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大家好!我是一只小燕子,名叫菲菲,我出生在美丽的苏州古城。
春天的一天,我飞着飞着发现了在古城的东方有一块美丽的土地,大家都叫它苏州工业园区。我心想:园区是个怎样的地方呢?我往低处飞去。飞到一半时,我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银盘。这是什么呢?这是美丽的金鸡湖,大湖清澈澄净,水面波光粼粼。有时小鱼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偶尔还有一只水鸟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看了一会儿,我又重新飞翔在空中,突然被一个庞然大物吸引住了:它有几层楼那么高,上面布满了像树枝一样的东西。“这不是鸟巢吗?怎么会有这么大呢?”我心中充满了问号。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是个建筑物,还能播放电影、看文艺表演呢。它是用钢筋混凝土筑造的,非常现代,名叫科文中心。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设施,既有好看的,又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
扇了扇翅膀,我继续往前飞。突然,我看见前方有一块大大的绿地,便飞了过去。原来这是一个生态公园,名叫“东沙湖生态公园”。这里有松软的草地,有挺拔的树木,还有一个个小池塘,池塘里不时传来小鱼的嬉笑声,多么美好的环境呀!这些都离不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不信你看:小区里的垃圾箱都分为红、黄、蓝、绿,甚至还有专门回收电池的呢!平时,人们都可以选择乘坐地铁或公交去上班、上学;周末,爸爸妈妈就带着小朋友出去骑自行车,这样做既锻炼身体,又减少废气排放。这都是我亲眼看见的哦!于是,我召集了我的兄弟姐妹们和邻居小麻雀们来这里筑巢安家。这样每天早晨,人们都会听见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他们每个人都绽放着开心的笑容。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谁裁出了这醉人的美景?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觉,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才能描绘出这样一年比一年更绿色美好的春天!
雨后总有几处非常美丽的景色,这些景色总会让人感到陶醉。——题记
记得在星期五的上午,忽然下起了雨,先是小雨,然后慢慢地下大了,最后又回到了小雨,这场雨打破了雨前的宁静,变成了雨中的慌乱。就这样,一直下到了下午。
到了下午,连最小的蒙蒙细雨也停了下来。这时,我才想起来我该去上特长班了。十分钟之后,我到特长班了,就立刻把自行车停好。就在这时,我看到了种在一旁的花和草,它们的花瓣和叶子上都沾满了晶莹的露珠,圆滚滚的。空气中也有一种清新的气味,我顿时心旷神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不一会儿就放学了。在我准备去骑自行车的时候,我看到了非常美丽的景色。天上的乌云比平时移动得都快,被乌云遮住的是白云。今天的白云比平时都要白,比平时都要美。一团团,一簇簇,好似一团团棉花,又好似一团团烟雾在天空中飘浮着,自由自在。西边的一片乌云也慢慢地移动开来,渐渐地,从天空中射出了一道光线,橘红色的光线越来越大,越来越明亮。紧接着,夕阳也“露面”了。夕阳与地平线相接着,发出耀眼的光芒。整个世界都被这耀眼的光芒笼罩着,人们也都享受着这份温暖,在这光芒下忙碌着……
看到这番美景,我的一些烦心事也随着乌云慢慢飘去。
雨后的天空不是只有彩虹,有时也会有洁白的云和美丽的夕阳。因为天空总是千变万化的。——后记
铺展开来的信纸上,几处晕染开来的文字深深地刻进看信人的眼眸,在他们泪水腾胧的双眼中荡出一层又一层回忆的画面……
(一)周末团聚
星期六,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又到了。这一天也是老爷爷老伴的生日。虽然老伴儿已经离开五十二年,但老爷爷还是没有忘记。一大早,老爷爷独自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墙上的日历画了一个大大的圆——没错,那一天正好就是某个月的星期六。桌上摆着蛋糕,旁边的沙发上摆着老伴的睡衣。就这样,老爷爷给他老伴过了一个生日。
(二)回望儿女
老爷爷的儿子刚打完电话,又被一阵电话铃给搞烦了。他不耐烦地接起了电话:“喂,谁啊?”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是我。”老爷爷的儿子说:“老爹!有什么事儿吗?”“我路过你公司,想着来看看你。”“爹,我忙着呢。”“我来看看你,你下来,用不着几分钟。“行吧,我马上下来。”说完就挂掉了电话。不一会儿,老爷爷的儿子就下来了。老爷爷试探着问道:“你周六有时间吗?”儿子说道:“爸,跟你说了,我现在很忙,没时间。有什么事儿吗?”老爷本来想说要去医院,可很快他又打消了这个想法。他说:“没事儿,就问一下你忙不忙。那我先走了!”老爷爷犹豫地转过身,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老爷爷就坐在女儿公司旁边的木椅上。突然,一个人跑向老爷爷并坐在了他身边。老爷爷定晴一看,是她的女儿。老爷爷慈爱地上下打量着女儿问道:“我的大外孙怎么样了?”女儿回答:“很好,长得胖胖的。”“这周六有时间吗?”“这周六要带孩子去野雁岛玩儿。”“对了,”老爷爷从包里拿出一个玩具,“这是给孩子的。”“爸,他早就不玩这个了,天天找我要苹果手机。”这时,女儿不安地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说:“爸,时间不早了,我先走了。”说完就急匆匆地走了。老爷爷望着她焦急的身影,轻轻地叹了口气。
(三)梦回天国
安静的家里,老爷爷正拿着笔写信:“亲爱的儿子,生为父亲,我不想再拖累你们。现在,我也该离开了。再见!孩子们!”写完便把药倒入杯中,喝了下去……
深秋已至,窗外的枫叶红了。父亲给与子女的爱正如那满树的枫叶,哪怕老去的树叶散尽,他也会将最后的守护毫无保留地留给儿女们……
老师评语:小作者采用了散文的板块组合形式叙述了一个感人而让人沉思的故事。年长的父母需要家人的陪伴,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感恩父母,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争暖树那暖又是什么呢?暖,即温暖、暖和暖心之意,那暖流又是指什么呢?
