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人上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04 01:57:33
  • 《这样的人让我叹息600字》
  •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我的生活中有许多使我敬佩的人。但我身边也并不缺少使我叹息的人。

    那件事发生在一年前,但我从来没有忘记,它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

    那是一个冬天,我与同学们结伴在小区里玩耍。渐渐地天色暗了下来,可因为儿时贪玩,同学提议:“不如我们最后再玩一个游戏就回家吧!”大家也同声应和。可是玩儿什么好呢?我们在商议时,其中一位朋友灵光一闪:“要不我们玩撕名牌吧!”“唉,撕名牌,那是什么游戏呀?”我喃喃地问道。朋友热情地向我和同学们介绍游戏规则,大家也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就一致决定玩了这个游戏就回家。

    “可是,没有名牌怎么玩啊……”刚刚提议的同学冒出这么一句。“那个,我知道在哪里可以买到。”我怯生生地说,“就在街口那儿,可我没有带钱诶。”“我有15元。”朋友说,“我把15元借给你,你去替大家买吧!”“OK,包在我身上!”

    我小心翼翼地接过15元钱,转身跑向街口,我生怕同学们久等了,所以跑得非常快。来到街口那家店,我细声问店员姐姐:“姐姐,请问还有名牌么?”“啊,不好意思,小朋友,”姐姐抱歉地说,“名牌今天刚好卖完了,下面还有一家店,那里可能会有卖哦!”谢过姐姐后,我连忙走出店门,望瞭望下面的店,又开始飞奔。

    到达了小卖店,我终于买到了名牌。出了店门,我看了看手表,心想:糟了,已经过去15分钟了,同学们一定等急了,我的赶快点回去。

    回到小区,只见同学们都用厌恶的眼神看着我。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于是我问朋友,她满脸不高兴地说:“我们都以为你带着钱跑了……还有人说,你这种人不要也罢……”听到这,我脸一黑,将名牌扔在地上,转身飞奔回家……

    这样的人让我叹息,你善待别人,别人却伤害了,这样的人怎会让我不叹息呢?

  • 《静静的我作文450字》
  • 人上一百,种种色色,有的温柔,有的固执,有的刚烈,而我却是“静”的。

    我会一个人静静地看书,一看就是几个钟头,那时,我表面的静下面,总存在着内心的忙碌。我的心灵在和作家对话,在和书中的人物交流。

    我会一个人静静地欣赏我的邮票。那时,我简直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我在自然的美丽风光中领略各国的风土人情……

    我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小河边垂钓,一坐下来就是半天,尽管没有鱼儿上钩,可丝毫不见我的焦虑,我也在尝试“钓胜于鱼”。

    当家里来客时,我热情地递烟端茶之后,就静静地坐在一边,听大人们谈话,一句话也不说,客人们都说我像个女孩子。

    可是有一次,我竟在课堂上指出了老师的错误。大家说我像一座火山,平日里静静地聚集着热量,一旦爆发出来,无人能抵挡。

    那是一堂语文课,老师给一些生字注音,其中有“朴”这个字,老师说这个字读“pu”,但按当时这个字在课文中的发音应读“piáo”,因为它作姓用,于是我就站起来指出了这个问题。没有想到的是,老师不仅没有批评我,反而高度表扬了我,说我是他的一字之师。

    同学们,这就是我,一个静静的我。

  • 《我最佩服的同学作文850字》
  •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人都有她的性格,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人多才多艺,有的人吃苦耐劳,有的人技艺高超。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个一直不放弃自己的人。她虽然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太理想,但是她一直都在努力学习,勤学苦练,所以今天我们都看到了她的进步。她就是我的同学---张凌琪。

    我第一次发现她的努力是在一次作业任务当中。有一次老师布置了让我们搜集资料的作业,因为需要搜集的种类有四种,老师说我们可以挑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来搜集。第二天上课大家上台介绍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搜集了其中的一种,我自己也不例外。有的人甚至只介绍了十几个字。直到张凌琪上台的时候,她居然滔滔不绝的介绍了四个种类资料,她把四种资料全部搜集到了,而且内容都特别的具体详细。我当时感觉她真的是太牛了,她这是给自己开了挂吧!她介绍完自己的资料之后,全班同学都不约而同地为她鼓掌,听到那排山倒海的掌声,我更加佩服她了。老师也忍不住夸赞她说:“张凌琪的作业完成的特别好,她一定特别努力,下课我一定要奖励她一个一号大红旗”!要知道这个一号大红旗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哦。

    还有一次在数学课上,老师留了新知识点的作业,在提问张凌琪时,好多同学都在用怀疑的眼神看她,认为她不能回答上老师的问题。出乎意料的是她不仅说出来问题的答案,还清晰地说出了解题的过程和思路,我和我的同学们都瞪大眼睛惊讶的看着她,因为这对平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她来说,真的是让全班啊同学都对她刮目相看!

