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的植树节,我们曾在塘朗山上种下爱心的树苗,约定以后再在“爱心林”相见。六年后的植树节前夕,我们如约来到“爱心林”,来见证我们的爱心小树长得多高、多壮,并给它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张老师说过今年的植树节,我们要分组去再会当年种下的爱心树,并给他们浇水、挂牌。所以在阳光明媚又薄雾重重的3月10号下午,我们来到了“爱心林”,来看望我们可爱的小树。我和钟昊天、类泽睿、李瑞鹏和涂家瑞一起来和我们的小树赴约。
到了塘朗山脚,我们飞快地冲了上去,迫不及待的想看看我们的小树长得怎么样。在冲向“爱心林”的过程中,我们欢声笑语,没多久就到达了目的地。大家一拥而上,钟昊天也跟了上来,虽然他没种树,但还是和我们一起照看小树。我的目光飞快地扫描着,一下就看到了在角落里的我的树。因为我当时是在最底下种的树,而且也种在几棵茂密的大树旁,所以很好找。我仔细观察了我的树,茂密的叶子,还有几个绿芽,树干正合适,也很高,很直,简直就是一个标准小树代表。我看了看四周,发现没有其他的树,李瑞鹏走了过来,他也找到了他的树,只不过长得比较怪异,异常的高大,都比大树还高了。类类的就更怪异了,因为那不像小树,感觉像是比苍天大树只矮一点似的。
浇完水,清了清落叶,合了几张照,我便去看看涂家瑞的小树。他种的时候因为有很多石头在旁边,但因为又有两棵小树符合条件,他在犹豫哪棵才是跟他定下约定的小树。好一阵子,他决定了那棵有点歪的小树是他的树,他帮小树松了松土,我爸爸也帮助他扶正了小树,心想这样可以让他心里舒服点。最后我们又看了看那棵树,感觉不错,长得也很壮。
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样,小树同样见证着我们的成长,它就算倒下了、歪了,我们也要继续做好我们自己。随着自己一步一步成长,努力将自己的人生扶正,发出最璀璨的光芒,照耀着我们的未来!
未来的我,会当一名出色的甜品师。
只要用我的指头轻轻点一下面粉,就会变成一个又大又香的蛋糕;只要我点一下想要东西,它们会立刻变成课本软糖,铅笔硬度糖,橡皮跳跳糖等各种各样的甜品。
关于甜品,还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名叫查理的小男孩儿,他们家很穷,每天都喝蔬菜汤维持生活。有一天,一个先生公然发布消息,说自己不干了。他为什么要告知全天下人?因为他就是世界著名的巧克力工厂发启人。当初,他建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最有魔力的甜品工厂。这刻,他为什么要关门呢?因为在他巧克力工厂的对面,也有一个巧克力工厂,他就一直抄袭著名先生的甜品。突然有一天,世界著名先生的巧克力厂又冒起了浓烟,这个城市的人都来围观。
过了几天,著名先生对所有人说:“我有五个金卷,分别藏在各种巧克力中,如果有人找到,请在六月一日儿童节叫上自己的孩子或其他人,来参观我的巧克力工厂。”
预定的时间到了,其中就有查理。他是在用路上捡来的钱买的,至于这个钱也是说来话长。
其实除查理外,还有胖儿子,乖女儿和两个有钱的男人和女人。他们都是花最高的价钱把它们一个个买下。
进入巧克力工厂,里面有头发糖,哈哈糖、头发爆炸糖、嘴巴哑语糖……他们都是用来对付自己最讨厌的人。
在游览过程中,有四个孩子因为调皮,而受了重伤,其余只剩下查理。因此,著名先生就把巧克力之王的位置交给了他。
现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坚持,才会有结果。我,未来的我,一定要成为一个出色的与众不同的我,出色的甜品师。
美丽的中华大地上,有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而我今天要去玩的地方是人杰地灵的乐山。
说起乐山大佛,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佛”总给人一种安宁,神秘的感觉。
带着一种愿景,我们出发了。“和谐号“列车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很快到了乐山。
我们先去了酒店放好行李后,开始了第一天的旅程,我们打算先去张公桥,然后去美食街苏稽古镇。
