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人迹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6 07:20:47
  • 《寂寞如雪作文》
  • 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那是一块废弃的土地,曾经是那么繁荣,被世人所赞颂。那原先是一座花园,种下了无数朵包含希望与心血的花儿,却在一夜之间纷纷凋零,最后变成了这块荒土。这块土地,从原先的骄傲无比变成了深深的寂寞与哀伤,可这只是一块土地的想法,谁又能真正用心地去解读?

    还记得曾经,山清水秀;可看看如今,人迹罕至。荒芜的土地,见不到人,没有一丝一毫的生机,不像花儿,就算在秋天凋谢了也可以期盼着来年春天再次开放,可它不一样,一年四季,长久地这样荒废着。而且迟早有一天,它会被替代吧?那绝对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痛苦,谁又知道……

    或许它只是一块土地,没有真实的情感,可我却依旧感到悲伤。这是我从一句话中引出的联想,“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我深深地被震撼到了,心情也同这句话一样,忧伤无比。这或许是语言无法描写出来的一种心情,文字是苍白的,可感情却是真挚的,这块土地,它就好比人类一样,拥有着很多人所包含的情感。如果有人愿意去细细解读,一定能体会到这人世间的无奈和沉痛。

    寂寞是无法避开的命宿,它终将永久地伴随着那块荒芜的土地,也伴随着我们度过漫漫人生。

  •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意思及全诗赏析》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霜。

    [译文] 雄鸡晨啼,荒村茅店的上空还挂着残月,足迹纷纷,木板破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出自] 温庭筠 《商山早行》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⑵,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⑶,枳照驿墙⑷。

    因思杜陵梦⑸,凫雁满回塘⑹。

    【注释】

    ⑴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⑵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⑶槲(hú):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枝发芽时才落。

    ⑷枳花明驿墙:部分版本为“枳花照驿墙”。明:使……明艳。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为: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为: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⑹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赏析:

    《商山早行》系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这是一首五律,描写了旅途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此诗因艺术水平很高,而成为唐诗中的名篇之一,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极受推崇。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诗人已经起床而后驿站催人登程的铃声才响,从此足可见出诗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态 。“悲故乡 ”三字则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 、倍加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

    次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这里,诗人用感情的红线穿起了一串名词之珠,为我们构成了一幅别具情彩的早行图:雄鸡啼鸣,昂首啄开了新的一页日历,正在此时,一轮残月却仍悬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铺满银霜的店前木板小桥上 ,已经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见的足迹。经过诗人这样一词一景致的层叠皴染,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图便跃然纸上了。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净天沙》中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名句,如果追流溯源的话,不能不说其秋景图深得温庭筠这幅霜晨图之妙趣。次联写鸡啼,状残月,描人迹 ,绘银霜 ,有声、有色、有光、有温度,但所突出的重心还是在一个“早”字上,只不过诗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体化罢了。

    三联“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是写早行一路之所见。“槲叶”凋零,“枳花”盛开,点出了早行的节令是在早春 。早春之中的“早行 ”,晨霜凝地,槲叶满路,当有春寒料峭之感,但一个“明”字却别开境界,它打破了拂晓时分的凄冷、昏暗,给人以迎接红日喷薄而出的心和力量;同时,“明”字在后,也暗示出先行时天光之暗,从而反衬出始行之“早”。有人把上联与这一联看成是绘写“秋天景色 ”,显然是因为其身处南方,不知北方初春尚有寒霜及槲、枳生长的规律。

    末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继上联而来,是回写早行之先夜晚所得梦境的。意思是看到枳花明艳 、旭日将升的动人景象 ,于是我想起了昨夜的梦境。在梦中,我看到凫雁欢腾嬉戏,落满那美丽曲折的池塘,大概我不日也将见到家中的亲人了吧?!这两句诗表达含蓄。它本来是指诗人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情怀,然而,诗人却避直就曲,而以“凫雁”之“满”塘的形象画面传出自己希冀早日与家人欢聚一堂的言外之意。这样,就形成与首联遥相呼应的完美构思局面,进一步突出了早行的原因,展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强烈心情。

    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