    下课的时候,老师忍不住来到张凌琪的身边说:“张凌琪最近进步好快啊!你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你是怎么做到的吗”?张凌琪回答说:“我写完作业之后会每一科都做一张卷子来加强练习”。大家听到这里也觉得不可思议,脸上继续露出各种惊讶的表情,我还听见了几个感叹的声音。大家都在想,那不是一点自由玩耍的时间都没有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此时此刻我觉得这句话用在这里真的是太适合了。

    越努力,越幸运!这话说的一点没错。今后我要把张凌琪作为学习的榜样,学习她勤奋努力的风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学习别人的优点,努力改掉自己的缺点,学会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好!

  • 《黑夜中的灯》
  • “呼呼——呼呼——”寒风呼啸,我一个人上完舞蹈班,走在漆黑的大路上,路上没有一个人,就连路灯也不争气的坏了,一闪一闪地亮着,增添了几分恐怖。

    我脑海中不禁想起了那些可怕的新闻,“唉!”我不禁叹了口气,今天出门没看黄历,我抱着书包一小步一小步向前挪着,像一个被嫌弃的孩子,“呼呼——”风再次吹了起来,可是这时这个声音却是那么的诡异,我忐忑不安地想着:万一我被绑架了怎么办?我可是正值最好年华啊!正在这时,忽然一阵耀眼的灯光刺痛了我的眼睛,我连忙用手挡在眼前,跑到路旁,让这辆车先通过,没想到这辆车却一直跟在我身后。

    这来路不明的车,更使我恐惧,出乎意料的是,它一直缓缓地驶在我身后,把灯开着照亮了我前行的路,它仿佛在对我说:别怕,我保护你!还别说,有了它的保护,我渐渐变得安心起来,步伐也加快了,不一会儿就走到了小区门口,这时车窗摇了下来,车里面的那位叔叔探出头来对我说:“小朋友,别害怕,我看你一个人走在这条路上,也没有个灯照着,我就一直跟着你。”我看着他,圆圆的脸,黝黑的脸庞,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他那小小的眼睛,却让我觉得非常的炯炯有神,我对他鞠了一躬,大声说了一声:“谢谢您!”

    车渐渐消失,我站在原地弄了很久,内心的火把被点燃了,燃起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这寒冷漆黑的夜里,虽然路灯坏了,可是这位叔叔给我的心里点燃了一盏灯,温暖了我的心房。

  • 《西出阳关无故人上一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全诗欣赏》
  • 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唐代大诗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等边塞名篇。《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无疑,当他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争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出此两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 首先,作出了这样浅显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似乎并无新意,与他在这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特别之处,只能算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别诗,这与后人将之一直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称谓显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直尚未予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一般不可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合乎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义上分析,友人也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看不到诗人了吗?事实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叙”)并结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艰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史的真实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阳关”。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凯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人的无边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诗人正是为此成功地进行了时空的转换和压缩。 必须指出,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玉门关”外基本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阳关”内则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在诗人看来,只有将来友人能走出了“阳关”后方才真正表明他是平安回来了。我们从元代《阳春白集》中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中可以发现,古人其实一直就是这样诠释的:“…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故此,准确完整地诠释这首诗应该是这样的:

    朋友

    请再干了这杯酒

    待你将来凯旋而归

    西出阳关的时候

    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

    惟有这

    渭城的细雨

    青青的客舍

    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

    还会像今天一样

    在此恭侯

    看!这哪里像是诗人在送别友人,这分明就是友人在送诗人呀!诗人王维正是高超地运用了这种逆挽的写作手法,籍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其实,在王维的诗歌里也曾多次采用了这种语法结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就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在与“阳关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山中送别》诗中我们也同样能领会到诗人在此方面的匠心独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的这种语法技巧甚至对后来诗人也有启示意义,如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中“想得家中夜深座,还应说着远行人”两句,就不难感觉受到了他的影响。 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再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 “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 《西出阳关无故人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唐代大诗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等边塞名篇。《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无疑,当他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争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出此两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 首先,作出了这样浅显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似乎并无新意,与他在这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特别之处,只能算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别诗,这与后人将之一直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称谓显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直尚未予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一般不可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合乎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义上分析,友人也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看不到诗人了吗?事实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叙”)并结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艰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史的真实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阳关”。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凯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人的无边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诗人正是为此成功地进行了时空的转换和压缩。 必须指出,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玉门关”外基本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阳关”内则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在诗人看来,只有将来友人能走出了“阳关”后方才真正表明他是平安回来了。我们从元代《阳春白集》中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中可以发现,古人其实一直就是这样诠释的:“…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故此,准确完整地诠释这首诗应该是这样的:

    朋友

    请再干了这杯酒

    待你将来凯旋而归

    西出阳关的时候

    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

    惟有这

    渭城的细雨

    青青的客舍

    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

    还会像今天一样

    在此恭侯

    看!这哪里像是诗人在送别友人,这分明就是友人在送诗人呀!诗人王维正是高超地运用了这种逆挽的写作手法,籍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其实,在王维的诗歌里也曾多次采用了这种语法结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就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在与“阳关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山中送别》诗中我们也同样能领会到诗人在此方面的匠心独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的这种语法技巧甚至对后来诗人也有启示意义,如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中“想得家中夜深座,还应说着远行人”两句,就不难感觉受到了他的影响。 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再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 “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 《刘备的用人之道》
  • 刘备选人

    刘备在选人上不重多,而在精,要求所用之人都在某些方面具卓越之能力,能独当一面,横扫千军。孔明及“五虎上将”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在选人才时,他能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礼请诸葛孔明出山,“隆中对”奠定了立国纲领,已成为尊重人才之美谈,也应成为我们企业招聘时注意的重点。他还能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存在种族地域歧视。当时西凉不属中原,但收服马超后委以重任,封为“五虎上将”。通过一系列人力资本组合,刘备组建了他的创业团队。开始了攻城掠地,创建了割据西域的蜀国。

    刘备用人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刘备用人的策略。他对属下一群文武众臣充满任,而不像曹操那样生性多疑,处处设防。充分授权也是刘备用人的一个成功之处。三顾茅庐,请得孔明出山,刘备就把军中大事一概交给他打理,很少干预,这样才使当时最优秀的执行官,有机会把才能挥洒的淋漓尽致。 桃园三结义后,刘备虽得了关张俩虎将,但个人势力仍是非常弱小,于是就先后投奔公孙瓒、袁术、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军阀豪强,但都又相继被出卖追杀,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这使他吸取教训,意识到如没有一位能谋略善统筹之高人,是不能取得长足持续发展的,所以就设了丞相之岗,然后广发英雄帖,四处揽才,最终锁定诸葛亮。这也是他在用人方面因岗设人,适才适所的体现。

    刘备还能取人之长,优势互补。关张赵黄马及诸葛亮都是个性非常鲜明之人,能攻能守。刘备注重平衡,岗位设置互不重叠,权责明晰,使他的团队达到了最完美的人力资本组合,形成了核心的竞争力。敢用比自己强的人,也是刘备的高明之处。曹操也才,但同时也忌才,杨修之所以会死,就是因为才气未能内敛,也是未能遇到一位开明的君主。

    刘备忠厚侠义,能善始善终。从创业之初到建立霸业,从四处奔走逃命到建都成都,都对自己的部属仁爱有加,而不象一些古代帝王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同享乐,或者怕功高盖主,来个“杯酒释兵权”,更有甚者落个“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刘备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成就了大业。

    刘备留人

    刘备感情留人

    刘备最善于作感情投资,以笼络人心,使自己的中坚团队牢而不破。通过“桃园三结义”使关张二人死心塌地,建安五年,曹操攻打袁绍,擒获了关羽,曹操对关羽渴募已久,便以礼相待,关怀备至,封为偏将军,赏赤免宝马,而关羽却“身在曹营,心在汉”,最终还是弃曹奔刘,曹操想挖关公跳槽而未果;“三顾茅庐”“白帝托孤”又使孔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死而后已;当阳长阪坡,刘备被曹操大军追杀,弃妻丢子仓皇逃命,赵云杀入曹军多个来回,最后救出刘阿斗,刘备却顺手将阿斗摔于地上,说“为汝孺子惜失吾一员大将”,此情此景,谁不为感动

    刘备事业留人

    拜孔明出任丞相兼三军统帅,集大权于一身,给了他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通过封候,使五虎上将分管5大区域,各自有了事业上的定位。