我们走了十五分钟左右终于来到了张公桥。张公桥的人真的好多,一眼望去全是人头,我一眼就看到了绵绵冰,妈妈给我买了网红店“鞠婆婆“家的绵绵冰,真的又冰又爽。随后我还打卡了棣爸油炸,就是王鹤棣爸开的油炸店,有很多王鹤棣的粉丝在拍照打卡,我们还吃了乐山钵钵鸡、乐山甜皮鸭、三鲜冰粉和烤串等等,乐山的美食吃都吃不完。边吃边玩,我们去逛了逛苏稽古镇,我觉得现在的古镇都很商业化,里面的东西也都大同小异,但是苏稽古镇的青石板桥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有71米高呢!它雄伟壮观,我们说:“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有1200年了。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再加上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流水冲刷。1996年,乐山大佛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我们坐着游船,心情很激动。乐山大佛温文尔雅的神情,和蔼可亲的神态,以及凝思中蕴含智慧,威严中带有慈祥的面容,都让人情不自禁产生崇敬与亲切的感觉。我们在惊叹乐山大佛高大与壮观的同时,还不能不赞叹它的造像工艺的精美。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我们回家了,但美好的记忆一直刻在我的心中。
杜甫写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地方,就是我美丽的家乡——山东泰安。
我的家乡有号称“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泰山,古往今来,泰山备受世人喜爱,无数诗人为它留下了壮丽的诗篇。泰山有着极其美丽的自然风光,不论你哪个季节来登山,总能有不同的收获。
春游泰山,到处生机勃勃,鸟语花香。山上的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上面长出了新的叶子,山的积雪融化了,好像泰山又从老年回到了青春的时候。山间微风拂过游人的脸庞,让人顿觉神清气爽。
夏游泰山,最美的风景当属雨后山景。雨后初晴的山间,树木长得郁郁葱葱,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唱歌,山间的泉水叮叮咚咚,一路欢快地流淌。
秋游泰山,秋高气爽,万里无云,正是登山的黄金季节。秋天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时泰山上红彤彤的柿子、黑油油的板栗、绿油油的核桃,比比皆是,山林间到处散发着果实的芳香,让人心醉。
冬游泰山,仿佛置身于神话故事中的仙境一般。那雪花洁白如玉,飘飘洒洒的落下,如梦似幻,让认沉醉。漫天的大雪后,郁郁葱葱的林带,一改往日翠绿的装束,已换成洁白的银装素裹,别有一般风致。
望着雄伟的泰山,我真想成为一位诗人,用最美丽的诗句来赞美它。我也想成为一位画家,用最美丽的颜色来画出它。我还想成为一位歌手,用最美丽的歌声唱出它!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题记
窗外的月光洒在那棵老树上,仿佛磨去了老树干上的创痕和岁月留下的沧桑。面对此情景,我的思绪又飘向了远方……
那是三年前的一节公开课。走进教室,除了轻微的脚步声外,仿佛什么声音都消散了,连一根微乎其微的头发丝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我缓缓抬起头向前望去━━满是领导和老师们!顿时,我的怀里像揣了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心砰砰直跳。
开始上课了,我始终不敢大意,全神贯注地听讲。老师缓缓走过每一个同学身边,脸上的神情变幻莫测:时而平平淡淡,眼里流露出不知所措;时而眉头紧锁,眼里满是担忧;时而微微一笑,眼中又透露着欣慰。但当老师走到我这儿来时,异常兴奋,她快步走上讲台,清了清嗓子,接着耳边便响起了我的名字。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重磅炸弹”一炸,炸得我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切都被我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看看身旁,无数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那焦急的目光仿佛在催促我:“快啊!快啊!”站,还是不站?站━━要是回答错了,岂不丢了班级的颜面?不站━━又显得太懦弱胆小。空气都似乎凝固了,只听见我急促的心跳声越来越快,越来越快,仿佛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哦,”终于,老师打破了沉默,“你还是有点腼腆哦……”老师扫了我一眼,我从这眼神中读出了失望,读出了满满的担忧……
我输了!我终归是输了!我还是没能打赢这场心理战!
