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人物的言行经历和事情的经过,除了具备记叙的六个要素外,还应当讲究记叙的次序,就是说要考虑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先写哪些,后写哪些,然后根据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按考虑好的次序来写。
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叙述次序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顺序来写,从原因写到结果。这种记叙方式叫顺叙。顺叙可以将事件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使来龙去脉清楚。以《截肢和输血》为例。这篇文章记叙白求恩大夫的两件事,一件是他为伤病员截肢,一件是他将自己的血输给伤员,作者按照截肢和输血这一过程的先后次序来写。截肢事情发生在先,就先叙,输血事情发生在后,就后写。拿截肢这一部分讲,也是按照事悄发展的过程来记叙的。先写白求恩大夫接到王震旅长的电报,“兴奋得一夜没睡好”,第二天拂晓,怀着兴奋、急切的心情出发,去迎接新的战斗((1-2节,叙述事情的起因),接着写经过一天山地行军,“黄昏时候”冒雪到达目的地,白求恩大夫顾不上休息、吃饭,立即投入检查伤病员的紧张工作((3-22节,叙述事情的经过),最后写白求恩大夫“直到半夜”才做完截肢手术和完成手术后的愉快心情(23-25节,叙述事情的结局)。整个故事以时间为线索,围绕“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和对同志满腔热忱的共产主义精神”这个中心,条理清晰地记叙了截肢这件事。
《一面》、《托运》也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原有次序来组织的。《一面》记叙作者阿累和鲁迅先生一次偶然会面的经过。先交代和鲁迅先生会面的起因:下雨,到内山书店暂避一下(1-2节),再写和普迅先生会面的经过:在店堂内,对鲁迅先生的两次观察(3-17节),最后记叙和普迅先生会面的结果.鲁迅残卖一本,赠送一本(18-38节)。文章从进书店写到出店门,从见面、交谈写到接受赠书,始终围绕“鲁迅关怀进步青年”这个中心,按时间顺序,写得有条不紊。运用顺叙方式记叙,文章脉理清晰,读来一目了然。但是,运用不当也容易造成主次不分、平铺直叙的毛病。怎样克服写作中的这些毛病呢?
1.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一篇文章的选择和组织材料,要围绕中心思想进行,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材料写得具体些,详细些,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太大的材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这样有详有略,有主有次,详略得当,轻重有别,就能将文章中心明确,重点突出,避免“数萝卜下窖,平铺直叙、淡而无味的毛病。《托运》这篇习作,作者抓住发生在街头的一件小事,记叙大背头小伙子从取“巧”托运到悔过推车的经过,刻画了一个知错改错的年轻人形象。事情不大,又很平淡,,作者却叙述得娓娓动人,这和文章对材料详略轻重的安排有很大关系:①抓住主要人物,重写小伙子。写他平时讲究打扮修饰的“打过发蜡的大背头”,更写他因旅途劳累和天热而显出的狼狈相,头上蒙着一层“黄仆仆的”尘土,前额上贴着几络“滑落下来”的头发,“拚命地摇着”毫无凉意的折扇,这些描写为小伙子取“巧”托运的原因作了交待。对文中的次要人物老农和路人则写得十分简略,如路人,作者只用“剑一样的目光”六个字来概写他们的态度和神态。②抓住事情的主要部分,详写小伙子托运成功后的神情、动作、心理。他始而庆幸,又是“深深地嘘了一口气”,又是“得意地持了持贴在额前的头发”,.继而发窘,“装出一副没事的样子”看天,但是心里却象“有一团火在烧”,最后改错,“使出全身力气,推车,汗水溃得眼睛生痛“也顾不得擦一下”。这样具体而生动的叙述,不仅完整交待了事情的经过,而且剖析了小伙子的内心世界,使知错改错的年轻人形象在读者面前站立起来。
2.叙述要有波澜。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告诉我们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有起有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如波浪一般富于变化。《一面》在叙述“我口购买《铁流》一书时,写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我”渴望买到餐迅先生的书,可是口袋里的钱不够,和书价相矛盾,又一次引起波折,一方是“诚恳的劝告”,一方是“买不起”,羞得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连对方的“脸都不敢看”,眼看钧书就要告吹。突然,文章波斓陡起,“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贱卖一本,赚送一本,情节出现大幅度的转折,使“我惊异”,也使读者感到意外。这样波澜起伏的叙述,既使文章避免了平淡,又更好地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形象.突出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要避免文章平铺直叙的毛病,还有其他的办法,如有的正面写,有的侧面写,有的可以直接述说,有的可以借人物对话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