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老子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21:00:35
  • 《伟人老子的名人故事》
  • 伟人老子的名人故事

    公元前576年夏六月, 宋国国君共公去世,右师华元执掌国政。以左师鱼石为首的桓氏宗族久有谋政之心,无奈共公在位,不得其手。今见共公去世,欲乘机起事。由于谋事不密,走漏风声,被以华元为首的戴氏宗族逐出宋国。此后,即任向戎为左师、老佐为司马、乐裔为司寇;立新君,这就是宋平公。

    鱼石率桓氏宗族一行二百余人逃往楚国,客居楚国三年。公元前573年夏六月,楚国起兵伐宋,攻克宋国的彭城(今江苏徐州),封鱼石、鱼府守城,并留下三百乘战车协助镇守。

    宋平王为此召朝臣议事,问道:“敌强我弱,楚兵侵占彭城,是我心腹!如坐视不理,后患无穷!谁愿为我拔此要塞?”话音刚落,班中走出一人道:“愚臣愿往!”平王一看,只见此人身高丈二,浓眉大眼,阔腮宽肩,威武雄健,原来是司马老佐。华元表示忧虑,对平王说:“鱼石狡诈,鱼府凶残,彭城盘踞着楚国战车三百、守卒三千,力量很强。司马虽艺高胆大、刚健勇猛,恐难必胜。”老佐据理说道:“鱼石,蛀书之虫也;鱼府,缚鸡之犬也。有何惧哉!老佐愿携家小以围彭城,城不克臣不归!”平王允诺。遣老佐为上将军,率二万人马去收复彭城。

    话说宋国围住彭城,日夜攻打。老佐英勇威武,身先士卒,使得宋军士气大振,不到半月,彭城守军便危在旦夕。一日,鱼石、鱼府在城上督战,见宋军人多如蚁,个个奋勇,架梯登城,人人争先;又见一员大将银盔银甲、金戈白马,驰骋于疆场之上,调兵遣将。一楚将问道:“这位宋将是谁?”鱼石答道:“是新任司马、围兵主将老佐。”楚将纷纷议论说:“攻城主将,不在军后观敌了阵,却突于军前左驰右骋,怎能不鼓舞士气!如此看来,彭城太危险了!”但鱼石是个有心计的人,他又对部下说:“事将成而败,事将败而成,历史上有不少例子,怎知我军必败?老佐英勇雄武,身先士卒,这是他成功之本;刚愎自用,目中无人,这又是他失败之根。又怎知他的'军队必胜?”楚将问:“左师好像成竹在胸,有什么好计策?”鱼石回答说:“两军相对,帅在前还是在后,要见机行事。现在宋兵攻城,主将突出在前,冒着箭矢而驰骋,这是兵家的大忌呀!我有一条小计,如果照计行事,宋军成败,还很难说。”

    原来鱼石是让部下放暗箭,射杀老佐,老佐正在军前督战,忽然飞来一箭,入胸五寸。不幸坠马身亡。宋军群龙无首,溃不成军,四散逃窜。

    老佐眷属正处宋营军帐中,有侍女、十数家将、数十侍卫。忽闻老佐阵亡,又见溃军如潮涌来,众家将急忙驾车,保老夫人奔逃。且战且逃,至傍晚,追兵虽已不见,但老夫人身旁仅剩下两名侍女、一位驾车家将了。家将不敢稍停,披星戴月,摸黑前行,慌不择路,沿西南方向奔去。第二日天明时分,来到一个偏僻村庄,向村民问去宋都之路,均摇头说不知。家将只知应向西行,岂知早已偏南。一行四人绕小道,行程七日,仍不见宋都,却来到了陈国相邑(今河南鹿邑东)。正行之时,老夫人突觉腹中疼痛。原来老夫人已有七月身孕,老佐为践君前诺言,以必胜之心携眷出征。此时兵败,老夫人又有丧夫之悲,亡命他国,心中焦虑,身体疲劳,以至腹中胎动,疼痛难忍。侍女惊慌无措,家将忙停车于路旁,奔至村中寻一老妇前来。不过几刻时光,只听篷车之内响起“哇哇”哭声,一个早产男婴出世,这便是老佐之子——老子。老子降生,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因其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因其出生于庚寅虎年(公元前571),亲邻们又呼之曰小狸儿,即“小老虎”之意。因江淮间人们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小名“狸儿”便成为大名“李耳”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接生老妇见母子可怜,让一行五口住进自己家中。老丈以开药店为生,陈姓,人称陈老爹,所以都称老妇为陈妈妈。陈妈妈膝下无儿无女,为人厚道热情,让出三间西厢房,留老夫人一家居住。老夫人在危难之际,遇此善良之人,心中感激不尽;虽说战乱中颠沛流离,毕竟出于大户人家,随身携带细软尚够度日。加之家将常帮陈老爹营生,二位侍女料理家务,老幼五口,日子过得也还滋润。从此,宋国战将老佐的妻儿便在陈国住了下来。