父爱暖流
父亲,是一种神圣的称呼,他是西方所敬仰万物的造物主,父爱如山,果不其然。
自从上了初中,就很少见着父亲,留在我心里的,就跟那朱自清的《背影》一样,只留下了一个背影留在我心中,慢慢地化为泡影了。
我出生在农村,小学也就读在农村,直到上了初中我才进入城市,离开父亲的怀抱,每次大星期放假,我都要回家,那一张椅子 那一辆客车上都寄把着我的思家之愁。回去之后,到返校的早那天的早晨,我还在梦中 只听见一声“快点起床了,快赶不上客车了"我变乍然一猛,迅速准备完毕,随时等待出发。
坐在父亲的摩托车上,我只觉得离家远了,到了车站,我上了客车,这时父亲便忙着把我的行李箱装在客车后备箱,随后又问我"要不要包子?我去买几个!”便又去忙着买包子了,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在天色灰蒙中,只见一个一心为儿子买包子的父亲的背影,不禁簌簌流下眼泪,父爱如山,果不其然。
母爱暖流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足以见证母爱的伟大。
在校期间,我会时不时地抽出吃晚饭的时间给母亲打个电话,每次都要等好长时间,迟迟不肯接电话,我有时还会抱怨两句,或急得直跺脚。终于电话接通了,妈妈的第一句话便是:“吃饭了没有?怎么不去吃饭?”我则马马虎虎地回答:“吃过了”第二句话则是:“有没有感冒?”我则回答:“我好好的。”第三句话则是:“学习成绩怎么样了?你要好好学习。”我则每次都只说“嗯”或者“好的”。
回家时则变得严厉了,如果学习不好的话,她则一直唠唠叨叨地,但每次唠叨过后还是展现了母亲的慈爱,我想吃什么,她便做什么。但每当她关心我时,不知怎么了,心里总会冲出一股暖流,我想那正是母爱暖流吧!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不应只向父母索取温暖,暖流,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父母给予温暖。
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暖流即指那一背影——父爱,那一句关怀的问候——母爱。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名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今天刚好是中秋节,我便早早起床开始写周末作业,因为晚上我要跟爸爸妈妈一起回外婆家过中秋节。
到了外婆家,我高兴极了,因为外婆准备了好多美食,基本都是我爱吃的,满满的一桌子菜,我都不知道如何下手。吃完晚饭,就到了我最期待的祭月和玩花灯了,大人们负责将月饼、水果等食物摆在院子里面。舅舅安排我跟表哥负责点花灯,他问我们知不知道为什么中秋节会玩花灯,我跟表哥都笑嘻嘻地摇了摇头。舅舅告诉我,玩花灯寓意以月之圆兆家人团圆。
开始点花灯了,表哥负责将蜡烛点燃,我负责把蜡烛粘在花灯的底座上,然后再慢慢拉升花灯,圆柱体的花灯就这样成形了,最后将这些成形的花灯挂在小树上,院子里面顿时一片通红。大家就围坐在花灯树下赏月、吃月饼、拉家常。
花灯燃亮了夜空,我们的笑声在夜空回荡!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钱塘湖春行》的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1、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2、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3、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4、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译文】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鉴赏】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几处早莺争暖树下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出自《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几处早莺争暖树全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鉴赏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零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描写了孤山寺一带到白沙堤一带的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很自然。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给予人的感受。
艺术特点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结构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意思:有几处早春的黄莺去争抢已经返绿的树(搭窝),不知是谁家屋檐下的新来的燕子在啄取春泥(建造自己的窝)
出自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遂为下圭人,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潮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等名篇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背景介绍]
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词语注释]
春行:春天散步。
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暖树:向阳的树。
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浅草:初春的草,尽管很多,但还不很高。
没(mò):隐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行不足:游赏不够,即反复游赏
[诗文译意]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诗文赏析]
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扣紧“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的。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似。
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上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诚如薛雪所指出: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瓢诗话》)。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
“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
“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塘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
方东树说这诗“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续昭昧詹言》)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马茂元)
几处早莺争暖树下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出自《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几处早莺争暖树全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鉴赏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零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描写了孤山寺一带到白沙堤一带的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很自然。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给予人的感受。
艺术特点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结构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在我的家乡中,有几处非常著名的景物,有黄河、黄河大桥、东津生态园、凤凰广场等,其中我最喜欢就是凤凰广场了!
春天,凤凰广场恢复了春意盎然的景色,春姑娘大笔一挥,广场一幅生机勃勃,
家乡一景作文300字。春姑娘轻轻一点所以的景物都焕发出生机,小燕子从南方飞了过来,为春光增添许多的美意。
夏日的晚上,广场喷泉喷薄欲出,巨大的水柱直冲云霄,随着歌曲的变化,喷泉也是多彩多姿的,有的像巨龙、有的像小马,还有的像一条蛇,
几曲终了,喷泉也喘息似地停歇下来,有的小朋友下去试了试,结果喷泉又喷了起来,似乎在跟他们开玩笑似的,所以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落汤鸡”!
看!我们的凤凰广场多美丽呀!
我爱凤凰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