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奸佞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20:47:56
  • 《描写奸佞的成语》
  • 有哪些成语形容奸佞?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14个关于描写奸佞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三尸五鬼] 比喻奸佞之臣。
    [浮云蔽日] 浮云遮住太阳。原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后泛指小人当道,社会一片黑暗。
    [以紫乱朱] 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盗名暗世] 盗:窃取;名:名誉、名称;暗:黑暗。在黑暗时代窃取好的名誉。指奸佞之人在乱世乘机骗取声誉。
    [澄清天下] 指整肃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复归太平。
    [荒淫无道] 荒淫:淫乱无度,贪恋酒色。无道:不讲或不行道义。多指君主生活糜烂,重用奸佞,残害忠良,奴役百姓。
    [革奸铲暴] 清除奸佞,铲除暴虐。
    [进贤黜佞] 进用贤良,黜退奸佞。
    [祛蠹除奸] 驱除祸害,消除奸佞。
    [进贤退佞] 犹言进贤黜佞。进用贤良,黜退奸佞。
    [进贤退奸] 犹言进贤黜佞。进用贤良,黜退奸佞。
    [进贤屏恶] 犹言进贤黜佞。进用贤良,黜退奸佞。
    [进贤黜奸] 犹言进贤黜佞。进用贤良,黜退奸佞。
    [进贤黜恶] 犹言进贤黜佞。进用贤良,黜退奸佞。

  • 《《醉太平·堂堂大元》原文和翻译》
  • 醉太平·堂堂大元

    【元】佚名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哀哉可怜!

    注释

    堂堂大元:此曲见元末明初人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二。原注云:“《醉太平》小令一阙,不知谁所造。自京帅至江南,人人能道之。”堂堂,气象宏大庄严。

    奸佞:巧言谄媚的坏人。指元末丞相托托、参议贾鲁等人。

    开河:《续资治通鉴》记载:“至正十年(1330)十二月,右丞相托克托(即托托)慨然有志于事功。时河决五年不能塞……托克托请躬任其事,帝嘉纳之。……命贾鲁以工部尚书为总治河防使,发汴梁、大名等十三路民十五万,庐州等戍十八翼军二万,自黄陵冈南达白茅,放于黄固、哈齐等国。又自黄陵至杨村,合于故道,凡二百八十里有奇。”又《草木子》云:“朝廷所降食钱,官吏多不尽支放,河夫多怨。”

    变钞:据《元史》《贡祖本纪》及《食货志》等记载,元朝建国起就用楮币(即氏币);先后发“中统元宝交钞”、“中统元宝钞”、“至元宝钞”,又于至正十年(1350)另发“至正交钞”致使物价飞涨,民怨沸腾。

    惹红巾万千:引起成千上万起义的红巾军。红巾军,元末农民起义军,用红巾裹头故名。

    官法滥:指官吏贪污成风和拿钱买官。《草木子》记载:“元朝末年,官贪吏污……自秦王伯颜专政,台宪官皆偕价同而得,于是有司录风。上下贿赂,公行如市。”

    人吃人:《草木子》:“元京饥穷,人相食。”

    钞买钞:指钱钞贬值,用旧钞倒买新钞。

    译文

    堂堂大元朝,贪官污吏当权。河水泛滥成灾,新钞大量印造,货币迅速贬值,民不聊生,引起了红巾军千万人起义。苛捐杂税繁杂苛刻,刑法太重,百姓怨声载道。都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钱换钱,什么时候见过这种情形?奸人做了官,做官的又都是贪官污吏,贤明的人得不到重用。悲哀啊真是可怜!

    赏析

    批判现实主义,从词牌开始就是在痛骂当权者,醉太平,粉饰太平罢了,社会矛盾如此尖锐,朝廷还纸醉金迷,难怪元朝90年就灭亡了。

    堂堂的大元朝,一帮奸佞小人当权,从开河换取钱财开始就是祸害的根源,惹得红巾军造反,(红巾军好像是朱元璋参加的那支武装,后来做大了,就不多说了),法令又滥又重,弄得四海之内怨声载道。穷的人就差吃人,有钱人能更有钱,那朝那代有这种现状。官贼一体,苦到最后的还是老百姓。

    通篇在控诉社会现实,但更有些像战斗檄文,号召被压迫在最底层的广大受苦群众去造反。

    创作背景

    元朝末年,奸佞当权,朝政极端腐败。至正十一年(1351年)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黄河两岸农民本已饱受灾荒之苦,到工地上又横遭监工的鞭打,被克扣口粮,个个无比愤怒。于是,“开河”和“变钞”就成为农民大起义的导火线,导致了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作者简介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