    有趣的是老子骑坐的“青牛”也成了道教文化中的一个著名的意象,青牛后来成了神仙道士的坐骑了。到后来,“青牛”也成了老子的代名词了,老子又被称为“青牛师”、“青牛翁”等。这青牛还被老子家乡的百姓看作是神牛,说老子当初出关是乘这青牛飞过去的,并且又有一段美妙的传说。

    【伟人老子的名人故事】

  • 《老子做人的名言警句》
  • 老子做人的名言警句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名言警句吧,多看多背一些名言警句可以丰富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什么样的名言警句才是好的名言警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子做人的名言警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1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2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1、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22、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5、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2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3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3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3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34、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老聃

    35、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3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道德经》

    37、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聃

    38、出生入死。——老子《道德经》

    39、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

    40、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老子》

    41、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老子《老子第八章》

    4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老子》

    4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44、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道德经》

    45、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4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道德经》

    47、慎始如终,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

    4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4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老子

    5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道德经》

    【老子做人的名言警句】

  • 《老子的名言警句摘抄》
  • 老子的名言警句摘抄

    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2、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15、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6、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1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9、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2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4、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2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2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7、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2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9、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3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3、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3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3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3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8、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9、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4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老子的名言警句摘抄】

  • 《老子的名言警句》
  • 老子的名言警句精选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1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2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1、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22、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5、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2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3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老子的名言警句精选】

  • 《老子和孟子的名言警句》
  • 老子和孟子的名言警句

    导语:孟子战国中期的儒学大师,孟子简介。名轲。字子舆,邹人(今山东邹县)。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老子和孟子的名言警句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老子名言

    1、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0、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2、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5、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8、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20、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3、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5、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30、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31、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3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8、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9、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4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2、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3、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4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4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7、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49、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5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5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二)孟子名言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3、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4、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5、尽信书,不如无书。

    6、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7、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0、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2、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13、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1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5、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16、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8、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19、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20、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2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3、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2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5、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26、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27、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28、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29、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30、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31、孟子问王曰:今有战者,兵刃已交,其负者弃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3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6、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3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8、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3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老子和孟子的名言警句】

  • 《老子庄子读后感1000字》
  • 老子庄子读后感1000字3篇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写读后感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严密的结构。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老子庄子读后感10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老子庄子读后感1000字篇1

    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书籍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人们的口味,给予了人们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我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却总觉得空洞乏味,直到我翻阅了于丹的《庄子心得》。

    这本书实际上是于丹对《庄子》一书的读后感,她用心地研究《庄子》,通过解读庄子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结合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循序渐进的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遥得自在。这是一种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于丹的《庄子心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在享受读书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思考,着实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于丹在书中将庄子的境界和眼光呈现给我们,教我们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环境中,应该用心智、感悟、逍遥、看得开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样才能超脱与释然。但是现在的人们,也包括我自己,谁能具备这样的心态呢?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牵绊,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后,即使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心世界却依然空虚,觉不到半点快乐。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被小事所困,与周遭的人也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可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质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别人的行为,不盲目的追随流行,试着用庄子的大境界来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于丹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动态平衡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在前进,而我们原地不动时,我们会感到失去心理的平衡,尤其是在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那么这种平衡便很容易达到。我们可以多读书,多接受新的信息,让自己与时代的前进保持同一个步调,发展和提高自己,开阔自己的眼界,更好的认识自己、涵养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或许也更容易获得庄子的大境界吧。

    读完于丹的《庄子心得》,心灵中仿佛注入了一股清泉,感觉收获颇丰。只要我们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不随波逐流,并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获得超越自我的成功!