    刘备制度留人

    刘备善用感情,对部属爱兵如子,但同样重视制度化,军纪严明。对结义弟兄张飞犯错也不姑息,这样一视同仁,奖惩分明,使大家心服口服,增加了凝聚力。

    刘备薪酬留人

    刘备慈善好施,对有功之人,出手大方。益州平定后,刘备重奖孔明、法正、关张等人,每人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刘备育人

    教育培训不足,后继无人。刘备的弱点是感情用事,重用老人,旧部,而无意提拔后进,每逢征战总是老将挂帅,这最后导致“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这可说是刘备HR运作的最大败笔,也是诸葛孔明不明之处(没能有效放权,培育接班人)。五虎将死后,姜维和关兴攻力不足,孔明个人苦苦支撑,六出祁山,最后累死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也最终导致蜀国的破败。

  • 绍兴游记
  •    不知不觉就来到丁字街中心。抬头看,只见古人上“轩亭口”个金字赫然醒目。这是秋瑾当年就义的地方,为了永昭功烈,激励后人,辛亥革命胜利后,绍兴人民在此建立了秋瑾烈士纪念碑,这纪念碑最近又进行重修,巳焕然一新。上面刻着周恩来同志的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我越东女JL争光。”还有蔡元培先生的《秋侠就义纪念碑文》,四周围着铁栅处我们正在看碑文时,一位须发全白的老爷爷着了看我们胸前的校徽问道:“是从杭州来的吧?”我们笑着点了点头。他指着碑文念道:“咏其诗,想见其为人,流连凭吊,情不自己。”又问我们读过秋瑾的诗没有,是不是了解她的为人。我们说所知不多,请他多作介绍。老人的表情立即严肃起来,用一种崇敬的语调谈到了秋瑾自幼豪纵尚侠,能诗善文,谈到了她以身许国,脱离富贵之家到海外寻找革命同志。他随即朗诵了秋瑾的著名词作《鹤鸽天》: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VU.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暖险阻,叹飘零,:关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呜。老人的即席朗诵,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过去波涛汹涌的黄海海面上。我仿佛看到秋瑾东渡时在海轮上凭栏远眺。远处的海涛镶着银白色的边,不断地向轮船袭来,越近IA'边,气势越猛,终于撞击在船身上,激起了飞溅的水柱和浪花,发出鼓震雷呜一样的巨响。我也仿佛感到秋瑾的心潮也随着波涛起伏,她挥剑起舞,优国忧民的深情,遂即发而为高亢激越的战歌。最后老人说:“我们祖国的历史,是英雄辈出的历史,后来者应该无愧于先辈,你们这些女孩子更应该继承女侠之遗风!”他还给我们指路,让我们沿着解放路南行,到秋瑾故居去参观。

        解放路是绍兴市主要的街道,楼房高大,车如流水。柏油马路两旁的梧桐长得很粗壮,刚绽出不久的绿叶清新娇嫩,呈现无限生机。行人摩肩接踵,大家谈论着技术革新,体制改革,谈论着绍兴市社队工业产值居全省第一位。街上有不少“红领巾卫生监督岗”、“团员青年值勤岗”,认真地执行任务,“为您服务队”在大显身手,文艺宣传队在表演说唱,到处都洋溢着“文明礼貌月”特有的热烈气氛。这是文明风尚的新发展,是民族精神的新崛起,是共产主义风格的大发扬。这时我又想起了秋瑾,设想如果她的英灵仍在,看到了祖国人民的伟大觉醒,看到了举国上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她一定会承认她的民主革命方案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她一定会用豪放的笔调,写出气壮山河的新的诗篇。

        秋瑾的历史局限,并不影响我仰慕她那史诗般的战斗生活和九死未悔的高风亮节。我惊异于一个被封建礼教重重束缚的弱女子,竟然有那样巨大的精神力量!也许这里是大禹的长眠地,他一生辛劳为苍生。这里是越王勾践的故国,他在此卧薪尝胆,发愤图强。这里是国诗人陆游的故乡,他在鉴湖畔写下了无数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诗篇。也许更重要的是秋成到过大半个中国,看到了勤劳勇敢的同胞和辽阔富饶的土地。一个对祖国爱得深沉、有高度民族自豪感的人,就会产生无穷的力。我想,自己已不是小孩子了,我已跨进了大学的大门,应该独立地、严肃地对待生活了。就在我正在走的这条大道上,曾留有我们的先贤、先烈的脚印,我要沿着这脚印一步一步地、扎扎实实地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