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题记
今天,我们一家四人看了电影《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很短,短得连大诗圣杜甫都是配角,王维、王昌龄、贺知章等著名诗人也是“昙花一现”;电影又很长,近三个小时,绘就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盛世长安画卷,让我在其中看到了霓裳飞舞、诗情画意、饮酒对歌的大唐盛世。
电影中有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未见长江天际流”的朋友情深;有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怀才不遇;有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这一个个原本只在语文书中出现的人物,让我感动又充满悲伤和无奈。
高适是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不是他的武艺高强,也不是为他的怀才不遇而惋惜,而是喜欢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一直坚持着。他小时口吃,脑袋又笨,为了识字,让小孩帮他读一遍,然后他在跟着复述几遍,就是这样的高适写出了豪迈豁达的《别董大》,最终成为了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屡次报国无门,多次投门受阻,就是这样的高适坚守报国初心,在人生的垂暮之年在边关立下赫赫战功。他重情重义,从第一次见到李白后,他就认定李白会是他一辈子的好兄弟,虽然他们性格各异,但是只要李白一封书信,高适都会不远万里去找他,在“永王之乱”后,李白被囚,是高适从中周旋,才让李白得以苟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辉煌的唐朝成为历史,新时代的我们,应当努力学习,顺应发展潮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作者:罗锦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