忽然,我的思绪又飘了回来,却发现眼眶早已被悔恨的泪水浸湿……是啊!“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握好每一个机会,扬起自信的风帆!
“我学会当姐姐了!”这件事发生在暑假里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跟叔叔、小堂妹一起去游泳。
当然,也要由我来简单地介绍一下小堂妹。她的名字叫王宝颜,小名叫阿宝,大家都喜欢喊她阿宝,今年7岁,很快就要上一年级了。
到了游泳馆,我和阿宝换好泳衣,兴高采烈地跑向泳池,开始游泳。很快三个小时过去了,我和阿宝来到更衣室洗澡。哦!我想起了妈妈出门前对我说得话:“程思语,你要好好照顾阿宝呀,洗澡要帮她洗干净呀!”我牢牢地记着这句话。开始洗澡,我带着紧张的心情,打开淋喷头开始帮阿宝洗头。我首先用淋喷头把她头发全打湿,然后用洗发液将头发抹均匀,揉几下,再用水把她头发上的洗发液冲干净。然后开始洗身体里,我先用水把她的身体冲洗一遍,再在她的身体上抹沐浴露,最后把身体上的沐浴露冲干净,用毛巾把身体擦干。接着我自己洗澡,十五分钟后我也洗好了。我自己先穿好衣服然后帮阿宝穿,我拿起阿宝的衣服,可是聪明的阿宝从我手中拿起衣服,自己穿起来。一会儿,她就把衣服穿好,我也把衣服、毛巾、沐浴露等收拾好了。我带着阿宝走出浴室,感到很轻松。
通过这件事情,我是由紧张到轻松,知道小时候妈妈帮我洗澡是不容易的,所以我要尽早学会自己洗澡,养成独立的好习惯。
啊!我学会当姐姐了!
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是立于山脚,“高山仰止“呢?尼采回答说:“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的确,站在半高处,以平视的眼光看,能领略世界不一样的风采。
站在半山腰,既没有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尽收眼底的视野,也没有仰望群山,巍巍而立的视角。但是,在这里,却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看万事万物、人世百态。少了俯视世界的自信,但多了一份平视的悠然。因为站在高处看,久而久之,心里的成就感便慢慢形之于外,自信慢慢变为自大,以这样的角度看世界,往往不够真切。
若站在低处看,面对高山、伟人……敬畏,赞叹。但自卑也会时时袭来。所以,站在半高处看世界,这是最好不过的视角了。
因为站在半高处,所以能真切地看到人身上的闪光点。刘备带着真诚的心意,谦卑地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他那不忍打扰孔明午睡的心思足以见得其求贤之真心意。倘若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也许就没有历史上“七擒孟获”、“六出郊山”、“草船借箭”……这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了。更为重要的是,人类文明史少了一段精彩的佳话。
平视的角度也可让你看到自然辛勤造就的景象。那活跃在竞技场上,永远遵循优胜劣汰的老虎、狮子,那悠然过着农家生活的有滋有味的老水牛……当然,更有花中四君子,朝着太阳的牵牛花,不胜凉风娇羞的水莲花……闻着花香、草香,看着山色,因为平视,因为走近,所以,你能拥有这一份份观赏的惬意。只有站在半高处看,你能会有这样的平视视角,才能领略这番风采。
也有人说,青年人大多是站在高处看,老人则站在半高处。为什么呢?老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挫折抑或是成功,逐渐练就了一个坦然开阔的心态,这虽平凡但又不失为优雅。
因此,站在半高处,不仅要带着平视的角度,而且要有一份平和坦然的心态。如果是看惯了拥有大智商的企业家、高层领导,不妨可以到员工家里坐坐,喝一杯恬淡、清香的山茶,聊聊家常, 解他们内心的情感、对未来生活的看法……之后,轻轻地走出门,你的心会少一份先前浮躁不安,多了一份孩子般轻松惬意,多好啊!
