰,固然呆相;若硬要按事实改“纤腰”作“肥腰”,那就更只能使人瞠目了。说到“画纤腰”,尚未具体描写,出人意外,下句却成“岁久丹青色半销”,—由于时间的侵蚀,屏风人物画已非旧观了。这似乎是令人遗憾的一笔,但作者却因此巧妙地避开了对画中人作正面的描绘。

    从美的效果来写美,《陌上桑》就有成功的运用。然而杜牧《屏风绝句》依然有其独创性。“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是从异性相悦的角度,写普通人因见美人而惊讶自失:“拂尘犹自妒娇娆”,则从同性相“妒”的角度,写美人见更美者而惊讶自失。二者颇异其趣,各有千秋。此外,杜牧写的是画中人,而画,又是“丹青色半销”的画,可它居然仍有如此魅力(诗中“犹自”二字,语带赞叹),则周昉之画初成时,曾给人无比新鲜愉悦的感受。这是一种“加倍”手法,与后来王安石“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明妃曲》)的名句机心暗合。它使读者从想象中追寻画的旧影,比直接显现更隽永有味。

    诗和画有共同的艺术规律,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一般说来,直观形相的逼真显现是画之所长,诗之所短。所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穷形尽相的描写并不见佳;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从动态写来,便有画所难及处;而从美的效果来写美,更是诗之特长。《屏风绝句》写画而充分发挥了诗的特长,就是它艺术上的主要成功之所在。

    【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玩转《绝句》不简单》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写下的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句。我原以为能背诵默写下这首诗就够了,谁知胡老师给我们班的同学下达命令,要我们玩转《绝句》。诗歌还可以用来玩儿吗?我兴奋不已。

    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玩转《绝句》啦。因为这个玩转《绝句》的任务可以把两篇读书笔记给抵了,我干得非常起劲,还开心地哼起歌来。

    我选的是玩转《绝句》的家务篇。首先,我把一个黄色包装盒的一边三两下地剪了下来。边有些毛糙,我不以为然。接着我把一张白纸,用剪刀剪成了小三角形,小正方形,小长方形等各种形状的小碎纸片儿,用透明胶粘在了黄色纸板的上面。这不就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吗?我得意洋洋地想着。“门泊东吴万里船”,不就是在黄色纸板上粘上几条小船吗?哦,得先有河才行啊。我眨了眨眼睛,办法就有了:就是用白纸剪下小河形状的波纹贴到纸板下端,再涂成蓝色就可大功告成。折船我可不会,只好有请助手了。我的助手是姐姐,姐姐又请了一位“助手”——手机。心灵手巧的姐姐很快就照着手机上的视频帮我折好了两只白色的篷篷船。我把他们粘在“河”上,姐姐又递过来一只大船——兔子船!船头有两只长长的兔耳朵,免子船太有意思啦,我觉得有些不适合,可我就是喜欢,唐朝会有免子船吗?管它三七二十一,我喜滋滋地一并粘了上去。

    最后,就是要在我伟大的作品上提诗了。我抓起一只黑色彩笔就写,可写出来的字竟是绿色的,没办法只能一错到底。我的玩转《绝句》的任务就这样玩完,果然和老师说的一样,很好玩,很有趣!更好玩的是我用剩下的废纸给自己贴上了胡子,我摸着胡子大声朗诵,“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镜子里的我真像大诗人杜甫啊!

    第二天,我小心翼翼地护着“宝贝”来到了学校,也许还能评上奖呢!当我看到同学们一个个精美的作品时,再看看我那有一边像被狗咬过的纸板,还有那醒目的“兔子船”,我有些心虚了。当我把自己的玩转《绝句》作品交给胡老师时,我看到她皱起了眉头……最后,我如愿以偿地得奖了:最差作品奖。

    唉!玩转《绝句》不简单,要玩转,要玩好,真不能想当然!

  • 《杜甫绝句的诗意》
  • 1、《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2、《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

    1、迟日:指春天

    2、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3、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

    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

    鸳鸯睡在沙上。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出自杜甫《绝句》》
  •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全诗翻译赏析》
  • 江碧逾白,山青欲燃。

    [译文] 碧绿的江水,使嬉戏的水鸟显得更白;苍山青翠,鲜花争奇斗艳,似火一般鲜红。

    [出典] 杜甫 《绝句》(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

    逾:更多。

    欲:好象。

    燃:燃烧。

    过:过去。

    何:什么。

    译文1:

    江水碧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象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译文2: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今年的春天又过去了,哪天才是我回家的日子呢?

    赏析: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