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沈约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22:54:50
  • 《《夜夜曲》沈约原文和翻译》
  • 夜夜曲

    【南北朝】沈约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注释】

    河汉:这里指银河。

    【译文】

    银河纵横穿流、星斗横竖移动。

    银河与北斗星都是在无知无情的空自流转,又怎知我心中在想念一个人?

    空房之内,一盎孤灯半明不灭,不管天寒地冻,依然踏起织机,织起布来。

    泪流不止可又能向谁诉说呢?只能听着鸡鸣声发出一声声的叹息。

    【赏析】

    此诗共八句,可分前后两段,段各四句。每段开头二句均用对偶,结尾二句以白描手法抒写思妇惆怅自怜的内心感情。从前段到后段,思妇的感情有发展,有变化,直至结尾,形成一个高潮。

    诗歌的开头两句借银河和北斗方位的变化来暗示时间的流逝。“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写思妇长夜不眠,观看天空景象。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交错使用了“纵”、“横”、“直”三个动词,忽纵忽横忽直,使人仿佛看到银河纵横穿流、星斗横竖移动的情景。诗中虽未直截写人,而人物的神情自可令人想见。古诗中用星辰位置的变易反衬思妇感情的愁苦,例子甚多。如《古诗十九首》云:“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又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前人皆以为本之于《诗经·小雅·大东》,如《文选》李善注“河汉女”云:“《毛诗》曰:‘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毛苌曰:‘河汉,天河也。’”观沈约此诗,当系近承《古诗十九首》,远绍《诗经》之《大东》,当然在具体描写上也有所不同。它开头二句说银河由纵到横,北斗由横到直,通过写景显示了时间的迁延。用一句通俗的话说,便是斗转星移,时间已过了很长。在此漫漫长夜,思妇耿耿不寐,心中必有所想,于是诗人借她的口吻说道:“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星汉本为无知无情之客体,怨它何来?这种写法便是古人所常说的“无理而妙”。仿佛在说:银河啊,你空自流转;北斗星啊,你徒然横斜,你们怎知我心中在想念一个人?接下去二句写思妇因星汉移动、时光流逝而起的惆怅心情。“星汉”句总括上文又作一顿挫,着一“空”字,似乎把前面铺排的两句一下子推倒,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宁知”句把思妇胸中的一股怨气,喷薄而出,着一“宁”字,与前面的“空”字紧相呼应,把人物的感情引向内心深处。二句全系脱口而出,声情毕肖,确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

    如果说前半段以天空之景烘托思妇孤栖之苦,那么后半段则转而以室内之景映衬人物独处无聊的心态。诗人的笔锋由夜空转入闺房。空房之内,一盎孤灯,半明不灭,那暗淡的灯光,正象征着思妇的情怀。她孤独难耐,于是不管天寒地冻,踏起织机,织起布来。在这里,诗人没有照搬《诗经》与古诗,光写天上织女,而是将天上移到人间,写思妇亲理寒机。因此使人读来,更富有现实感。从对偶方面讲,这一联比前一联更为精当。因为前一联并列两件性质相近的事物,其弊如后人评价近体诗时所说的“合掌”。而这一联则意不相重,且层层推进,前句说灯不明,是在深夜;后句说晓犹织,则已到天亮了。从深夜到天明,思妇由独守孤灯到亲理寒机,层次鲜明,动作清晰,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她的孤独之感。

    结尾二句,承上文而来。思妇彻夜未眠,所忆之人缥缈无踪,眼望孤灯,手理寒机,心中分外凄苦,于是她情不自禁地哭了。尽管泪流不已,也没有人同情她,她不能向人诉说单身独处的苦闷。她只有哀哀自伤,徒然叹息。结句“鸡鸣”二字,紧扣上句的“晓”字,而“徒”字又与前段的“空”字遥相照映。此刻女主人翁的孤独之感已达到了顶点,天上的星汉也好,自己的忆念与叹息也好,一切的一切,都是空幻而徒然的。她只有默默地流泪,独自咀嚼着悲伤。听到鸡叫的声音,她不由发出长长的叹息。

    【创作背景】

    《夜夜曲》,乐府杂曲歌辞的一种,它的创始人便是沈约。《乐府解题》云:“《夜夜曲》,伤独处也。”沈作有二首,皆写同样的主题。此为第一首,写空房独处的凄凉况味尤为具体而细致。