所以,不管怎样,站在半高处,以平视的角度看这个世界上的人、景物、动物……你将会领略到生活的真趣。
1、请不要假装对我好,我很傻,会当真的。
2、谁把谁真的当真,谁为谁心疼。
3、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
4、我还在原地等你,你却已经忘记曾来过这里。
5、谁的寂寞覆我华裳,谁的华裳覆我肩膀。
6、经不住似水流年,逃不过此间少年。
7、原来地久天长,只是误会一场。
8、幸福,就是找一个温暖的人过一辈子。
9、痛过之后就不会觉得痛了,有的只会是一颗冷漠的心。
10、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
11、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12、你是我猜不到的不知所措,我是你想不到的无关痛痒。
13、感情的戏,我没演技。
14、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心疼。
15、看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
16、我喜欢现在的自己,我怀念过去的我们。
17、离开后,别说祝我幸福,你有什么资格祝我幸福?
18、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19、彼年豆蔻,谁许谁地老天荒。
20、我不在乎你对我的不在乎。
21、人生不止,寂寞不已。寂寞人生爱无休,寂寞是爱永远的主题。我和我的影子独处。它说它有悄悄话想跟我说。它说它很想念你,原来,我和我的影子都在想你。
22、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23、他城旧梦——我需要反哺,哪怕你回头鄙视我一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等有一天我要攀上泰山顶峰,看脚下的群山是那样的低矮和渺小。
[出自] 杜甫《望岳》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望岳:遥望泰山。
3、岳:高峻的大山,这里指东岳泰山,为五岳之一。
5、夫:语气词。
6、齐鲁:泰山之北为古齐地,之南为古鲁地。
7、青未了:青翠的山色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8、了:尽。
9、造化神钟神秀: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中在泰山。
10、造化:创造化育, 指自然。
11、钟:赋予、集中、萃聚。
12、神秀:秀美而有灵气。
13、阴阳: 山为北阴,山南为阳。
14、割:划分。
15、荡胸:使心胸动荡。
16、决眦:眼眶裂开、尽量睁大眼睛去看。
17、决:裂开。
18、眦:眼眶。
19、入:没。
20、入归鸟:极目远望,归林的飞鸟尽入眼底。
21、会当:终究要。表示将来终要登山。
22、凌:跃上。
23、一览众山小:这句本于《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24、一览:一望。
25、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26、另注:“曾云”也作“层云”。
【韵译】: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二:
泰山啊你究竟是何等的景象?从齐到鲁都看不尽郁郁苍苍。
你凝聚着大自然的神奇秀美,把山北山南分成昏暗和明亮。
看那云气迭起令人胸怀激荡,极目远望归去的飞鸟更辽旷。
我一定要登上那泰山的峰顶,把那些低矮渺小的众山环望。
【评点】
本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是诗人现存诗中创作年代最早的一首。《望岳》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和西岳华山。本诗是诗人第一次游历齐赵登泰山时所作。当时诗人站在五岳之尊的泰山之巅,心中涌现出无限感慨,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传世佳作。全诗朝气蓬勃,意蕴深远。
诗的前六句实写泰山之景。
前两句紧扣一个“望”字。第一句以设问的形式,写出了诗人初见泰山时的兴奋、惊叹和仰慕之情。第二句是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泰山南面鲁,北面齐,但是远在齐鲁两国国境之外就能望见,可见其高。“青未了”意思是说苍翠山色绵延无际。这句诗既写出了泰山周围的地理风貌,也突出了泰山山脉绵延的特点。
三、四句描绘诗人从近处看到的泰山,具体展现了泰山的秀丽之色和巍峨之态。“造化钟神秀”是说大自然好像对泰山情有独钟。一个“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写得格外有情,好像大自然将灵秀之气全部赋予了泰山。“阴阳割昏晓”是写泰山极高,阳面和阴面判若晨昏。其中“割”字用得极妙,形象地刻画出泰山雄奇险峻的特点。
五、六句写诗人细望泰山所见之景。只见山中云雾弥漫,令人心怀激荡。由“归鸟投林”可知,当时已是傍晚,而诗人还在入神赏望。这两句从侧面体现出了泰山之美。
七、八句写诗人望泰山时的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诗,抒发了诗人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壮志,表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诵,时至今日,依然具有普遍的激励意义。
