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万山潭作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4 08:24:57
  •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万山潭作》孟浩然原文赏析和翻译》
  • 万山潭作

    【唐】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注释

    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又名汉皋山。又,晋杜预刻二碑记功,“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晋书·杜预传》),则万山潭,即其沉碑处。

    磐石:大石。

    亦:一作“益”。

    行:一作“游”。

    游女昔解佩:据《列仙传》载,江妃二神女尝出游江汉之滨,逢郑交甫,交甫见而悦之,因请其配饰,二女遂手解佩与之,交甫受而怀之,去数十步,佩与二女俱不见。

    沿月:月下顺流行船。棹歌:鼓棹而歌。乐府有《棹歌行》。

    译文

    我坐在潭边的大石上垂钓,潭水清澈心境因此而悠闲。

    鱼儿在树阴下游来游去,猿猴在树枝藤蔓间嬉戏打闹。

    神女以玉佩相赠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这座山上。

    我既然无缘有如此奇遇,不如身披月光唱着歌荡桨而归。

    赏析

    这是一首带有古诗意味的律作。诗人常游于万山,诗集中有三首于此得题。此诗诗风古雅质朴,空逸澹宕,清心闲适。

    首联,写诗人孟浩然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垂钓本身,已乐在其中,何况静坐磐石之上。一字“坐”更显安闲,并且潭水清澈,与闲适的心境相默契。诗中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融入闲淡之中。

    颔联,“鱼行潭树下”,似不合理,盖鱼是水中之物,不可能行之于树下。细细体味,潭侧之树高于潭中之鱼,且树影映入潭水之中,鱼儿翕翕游动,自由自在。故“鱼行潭树下”。在这里,诗人虽没有正面描写树的倒影,但却可以领悟出树的倒影的荡漾美,与游鱼的动态美相互参差,更显出美的多样性。且“鱼行”与“猿挂”,一低一高,遥相呼应,更拓展出空间的距离美。“潭树下”与“岛藤间”,一潭一岛,一树一藤,一下一上,也显示出对称美。

    颈联借当地典故抒发情怀。曹植《洛神赋》中说:“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意思是郑交甫曾游于万山,巧遇两个游山的神女,羡慕不已,向神女索取佩带上的饰物,游女解佩赠之,但霎时,游女及佩饰均不见。郑交甫怅惘良久。这个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风采,也触动着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尾联,写心中向往,求之不得,于是月下放歌,乘舟而返。游女解佩的故事,给诗人以无穷的遐思。诗人不禁悠然神往,“沿”字用得亦极其神妙,更增添了月儿的动态美,表明不仅仅是一点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满舟,银辉一路,歌声不绝。此情此景,令人向往。

    全诗有动有静。首、颔二联,以静为主,寓动于静;颈、尾二联,以动为主,寓静于动。冲淡之风,显隐于动静之中。

    创作背景

    本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万山,为襄阳名胜,又有神女解佩的传说,更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孟浩然常游此地,这首于此得题。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 《《万山潭作》王维原文和翻译》
  • 万山潭作

    【唐】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注释

    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又名汉皋山。又,晋杜预刻二碑记功,“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晋书·杜预传》),则万山潭,即其沉碑处。

    磐石:大石。

    亦:一作“益”。

    行:一作“游”。

    游女昔解佩:据《列仙传》载,江妃二神女尝出游江汉之滨,逢郑交甫,交甫见而悦之,因请其配饰,二女遂手解佩与之,交甫受而怀之,去数十步,佩与二女俱不见。

    沿月:月下顺流行船。棹歌:鼓棹而歌。乐府有《棹歌行》。

    译文

    我坐在潭边的大石上垂钓,潭水清澈心境因此而悠闲。

    鱼儿在树阴下游来游去,猿猴在树枝藤蔓间嬉戏打闹。

    神女以玉佩相赠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这座山上。

    我既然无缘有如此奇遇,不如身披月光唱着歌荡桨而归。

    赏析

    这是一首带有古诗意味的律作。诗人常游于万山,诗集中有三首于此得题。此诗诗风古雅质朴,空逸澹宕,清心闲适。

    首联,写诗人孟浩然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垂钓本身,已乐在其中,何况静坐磐石之上。一字“坐”更显安闲,并且潭水清澈,与闲适的心境相默契。诗中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融入闲淡之中。

    颔联,“鱼行潭树下”,似不合理,盖鱼是水中之物,不可能行之于树下。细细体味,潭侧之树高于潭中之鱼,且树影映入潭水之中,鱼儿翕翕游动,自由自在。故“鱼行潭树下”。在这里,诗人虽没有正面描写树的倒影,但却可以领悟出树的倒影的荡漾美,与游鱼的动态美相互参差,更显出美的多样性。且“鱼行”与“猿挂”,一低一高,遥相呼应,更拓展出空间的距离美。“潭树下”与“岛藤间”,一潭一岛,一树一藤,一下一上,也显示出对称美。

    颈联借当地典故抒发情怀。曹植《洛神赋》中说:“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意思是郑交甫曾游于万山,巧遇两个游山的神女,羡慕不已,向神女索取佩带上的饰物,游女解佩赠之,但霎时,游女及佩饰均不见。郑交甫怅惘良久。这个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风采,也触动着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尾联,写心中向往,求之不得,于是月下放歌,乘舟而返。游女解佩的故事,给诗人以无穷的遐思。诗人不禁悠然神往,“沿”字用得亦极其神妙,更增添了月儿的动态美,表明不仅仅是一点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满舟,银辉一路,歌声不绝。此情此景,令人向往。

    全诗有动有静。首、颔二联,以静为主,寓动于静;颈、尾二联,以动为主,寓静于动。冲淡之风,显隐于动静之中。

    创作背景

    本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万山,为襄阳名胜,又有神女解佩的传说,更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孟浩然常游此地,这首于此得题。

    作者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