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一个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季节;一个细雨绵绵,情丝万缕,彷徨迷茫的季节。
它虽没有夏季的“透心凉”,但也不像夏季这般吃人难耐;它岁没有秋季的硕果累累,但也不像秋季这般匆匆忙;它虽没有冬季这般“银装素裹”,但也不像冬季那般寒冷刺骨。而春季,本就是一个外出踏青的大好时节。
湘江孕育着它的一代代,奔流不息。铁架桥上的车辆络绎不绝,湘江河上的船只也稀稀落落,湘江和边上的行人也乐此不疲的走一走。青树在水中的倒影更加朦胧,绿叶飘落到水中泛起一片涟漪慢慢,如一叶扁舟随水而流向远方。
坐船到湘江河上游一游,一层一层的白浪在阳光底下泛出晶莹而耀眼,鸟儿与之共舞,鱼而与之嬉戏,睡莲与之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顷刻间,说来就来的雨滴丝线般滴落,各色的花伞映入眼帘。那一双双紧挨着的身影,在雨中显的那么温馨。
漫步在想见边上,稀稀疏疏的嫩叶给了余地一次又一次跳跃的平台,使之绽放四溅,娇花在竜叶的衬托下更加艳压群芳,修长的柳枝轻飘在江面,顺着水流的方向,像一条条被抓住尾巴的蛇,挣扎不前,一双双相拥而走的行人擦肩而过,怎不也会有一种恬适之情。
好尽不待人。转眼之间,时间就在着脚步之下一点点流逝,夜晚来的快了些,细雨也随着光亮一同消失在江面。一轮明月半挂在暗黑的天空,月光倒映在江面,更显朦胧,夜晚的湘江有怎么能不美。
车灯屡屡,打在水面上波光凌凌,美好的时间总是去得太快了些,踏上回家的道路,频频回头,只愿多留下那些不待人的没。
“日出江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发蓝。”这名诗正是描写日出时的景色。周六黎明时分,我便来观看太阳给人类描绘出的最美景色。
在黎明时分,东方升起了太阳的十分之一,一缕阳光照在地平面上,用“蜡笔”给地板“画”上了它的杰作。
天空的白云挡住了一道道阳光,可还是有一些调皮的“光孩子”跑出重重云朵的怀抱,轻轻地温柔地照耀着大地。
大阳已经出来了十分之二左右,云朵把“光孩子”再次送回了太阳的怀抱,天空远处闪现出反射而来的一缕阳光,接下来是更多,不一会儿天空布满金色,仿佛如来下凡一般,而这时太阳才露出十分之四。
可这不过是开胃小菜,之后才是重头戏。
云朵们终究抵不住“光孩子”们的冲锋,纷纷放弃,任由它们在大地“画画”,这时,我走到花园继续观看。
蓦地,有一缕阳光照在大树上,巍峨的大山的影子仍是那么高大、挺拔,就像一名训练有素的军人哥哥一样意志坚定,永不倒下。
我轻快地走向大树,摸着那粗壮的大树,望向天空,这时天空已像火焰燃烧一样,逐渐布满了红色,而此时此刻,太阳却才升到了十分之八的位置。
太阳的“光孩子”们“画”出了更多美丽的颜色。水面被“光孩子”变成了“镜子”,花朵们列着整齐的队伍被“画”成了五颜六色,翠绿的叶子被“分切”成美丽而神秘的阴影。
太阳真正出来了,大地被照耀,天空被点亮,太阳像灯芯一样照亮了这个黑暗的世界。
太阳光照在大树上,它的影子照在我的身上,我满足地笑了。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忆江南》的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2、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这里用蓝草的颜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
意思:朝阳把光辉涂在江花上,江花如火一样娇娆,春天来了,江水翠绿犹如蓝草
全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⑴忆江南:词牌名。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忆:怀念。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⑷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鉴赏】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上一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春来江水绿如蓝全文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上一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春来江水绿如蓝全文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全)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而我们今日读此词,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还是留待后人欣赏的,你觉得呢?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多么美妙的诗句啊,江南那如火的江花,早使我心驰神往了。然而,我更爱故乡春来时的北国江花。
每当江南已是江花胜火的时候,我的故乡还是冰夭雪地,
“春来”得在清明前后。那时候,寒冬的淫威与早春的狂奴,恰象两条蛟龙绞在一起,交战在半空。筱雪、飞霜挟带着尘沙,漫天摔撒。有时也稍稍平静一点,却又时而一阵冷雨,时而一阵寒风。雨冷,却滴滴浇化了江雪,风寒,又缓缓吹融了岸冰。在这平静而断续的风雨声中,突然,江面会象沉雷滚过,发出轰然巨响,坚厚的冰层喀崩崩挤开一条条裂缝,如鱼脊般凸起,黑冷冷的江水同时从缝隙中喷涌而出,霎时漫洒江面。江开了!大自然又开始向人们讲述那个十分古老而又永远新奇的
“独角龙豁江”的故事了。
开江,是故乡春来时的奇丽景象。每当此时,人们就相约为伴,成群结队涌向江岸、桥头,争看那充满无限活力的涌动的春潮。
“来了!来了!”愕见上流头白茫茫一片,隐隐横江而来。“到了!到了!”更惊长空舞练,垂挂夭地之间。激湍飞沫,吼啸奔腾,直如散漫开的干军万马。踏水驾风,随流弯转,又恰如高山流筏。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跑冰排”了。
故乡的人们都知道,要看冰排最好在“一口”、“一桥”。
“一口”,就是江夹芯的葫芦口,“一桥”,就是横跨两岸的一七孔江桥。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火车从北向南驶过南京长江大桥时,我不禁吟起这首白居易的《忆江南》。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方女孩。18年的奔波辗转,却只是在长江之北打转,扛南,一直是我的梦里水乡。
8月12日,我抵达南京,参加第三届“雨花杯”全国中学十佳文学少年颁奖活动。能获得这份殊荣,我视其为人生一大幸事。有机会和9位文学少年相识更是一种难得的缘分。短短几天的时间,我们便相知相识,成了志趣相投的挚友、知己。我们衷心地感谢编辑和老师们给予我们的荣誉以及使我们彼此相识的机会。
4天的时间,虽然算不得紧张,可是我们的日程还是被安排得满满的。从颁奖典礼上捧着金杯的一刻起,我便开始了这次充满兴奋与欣喜的金陵之旅。忘不了音乐台可爱的小白鸽,忘不了中山陵肃穆的国父墓,忘不了紫金山天文台的双筒天体摄像仪,忘不了雨花台上烈士鲜血染成的雨花石,忘不了梅园新村简朴的总理办公室,更忘不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陈列的一具具记载着沉痛历史的累累白骨……
就像没有永不消逝的彩虹一样,我们匆匆地从四面八方相聚而来,又匆匆地离别,留下的只有我们的感念与思恋,没有道别,因为我们还会再相见。互道再见的时刻,我们没有晶莹的泪水迷失双眸,只有灿烂的徽笑挂在嘴角。我们对自己和朋友说:只要我们还有笔、还在写,我们就会重逢。我们在各自的轮盘里奔跑,但我们拥有的却是同一片天空、同一轮太阳、同一个梦想。再见了,朋友;再见了,金陵。让我们带着彼此的祝福继续赶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