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唐代〕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必考名句】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注释】
浔阳:江州治所,今江西省九江市。
挂席:张帆。
郭:外城。
东林精舍: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
精舍,僧人所居。
【译文】
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
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
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
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赏析】
孟浩然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诗,便是伫兴之作。泊舟浔阳,望见庐山而喜。转而想到东晋时曾卜居庐山的惠远大师,仰慕之情,油然而生,遂有归隐之意。
诗的前四句,写见庐山。用语只如说话一样,毫无做作。然而却是万千自谓懂诗的诗人口所不能道。或许不懂诗,不识字的人能说出同样的意思的话,却作不成诗。唯有孟浩然不但能道出,而且能写入诗里。初见庐山的欣喜之情,自然流露,像是对着庐山说出的话。读之,恍然使人不记得有文字,而只感受到诗人兴奋喜悦的心情。前人所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得意忘言",大概就是这样。
诗的后四句,写望庐山。望山而怀古人。晋人惠远大师,曾居此山中。昔人之风,山高水长。在地为河岳,孟子所谓"浩然之气"者是也。瞻人故迹,慕其为人。也想像惠远大师那样,隐居山中,超脱俗尘。"正如《诗经》所云:"我思古人,实获我心"之意。最后以"钟声"作结,真馀响无绝。天地悠悠,山川绵延。身在舟中,神随思远。此种境界,跨越天地时空。严羽所谓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孟浩然此诗真得"入神"之妙。
其实所谓“韵”和“神韵”,就是指诗人用平淡自然的语言和高度传神的笔法写景抒情罢了。由于笔墨疏淡,景物在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之间,却蕴藏着丰富悠远的情思,余味无穷。王士祯等人推崇这首诗有“神韵”,足当“逸品”,“一片空灵”,主要是欣赏孟浩然诗的“清空”、“古淡”的韵致。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倾羡,企图超脱尘世的思想;在艺术上,诗人以简淡的文字传出景物和人物的风神,表现丰富的情意,给人以言简意赅、语淡味醇、意境清远、韵致流溢的感受。
纵观全诗,气势不凡,色彩清幽素淡,神韵自然贯通,诗人用“晚泊浔阳”的所见、所闻、所思,表露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慕。
【作者】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