    老子庄子读后感1000字篇2

    一直喜欢《百家讲坛》这个栏目,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上对《论语》对《庄子心得》侃侃而谈时,深深地吸引着我。她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坦荡,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飞越。坦荡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对《论语》对《庄子》知之甚少的我由此产生兴趣。再一次认真聆听了于丹老师对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思想的深刻解读,在她潇潇洒洒、滔滔不绝的精辟阐述下,引领我走进庄子那无边辽阔的精神世界遨游了一番,犹如给心灵洗了一个澡,顿觉神清气爽。

    以前读庄子的文字,无知的我觉得深奥难懂,没有读出庄子超凡的思想,在于丹老师旁征博引、妙趣横生的语言中,我才领悟到庄子蕴藏人生哲理的精神境界。于丹独到的讲解给了我新的启迪与感悟,结合我的经历,对于人生我有了重新的认识与思考。于丹老师说: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的逍遥游。庄子所指的逍遥游我个人认为是从道家创史人老子提倡的上善若水基础上演变而来,他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把水的丰厚内涵融会贯通于生活中。

    庄子有水一样的品行、水一样博大精深的知识滋养着后人的灵魂,他有水一样溶纳万物默默奉献而不争名利的气节与胸怀;有水一样旷达顽强随遇而安的不倔精神,有水一样的灵活让处于艰苦环境中的他安贫乐道;有水一样的清澈如明镜照出善恶美丑,他有水的无欲无求而襟怀坦白、有水的宁静达观内敛;他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自然之理。,我愿做大千世界中的一滴水,柔而不弱,吸收天地之营养精华。庄子提倡的逍遥游又如何让我的生活受益,并由此快乐的呢?

    有时与女儿外出,经常听到不认识的人说看不见好可怜之类的话,世人认为失去光明后的我行动十分不便,猜想我一定在哀声叹气中怨天尤人。他们不知,我是赛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一直认为没有绝对的幸与不幸,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站在常人的角度上看,在我失去工作的同时也看不到多彩的大千世界,但从庄子的逆向思维来看,我有更多的时间与自由,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不知我以书为友、以歌为伴、以琴为乐;他们不知我可以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可以用不娴熟的歌声来寄托情怀、可以在不纯熟的琴声中放飞思绪、可以用稚嫩的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以此抒发我的真情实感,因此我活得真实而轻松;我有更多精力和时间陪孩子老人,享受天伦之乐。我不必为工资为奖金的高低而愤愤不平、不必为追逐名利而忙忙碌碌;不必为职务的升降而忧心冲冲;我眼里无外表美丑之分、无地位贵贱之分。我喜欢这淡泊平静、与世无争的生活。

    有舍就有得,我虽身在蜗居,但我的灵魂可以象庄子那样在天地之间自由逍遥,我得到了人格的升华与超越,岂不快哉!如今我用心灵代替眼睛来感知纷杂的世界,适应并感谢上天赐我的这种生命方式,让我有机会内视反省自己,懂得内敛于心而不张扬。书籍涵养孕育了我,让我浮躁的心变得平和,它磨去了我的棱角,让我用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我身边的人和事。

    游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历程,在这个心灵历程中我体会到庄子逍遥游的快乐与宁静。如果我没失明,物质的利益会迷惑我的双眸,有可能会在外界的诱惑下迷失心志、被恩怨情仇所牵绊、被无穷无尽的欲望所捆绑;或者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甚至参与赌博而远离书籍。是异样的人生让我获得一份清明的理性,让我更善待父母、善待朋友、善待子女。所以我过得很自在、很充实。