    作者简介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 《沈约发愤读书》
  • 人物介绍

    沈约(公元441年~513年),南朝宋时期吴兴武康(在现在的浙江省湖州市)人。他少年时代曾经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后来经历了社会动乱和家庭变故,才立志读书,终于成为有名的学者。

    故事三

    发愤读书

    刘劭杀父篡位的行为,遭到天下人的不满和反对。不久,宋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刘骏起兵,攻破建康,杀死了刘劭,自己即皇帝位,就是宋孝武帝。

    朝廷又安定了,沈约和母亲结束了逃难生活,回到家中。可是,经过这场大灾难,沈家已经败落了。母子俩住在一间小茅草房里。沈约每天出去给人干活儿,母亲在家纺线织布,两个人相依为命,过着艰辛贫苦的生活。

    有一次,沈约背了一袋米回家。路上遇到了几个沈家同族的人。其中一个人故意装出惊讶的样子,说:“咦,我当是哪个穷小子,原来是沈公子,怎么如今竟惨到这步田地?”

    另几个人在旁边捂着嘴笑起来。沈约受不了这种侮辱,气得把米扔在地上,使劲儿跑回家中。见了母亲,他委屈地哭了起来。当母亲知道事情的经过,抚摸着儿子的头,安慰说:“人穷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最怕的是没有志气。”

    从此以后,沈约读书更加勤奋了。买不起书,就去向别人借。附近人家的书读完了,就跑到远处去借。

    为了早些把借来的书看完,每天晚上,沈约都看书看到很晚。母亲心疼他,劝了多少回,他都不听。后来,母亲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回给油灯里添油的时候,都少倒一些油。这样,过不了多久,灯油就耗尽了,儿子想看书也看不成了。

    沈约不忍伤母亲的心,也想了一个办法。每当油灯灭了,他就躺到床上,默默地背诵起刚才读过的文章。时间长了,他能把很多文章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

    就是这样勤奋地学习,沈约后来终于成了一个大学问家。他写的诗文很有音乐感,讲究四声,受到人们喜爱。他还编写了二十四史中的《宋史》。

    每日小练

    1. 当沈约被人嘲笑后,母亲是如何安慰他的?

    2. 沈约编写了二十四史中的________。

    上期答案

    1. 他们的家都很穷。

    2. 像车胤一样,长成一个有学问的人,也能重新振兴家族。

  • 《沈约遭难》
  • 人物介绍

    沈约(公元441年~513年),南朝宋时期吴兴武康(在现在的浙江省湖州市)人。他少年时代曾经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后来经历了社会动乱和家庭变故,才立志读书,终于成为有名的学者。

    故事二

    遭难

    沈约十三岁那年,朝廷里出了大事。太子刘劭谋害了宋文帝,篡夺了皇位。他还杀了许多宋文帝的亲信大臣。沈璞也没有幸免,刘劭找了个罪名,把他杀了。

    沈家得到消息,顿时一片惊慌。母亲带着沈约连夜逃离了都城建康。

    母子俩隐姓埋名,穿着普通百姓的麻布衣服,跋涉在田野路上。当时正是严冬季节,风雪交加,更增添了逃亡者的困苦。

    这天,母子二人走了一天。天渐渐黑了,他们走进了一个村子。逃难的经历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弱女幼子还是到穷人家投宿保险。他俩轻轻敲开了一家茅屋的柴草门。开门的是一位年约半百的老人。他见雪地里站的是一个善良的中年妇女只,挎着一个小小的包袱,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儿,冻得浑身打战,就赶紧把母子俩让进茅屋。

    屋里很冷,到了半夜,沈约被冻醒了。母亲紧紧地把他搂在怀里,问道:“还记得我给你讲的那五幅画吗?”

    沈约使劲儿地点点头,说:“记得。”

    “你想想,凿壁偷光的匡衡,头发悬梁的孙敬,囊萤代灯的车胤,映雪读书的孙康,这几个少年的家庭生活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沈约想了想,答道:“他们的家都很穷。”

    母亲说:“对,可他们都很有志气。那个车胤,他的曾祖父原来也是个大官,后来被昏君杀了,和你现在的处境差不多。娘也盼望你像车胤一样,长成一个有学问的人,也能重新振兴家族。”

    沈约一下子像明白了许多事,大声说:“母亲放心,从今以后,我一定刻苦读书,做个有出息的人。”

    每日小练

    1. 凿壁偷光的匡衡,头发悬梁的孙敬,囊萤代灯的车胤,映雪读书的孙康,这几个少年的家庭生活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2. 沈约母亲盼望沈约像车胤一样,长成怎样的人?

