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之为“弈”,距今已有4300多年的历史,比甲骨文还要早出现约700年,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
相传尧有个儿子叫丹朱,他整天游手好闲,还与许多孩子玩“打仗”的游戏。尧对他无计可施,后来便想了个游戏来教育丹朱。他画了好一些方格,找来了黑白两色的石头,作为敌我双方,你一下我一下地玩了起来,犹如打仗。丹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每天练习武艺,长大后成了一名大将军。
这种游戏流传至今,它就是围棋。
围棋使用矩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两色的棋子进行对弈。在正规棋盘上,有纵横各19条线段,共361个交叉点。白棋子有180颗,黑棋则比白棋多1个,两色棋子共361个。棋盘中还有九个较明显的交叉点,正中心的叫天元,而周围的八个俗称“星位”。
围棋的玩法很简单,对局两人在棋盘的交叉点上轮流落子,每次只下一子,落子后不能移动,因黑子比白子多,所以先落黑子。开始对弈后,如有一颗子皆被包围,则拿出棋盘,也叫“吃”,直到一方没有棋子时则结束,再看谁的棋子所占地盘多谁就获胜。这真的与打仗一模一样。
关于围棋,还有一个小故事。
古时候有一位军事家叫孙武,在他小时候,经常和爷爷孙书,爸爸孙凭一起下围棋。可他每次下棋都会输给爷爷。在一次下棋中,他询问爷爷,为什么爷爷总是赢。于是爷爷给他分析了在围棋对战中胜利的要点,如对弈就好比打仗,谁能够占据先机,谁就着了主动权。“自时攻心始至终,着着求先”这一点很重要。谁要是得了先手,就是得了“势”,就能能更好地控制局势。必要的时候“宁丢数子,勿失一先”。小孙武听了后,每一天都练习。一晃几年过去了,他写出了至今也让人敬佩的《孙子兵法》。他投靠了吴国,于柏举大战中大败楚军,流芳百世,被人称为兵圣。
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古代被列为“琴棋书画”
四大文化之一,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它将作为国粹一直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