    正如于丹老师所言:我们需要一种欢欣的感性,这种感性之心使得我们触目生春,我们所及之处充满了欢乐。我的心与亲人紧紧相连,想到他们我就感到无比温暖。绵绵不绝的爱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让我有了精神寄托,它是我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

    庄子提倡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个人主义,于丹老师讲自由要有一把尺子,要有公正,做人要有底线,这才能够做到这个世界上行为的守则。是的,自由的原则就是以不妨碍别人的自由为前提,但本人还要具备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品质,拥有一颗高尚纯洁的灵魂,那些贪赃枉法、作奸犯科等卑劣之人内心有愧又怎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幸福不是目的而是体验的过程,它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我把这种感受强化并不断加以回味。失明恰恰成就了我的人生,不过我的逍遥是建立在衣食无忧、清闲悠哉的条件上,如没有稳定的经济与和睦的家庭做我有力的精神后盾,就没有这份闲情逸致谈逍遥了,因为我毕竟是俗人一个。而庄子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在贫困交加之时,依然淡定从容、超然豁达。楚国大臣请他做丞相,他宁愿做一介农夫也不追逐名利。但现在多少人处心积虑甚至不择手段想升官发财,与之相比,庄子是何等胸襟何等气度!一个人即使没有粮食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思想没有灵魂。

    我满足于目前的生活状况,对于物质我没有过多的欲望,在我看来,简单就是幸福、知足就是幸福、相夫教女就是幸福。哲学家周国平老师说: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一颗童心;成功了,却不虚荣,依然一颗平常心。兼此二心者,我称之为慧心。我希望女儿长大后拥有一颗慧心,做到宠辱不惊,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过着飘逸恬淡的生活。

    感谢于丹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重新认识了庄子,感谢庄子,他教会我们如何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平常心,无论人生有何种境遇,都能乐观坦然地面对,平庸的~我远远达不到逍遥游的境界,我还没看破世间的是是非非、名利生死,那么就以庄子的逍遥 游作为我的精神目标,超越自己,乐观生活 。

    《庄子》塑造的众多残疾人形象,以《德充符》一篇尤为突出,反映了残疾人从认识自我到完善超越自我的过程,代表了《庄子》中残疾人的精神。

    老子庄子读后感1000字篇3

    不过,他的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思想,因此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善于用寓言来说明一些道理,由他所著的《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

    《秋水》一文,出自《庄子外篇》,《秋水》一文,洋洋三千余字。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他用寓言的方式,以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引申出《齐物论》的观点,极力论证万物的大小、是非的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的极端无常性,因为庄子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所以,本文旨在要人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追求名位、富贵等等,而伤害天然的本性。

    庄子把事理的无穷性与人类认识的相对性,宇宙的无限性与具体失误的局限性对照起来分析,显示出他对于绝对与相对、无限与有限的辩证关系的理解有着高度的灵活性,这对于人们突破认识上的局限性,从而临武到天地宇宙的无限广大性,无疑是很有帮助的。,庄子流畅的文字下,所显露出的不朽思想,显然是只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学习和思考的。

    他用寓言这种活灵活现的方式,来告诉我们其中的许多道理,譬如其中的《秋水》,从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到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就是以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来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沾沾自喜,不能以偏概全,因为我们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河神,会因为小成而沾沾自喜,河神尚且如此,何况我辈凡人呢?可是,许多人因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因小失大。

    从古至今,骄傲永远都是成功的最大敌人,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只有谦虚谨慎,虚心求教,才是成功的最佳路径。千万不可以自满于现状。

    接下来,他们又开始谈论事物间的虚实关系,夏虫不可以语冰,是因为冰雪对于它们来说太虚妄了。井中的青蛙也不要和它谈论天地,对于井蛙而言,天大也太过于虚妄了。确实如此,举例来说,比如说教育,在有些时候,这些的虚妄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真是太多了。于是,就要怪,学生会说一套做一套了。就要怪,学生不遵守包括交通规则在内的许多规则了。但是反过头来,看一看,似乎身边的许多事情确实都是如此。

    下面,他们又讨论到关于事物间的大小关系,天地算是大的,然后比起宇宙来真是沧海一粟。江河算是大的,但是在大海面前却又显得渺小。

    庄子用我们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体,用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引申出《齐物论》中的观点,极力论证万物的大小、是非的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的极端无常性,又以易懂的文笔,告诉我们,做人要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追求名位、富贵等等,而伤害天然的本性。也告诉我们做人要虚极静笃,谦虚谨慎,不可骄傲自满!