全诗以“望”字统摄全篇,结构紧密,意境开阔,情景交融,形象鲜明,同时又不失雄浑的气势。
赏析: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该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已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的浪漫豪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绝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该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全文没有“望”,却句句写“望”。空间由远而近,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凝望,尾联俯望。
咏华山一首,作者所写的华山亦同样雄伟。不过,与年青时代一首相比,这无疑是一首失意之作。自天宝乱来,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作者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遗一年境遇较佳,一直极备艰辛。因此,诗中亦有流露出失意彷徨之感。作者发端「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即写华山崇高。作者虽然极欲登山,但「安得仙人九节杖」一句「安得」二字诘问,已表明了作者之愿难以实现。这好比作者欲要报国,却总是报国无门,无可奈何的心情。「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两句写作者仰望之馀,预计攀登之路。不过这始终并未实行,只是作者在望岳时的盘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况一如作者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行之于世。最后,本诗以「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作结,作者宦途的坎坷更是可见。现实环境的不顺,使得作者产生了厌倦宦途之情,期望于热闹中寻得凉冷以自疗创痛。以华山之顶比白帝之居,更表现了作者自感理想无可实现的失意彷徨。
咏衡山的《望岳》写于作者晚暮之年,首尾抒发议论,中间写景叙事。「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几句写历代帝王皆设职官崇礼衡山。「在德非馨香」句,寓有讽喻之意,以微婉之词道出,劝勉君主要以德治国。九、十两句,作者叙自己因世乱所驱投奔南国,所以有望岳的机会。接下来自「渴日绝壁出」至「散风如飞霜」写衡山景色,乃全篇中心所在。最后以祀岳之意作结,呼应起笔「秩礼」。而「曷以赞我皇」一句,杜甫爱国之心,强烈地洋溢于字里行间。这首《望岳》通篇皆流露着作者忠君爱国的情怀,即使飘泊江湖,仍是关心朝政,无日或忘。
由于三首诗的寄意不同,所形成的风格亦不一致。咏泰山的《望岳》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因此诗句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都予人雄奇壮阔的感觉,全诗形成了遒劲峻洁、气魄雄放的风格。咏华山一首流露作者宦途失意,报国无门之情,但篇中并无一字明言之,我们只是从「安得仙人九节杖」、「高寻白帝问真源」得知,此诗因而显得委婉曲折,沉郁顿挫。咏衡山一首则因书于晚年,即或是有所讽喻,都不过是「在德非馨香」澹澹数语。所写景色如「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更有灵光飘淼之感。全诗表现出一种典赡雍容、厚重忠忱的感觉。
由此看来,三首《望岳》旨趣、风格的不同,恰好能代表杜甫在青年、中年、暮年三个时期的心态。咏泰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咏华山一首正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徨,动极思静的人生;咏衡山的《望岳》可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从中可稍得杜甫思想转变的轨迹。不过,无论他的心态如何改变,有一点始终是相同的,那就是他的忠君爱国之心了。青年时杜甫想要为国出力,中年时他虽不得意,却仍有报国之思,晚年时他念兹在兹仍是君主与朝政。
《望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吟诵率较高的一首诗。大约在开元二十八年(740),杜甫二十九岁时,到兖州探望父亲后由齐入鲁,途经泰山,写下了这首诗。这是诗人仅存少数的早年作品之一。人们在品读此诗时,除了感受到泰山之雄伟外,恐怕更多的是被诗中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所激动、感染,因为这既是盛唐的时代精神的概括,又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启示。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