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二月二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04 01:15:07
  • 《家乡的“二月二,龙抬头”作文600字》
  • “二月二,龙抬头”在我的家乡是赫赫有名的。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在自己家炒五谷豆——大豆、小豆、小麦、麻籽儿和玉米……还有让人难以忘怀的便是家乡那无人不晓的“二月二,龙抬头”社火表演。

    在“二月二”快要到来之际,每家每户都会出动数名表演者去固定地方为“二月二”当天的社火表演尽一份绵薄之力。排练社火也是会有辛酸和付出的。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到了面对观众的这一天。大街小巷到处人山人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马上要出社火啦!”人群中有人喊到,“赶快找地方停下来……”坐在爸爸肩上的我向远处望去,眼前的一幕让我大饱眼福。有震耳欲聋的“太平鼓”表演,有拍手叫绝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高跷”表演,有精彩绝伦的“舞彩龙”表演,还有喜庆的“腰鼓”、“扭秧歌”、“旱船”、“铁杏子”……无疑是摄影师的视觉盛宴。

    这些表演项目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拍手叫绝的“高跷跷”表演了。表演者们各个身穿戏剧服装画着秦腔剧中人物的脸谱,手拿道具,脚踩3米——3.3米的高高跷,排成长队在街上游行。在“咚咚锵”的锣鼓声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和观众互动,观众连连叫绝,将社火推上了高潮……

    我和爸爸在人群中穿梭了好久,终于到了家门口,我恋恋不舍地进了家门,到了家里,刚刚那精彩的一幕幕在我脑海中回放,家乡的社火真的让人赞不绝口。我心想:我们要把家乡的这种风俗代代相传下去,并且邀请全世界人民来我的家乡观看“二月二龙抬头”社火表演。

  •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 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祭祀龙神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

    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

    纳吉

    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戴龙尾、开笔等。舞龙,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几家合伙制作一条草龙,二月二日这天上街舞龙庆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龙的荫护下再获丰收。

    围仓

    二月初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萌动,疾病易生,虫害也是庄稼的天敌,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吃龙鳞

    二月二这一天的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撑腰糕

    农历二月初二,江苏苏州民间有吃“撑腰糕”的习俗,市民们纷纷来到糕点店购买“撑腰糕 ”,期盼一年里平安健康。

    炒豆子

    很多地方当天还有炒豆子、吃豆子的习俗。“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吃了各种炒制的豆子,意味着这个年就算过圆满了,一年辛勤劳作又开始了。

    “二月二,龙抬头”诗词

    《二月二日 》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

    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 》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出郊 》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

    宋: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与尔亲。

    《二月二日席上赋》

    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二月二日即事》

    宋:方岳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二月二,龙抬头”寄语

    又是一年春好日,又是一年吉祥时。

    龙抬头,是节日的欢庆,是万物的更新,是一年的复始,更是人间的希望。

    在龙抬头的日子里,愿每一个龙的传人生机勃勃,从这头到那头,一年顺利到年头。

    春醒,是奔向下一个秋天的圆满。春花秋实,春生秋收,都让人充满期待。

    二月二,和风细雨好年景,所有需要耕耘的人,也在为自己耕一份心田,与万物一起拥抱更好的光景。

    来这人间一趟,不负美好春光,愿你能心怀宇宙浪漫,也珍惜这人间日常。

    春天,呼吸一口福气,抖擞一身精神,在融融的喜气中,所有的艰难会成为过往,所有的明日皆可期。

    对于日子,对于未来,对于长长的人生,希望也如春雨般,由毛毛细雨,变成倾盆大雨,演变出无数丰沛的可能。

    二月二,不如抬头看看,说不定有许多好事,已经在悄然向你靠近。

  •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梦醒,天暖正早春,龙抬头,填仓风雨顺。龙尾摆,田间起花云,龙鳞闪,五谷进家门。

    中国古人看到的“二月二,龙抬头”是在日落后不久。由于存在岁差,如今人们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晚上八九点才能看到“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

    风雨顺,又丰收。

    大仓满,小囤流,

    好年景,春开头。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

    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此外,农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要在这天抬头升天,故有民间信奉的“龙头节”,又称“春龙节”等。

    这一天过后,农村逐渐进入繁忙的春耕时节,选种、踏田、开犁……正所谓:

    龙梦醒,天暖正早春,

    龙抬头,填仓风雨顺。

    龙尾摆,田间起花云,

    龙鳞闪,五谷进家门。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二月二也叫“春龙节”

    传说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压于大山之下,并告示天下:“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绞尽脑汁,直到第二年二月二,一位妇女背着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这些黄豆闪闪发光。人们看见后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于是,家家户户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龙王因此得以回归天庭。

    后来,人们为了怀念、纪念龙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黄豆,一边炒,嘴里还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吃(黄)豆花,大人小孩给一把。”明朝玉米传入中国,之后,人们又用香喷喷的爆玉米花祭祀龙王,一直流传至今。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二月二还是“踏青节”

    二月初二春游踏青之俗,传说始于唐代。当时,长安的人们为了活跃生活,便乘二月二之时,三五成群地来到郊外踏青,有些妇女还提篮执铲去挖鲜嫩的荠菜佐食。

    有何意义呢?首先是遛百病。冬季过去,春季来临,能到田间走一走,对恢复体能、陶冶性情大有好处。

    其次是农田生产劳动。春游时挖野菜的民俗大多在田地里进行,可以借此除去田间的杂草,保证麦苗的正常生长。

    其三是民间饮食习俗。民间称吃野菜为“吃青”或“吃鲜”。据说,春季麦田里的荠菜,不仅营养丰富,还可清热败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