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池鱼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08:13:01
  • 《包含池鱼的成语,带有池鱼的成语》
  • 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12个关于包含池鱼的成语,带有池鱼的成语及解释。同时列出分开包含“池”字和“鱼”字的成语。

    [池鱼之殃] chí yú zhī yāng
    比喻受牵连而遭到的祸害。

    [池鱼之虑] chí yú zhī lǜ
    指担忧无端受累遭灾。

    [池鱼之祸] chí yú zhī huò
    比喻受牵连而遭到的祸害。

    [池鱼堂燕] chí yú táng yàn
    比喻无辜受祸。

    [池鱼幕燕] chí yú mù yàn
    比喻处境危险极易遭殃的人。

    [池鱼笼鸟] chí yú lóng niǎo
    池里的鱼,笼里的鸟。比喻受束缚而失去自由的人。

    [池鱼林木] chí yú lín mù
    比喻无辜而受连累,遭祸害。

    [殃及池鱼] yāng jí chí yú
    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笼鸟池鱼] lóng niǎo shi yú
    关在笼里的鸟,养在池中的鱼。比喻受困失去自由的人。

    [祸近池鱼] huò jìn shi yú
    犹言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而受害。

    [祸及池鱼] huò jí shi yú
    犹殃及池鱼。比喻无辜波及而受害。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
    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全诗翻译赏析》
  • 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译文] 被束缚在笼子里的鸟儿,总是眷恋着昔日自由飞翔的丛林;被饲养在池塘的鱼儿,总是思念以前宽广的江湖。

    [出自] 东晋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

    ①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 

    ②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③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④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⑤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⑥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⑦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⑧荫:荫蔽。 ⑨罗:罗列。 ⑩暖暧:暗淡的样子。 

    ⑾依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 

    ⑿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⒀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

    ⒂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译文: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三十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赏析:

    《归园田居》为陶渊明所作,共有五首。诗人描写了自然秀丽的田园风光,恬淡质朴的躬耕生活;抒写了弃官归隐返回自然的愉快心情。通篇浑然一体,展示出宁谧和谐之美。在诗人的笔下,田园风光秀美而自然,徜徉于其间的诗人淡泊宁静,志趣高洁。此情此景,构成了中国古代田园诗的最高意趣。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

    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见组织雕镂之工。然而苏东坡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冷斋诗话》引)东坡偏爱陶公之为人,尤推崇其诗,以为自古无人能及,反复吟咏,烂熟在胸,并一一唱和,著有《和陶集》,体验实较常人为深。我们便以这一首为例,主要谈其质朴中的深味,散缓中的精巧,其它问题,便不多作议论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又是什么呢?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多少感慨,多少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下面四句是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再从这里转接下文:“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就显得自然妥贴,丝毫不着痕迹了。“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从冲突中摆脱出来,心中欢喜,情绪开张,以下八句,便以欣欣之笔,咏唱居所一带的风光。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源记》)其实,幻想的桃源也好,现实的乡村也好,都是表现着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合理的社会,应当是没有竞争、没有虚伪、没有外加的礼仪束缚,人人自耕自食的社会。这种社会当然不可能实现;陶渊明笔下的乡村,也有意忽略了生活艰难和残酷的一面。但作为诗的构造,却给人以美的安慰。——文学常常起着这样的作用。

    这一段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同“旁”)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前四句构成一个近景。但陶渊明要描写出和平安宁的意境,单这近景还不足显示。所以接着把笔移向远处的景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四句近景转到两句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读到这里,人们或许会觉得还缺少点什么。是的,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并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不是活起来了吗?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但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手拈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隐隐之中,是否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那也难说。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可缺少的。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不会让你感到喧嚣和烦躁。以此比较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种为人传诵的所谓“以动写静”的笔法,未免太强调、太吃力。

    写景转下来,是这样两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人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全诗便以这样两句收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

    自来评陶诗者,多强调其自然简淡的风格,至有“陶渊明直是倾倒所有,借书于手,初不自知为语言文字”,“渊明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之类的说法。其实,诗总是诗,“自然”的艺术仍然是艺术,甚至是一种不易求得的艺术。真正随意倾吐、毫不修磨,也许称得上“自然”,但绝非“自然”的艺术。从这诗来看,在谋篇布局、逐层推进,乃至每个细节的刻画方面,都非草率从事,实是精心构思、斟字酌句、反覆锤炼的结晶。只是有一种真实的情感始终贯穿在诗歌中,并呈现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 《夜宿郊舍》
  •     池鱼归渊,倦鸟返林。

        暮色沉沉,路旁的草木翠绿欲滴,桃树的落红飘飘洒洒,使那枝头显得有些疏朗了。

        从日上竿头出门,先生不知道自己行了多少路,只觉得走着走着轻松了,心中的郁闷都消散在宁静恬美的自然中了。不远处,一老翁披戴着蓑笠,挥着长长的竹竿,正赶着一大群鸭子走来。一抬头,先生才意识到夕阳早已下山了,山边只映着一片蛇紫嫣红的晚霞。

        先生这才恍然大悟: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能返回前一个路口,找户好心人家投宿了。

        这一程,先生的步子有点急了。他终于可以望见一个老翁——那个“牛衣古柳卖黄瓜”的老翁。他那雪白的鬓角,姜太公钓鱼似的神情,颇具仙风道骨。

        老头的黄瓜已经装上了车,看上去仍是满满的箩筐。

        “学生陶渊明,路遥难返,请问……”

        “走,到我家去。”老人冲先生一笑,似乎表明他已经知道了一切。先生自然不胜感激。

        车子戛然而止,边上是个挺古朴的小院,院门上书“天然居”。老人持须下车道:“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先生不由惊奇,好一副回环对!正叹咏回味时,门“吱呀”一声,先生一下子掉进一座花城,一个锦园:曲廊回环,奇葩绽放;葡萄晶莹似宝珠,梧桐巍然如将军;垂柳拂尘,西红柿点灯……难怪嫦娥仙子也不吝惜玉盘的银辉,将它们装扮得分外奇丽了。

        “真乃仙境!”

        “先生过奖!老夫不过平日爱些花草,种些果木,自娱自乐罢了,不懂文武之道,一生与仕途无缘,只好以卖瓜果为生,如今已垂垂老矣!”

         “仕途,仕途,谁又知仕途险恶,莫如这一园之景呢!”先生心里悲叹,实不忍在这园中咀嚼他这一年半载的官场失意。

        明净的堂屋上,又悬一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对子与一园景色完美结合,让人拍手叫绝。先生觉出屋中盈盈的书卷之气,观堂上墨宝摆放齐整,料想老人绝非一介农夫。

        莫非他是哪一位贤者圣人隐居于此?待问时,老人只会心地笑道:“堂上墨宝乃客旅所赠,老夫实乃农夫耳。”

        次日,先生起来,老人早己出行,及至古柳下,也未曾寻见,只好不辞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