  • 《《道德经》读后感作文450字》
  • 老子想必大家都认识,他的著作《道德经》大家肯定也是妇孺皆知,虽然它全文只有5000字,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中国的文化瑰宝,德国哲学家尼采将《道德经》形容成一个“永不枯竭且埋藏宝藏的井泉。”可见《道德经》的内容之精。

    说实话,刚开始我对《道德经》并不感兴趣,什么“道可道,非常道”之类的,我听都听不懂。但我爸非要很不识趣的给我买了本《道德经》,我翻开书略略一看,立马就入迷了。

    虽然书的原文是文言文,但是书中贴心的配上了原文和注释,你以为这就完了?不,它还有着解析和处世之道,特别是处世之道,里面有许多名人的故事,我特别喜欢。

    我认为,《道德经》讲的是修身养性的方面,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是让人们尽其所能的放宽心胸,要做到包罗万象,注而不满。他还提醒人们不要沉溺于感官享受,“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过度的欢愉会极大的危害人的身心,听的真的好有道理。而老子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养生例子,传说他活了一百六十多岁,这在现代得轰动全球,震惊全世界。

    我发现,通过阅读《道德经》人们可以树立起更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态度:温和不争,虚怀若谷,浑朴纯正。此乃养生之大道也。

    《道德经》,看的真是让人入迷呀!

  • 《胜人更需自胜700字》
  • 面对老子的“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光有力不够还需强,光胜人不够还需自胜。

    人的认知总是片面的,这限制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毫无疑问能突破自身限制的局限性的人本身就很伟大。有的人苦寻真理,不知停下匆忙的脚步;有的人只顾攀比,不懂珍惜自己拥有的无价之宝;有的人早已认清自己,不去执着所谓的竞争。因为前二者的人多如牛毛。正显得第三者如此强大。

    自胜意味着自身有着良性的发展,这比执着的竞争跟更推动人进步,“更快”强调的是突破自身的极限,在无数次反复的训练中更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有目的进行特训。在学习中也是如此,每次的考试都是对自己的检测,“查漏补缺”,“查”的是自己遗漏的知识点,“补”的是自己缺少的技能,我们总不能说是为了发现对手的弱点,从而更好的打败他吧。众所周知的贝多芬也向我们阐释了自胜的意义,面对常人无法忍受的灾难祸患,他并没有悲观厌世,反而一步步战胜自身限制的困难,这并不是说他不甘于人后,只是他清楚自己的弱点在哪。以己为教,以己为师,突破了自己的弱点,创造举世瞩目的奇迹,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保尔、茅盾、霍金……他们都是用自胜来发展自己的人。

    我们提倡胜人,但更提倡自身胜。如今社会反对过度的趋名逐利之心,然而从现实看,许多人执着于与他人的竞争,忽视自身弱点,不愿面对主要矛盾,尝试着以此弥彼。这终究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自胜也是我们所强调的品性之一,。我们发展社会主义不是为了彰显其优势,不是为了强于他国,只是为了自身的民族更有活力,只知打仗的人是赢不久的,忽视自己的人是看不清全世界的,只有自胜加胜人才是个人发展的真正途径。