    上期答案

    1. 南朝宋时期

    2. 社会动乱和家庭变故

  • 《沈约小顽童》
  • 人物介绍

    沈约(公元441年~513年),南朝宋时期吴兴武康(在现在的浙江省湖州市)人。他少年时代曾经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后来经历了社会动乱和家庭变故,才立志读书,终于成为有名的学者。

    故事一

    小顽童

    沈约生下来的时候,左眼有两个瞳人,腰间还有一大块紫色的痣。当时的人迷信,见了都说:“这孩子恐怕不是凡胎,将来必定有出息。”

    沈约的家是南朝宋时期的名门望族,世代为官。父亲沈璞是深得宋文帝信任的大臣。他一心盼着沈约快些长大,好继承沈家祖业。

    谁知,沈约从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娇生惯养。长到十来岁了,还是只知道贪玩嬉闹,就是不喜欢读书。

    沈约的母亲见儿子这样,心里十分着急,就想了一个办法教育他。这一天,她把儿子叫到身边,拿出几幅画让儿子看,见儿子看不懂,就指着第一幅画,讲了起来:“画上的这个孩子叫匡衡。他喜欢读书。可家里穷,没有钱买油点灯。有一天他发现邻居家夜夜烛火明亮,就把墙壁凿了一个小洞,借着从洞口射来的一束微光,偷读到深夜。他忘掉了劳作之累,天天苦读,终于成为著名的学者,汉元帝时候还当上了丞相。”

    母亲一边讲,一边观察着儿子,只听沈约不以为然地说:“我不信!匡衡把邻居的墙掏了个洞,人家能不发现?发现了能不把洞堵上?”

    妈妈认真地说:“孩子,这是真的。“凿壁偷光'的故事传了几百年,无人不晓呀。你再看这两幅。”

    沈约又看了名叫“悬梁”、“刺股”的两幅画。只见那“刺股”的人,正在灯下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斑斑血滴打湿了衣衫;而那“悬梁”的人更有意思,把自己的发髻用绳子的一头绑住,另一头拴在房梁上。

    母亲见画吸引了儿子,就开始讲了起来:“战国时期的苏秦,为了学得知识,日夜苦读。每当夜深,困倦难忍的时候,他就用锥子猛刺自己的大腿,用皮肉之疼赶走困倦,继续苦读。”

    “另一个人,也是为了怕晚上困,就把头发用绳子绑在了梁上啦!”沈约说。

    “是的,他是后汉的孙敬。”

    沈约有点不耐烦,指着最后两幅画问:“这两个小孩儿在干什么?”

    “这两个故事都是发生在晋代。第一个孩子叫车胤。他的曾祖父原来也是大官,但是被昏君杀了,家境一贫如洗,连灯油都买不起。小车胤却有办法,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放进口袋,借着微弱的光苦读,终于有了大学问,重新振兴了家族。”

    沈约点点头说:“这车胤倒是有志气。可是我不相信,靠萤火虫的光能看见字。以后我也捉些萤火虫来试试。”

    母亲又指着最后一幅画说:“这个孩子叫孙康。他家里也是买不起灯油。有一天,下了大雪,他发现雪地里,一片白光,就不顾寒冷,映雪读书,直到天明。后来,他也成了大学者,还当了大官。”

    沈约笑嘻嘻地说:“夏天晚上囊萤读书,倒挺凉快;冬天晚上映雪读书,可太冷了。囊萤倒可以试试。映雪嘛,我可不想去试。”

    母亲儿子一点儿不理解自己的苦心,不由得长叹了一口气。

    每日小练

    1. 沈约是哪个时期的人?

    2. 沈约少年时代曾经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后来经历了什么才立志读书,终于成为有名的学者?

    上期答案

    1. 大象虽然厉害,可它最怕狮子,把狮子放在阵前,大象准得吓跑。

    2. 勇斗强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