    自胜才是真正的强者,如是不愿好好面对自己,战胜自己的弱点,哪怕是战胜了所有人,也必并不会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 《莫愁逆旅,一苇航之900字》
  • 老子曾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纵览中华文化璀璨星空,无数哲人的感慨都从自然中兴发。王安石观日出鸡鸣山之景,方悟浮云蔽目之可笑;王阳明赏洞中花色明媚,方入格物致知之门径。曾几何时,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无尽的浪花奔涌向走前,将他的精神思潮浸润于每一寸土地。水,是自然的矛盾体,也是生命的 映照体,它既可静水缓流,也可浪倾楫摧。生命便不也是如此吗?既如蒲草纤细,也如岩石般坚定。抗争,是生命的底色,也是生活的亮色。马孔多小镇居民即便日日笼罩在失眼症的阴影下,也从未停歇追寻自由与快乐的脚步,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无疑是生命的最好诠释,令人心生敬畏。

    抗争,源于对当下现实的不满,源于对未来炽热的渴望。梵高,这位绘画界的天才,即使是开创了艺术之先河,也一直被视作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疯子。因此人们常说:“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但是,人们只了解他诡谲的艺术风格,坎坷艰难的人生经历,却从未真正走进过他的内心世界。即使悲观绝望如他,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我的心中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了烟。”因此,他在绝望中死去,留下无限的唏嘘与怅惘。谁能说他是一个逃避生活的懦夫?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力尽的勇士。在被生活这条恶龙打败后,他选择前往另一个世界一个真正独属于他的伊甸园。

    争与不争,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议题。其实,争论本身即是一种抗争,抗争他人的观点,建立自身的观点体系。争论过程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汲他人之所长,以图自身发展与壮大,这是生活所赋予抗争的另一层含义。生命在抗争中迸发,抗争在生命旅途中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依相生。

    那么,短暂的停歇果真对生命毫无意义吗?非也。在躺平”文化盛行的当下,许多人开始质疑:这个世界还会好吗?中国青年的未来究竟在哪里?正如梁漱溟回答他父亲时所说的一样,世界的确是在一天天变得更好,中国青年也在疫情浪潮到来之际展现出了应有的担当。他们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敢为人先,不图功名利禄。他们短暂的“不争”,是为了更好地”善利万物”,以求进步。

    争与不事,如何取舍,方寸之间尽显格局。生如夏花,我们当莫愁前路逆旅,不畏险滩浊浪,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700字》
  •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道生之,德蓄之,物行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以及为人处世的准则,而道德修养则是个人为达成自我追求,或为实现社会宏愿,在言谈举止、思维操守有所秉持,坚定践行。而千百年来,不同时代对于道德修养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它可以是儒家要求的修德行人,君子之道。在孔子众多的学子中,颜回以勤奋好学而闻名,他的勤学奠定了其道德修养的基础,面对孔子何为“知者”和“仁者”的提问,颜回答:“知者自知,仁者自爱”。他的回答表明自身的道德修养是一切的基础,正切合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和“君子求诸己”的要求,名利富贵都是过眼云烟,他始终志于求道,乐于求学,修德行仁,深刻领会孔子思想的内核,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本色,这是学人的修身之道。

    它可以是居庙堂之上时的清正廉明,忧国忧民。在包拯任职期间,流传着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可见其公正廉明,铁面无私,居庙堂之高而谋其政。他用两袖清风的一身正气涤荡时代浊流,也成为我国历史上清官的标杆。而他对于儿女后代,也秉承着统一原则,留下“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不得葬于大茔之中。”的家训。以身作则。严以持家。将“包公精神”世代流传。这是达者的修身之道。

    它可以是身处逆境时咀嚼苦难的弱德之美。叶嘉莹是中华古典文学的研究专家,她曾在侵华战争中饱受折磨,在白色恐怖中被捕流离失所,在病痛之时遭受失去至亲骨肉的痛苦,但她的思想并没有因为命运的摧伤有所懈怠,看破尘世纷扰,追求“弱德之美”。在逆境之中悄然生发一种力量,独善其身的同时也心怀兼济天下之心,怀着儒家“士”的担当将传承和开拓的重任扛在肩上,孕育桃李,传递星火。这是微者的修身之道。

    无论道德修养以何种方式表现,其内核恒一不变。即人对自我精神的严格要求和坚守。道德修养是个体的立身之本,更是国家的深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