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老师曾对我说——
朋友不是拿来交换的,亦不是拿来做垫脚石的;
虽然岁月流逝,朋友会有变化,但真知己如陈酒一般,年代愈长,其味愈醉;
在人生暮年携手共语.道一声:“这是我童年朋友。”定能羡煞众人。
每每细品这段话,我总会心生疑问:唯有童年的朋友才最可贵、最真诚吗?唯有童年的友谊才最纯美、最恬静吗?难道年轻人的朋友、友谊只是一片荒漠吗?......
一、朋友变奏曲
“晦!你是X班的吗?"
“噢,是啊!我叫z,你呢?”
“我叫w。咱们同班,做个朋友吧!”
“好啊!”
这是发生在刚进初中时的一幕,在几句简单的话语中,我们成了朋友。在以后的班级工作中,我们亦成了最佳拍档,多次成功地组织了班会、歌咏比赛。然而,好景不长——学校要在预初挑选两位大队委员,我被选中了,而她落选了,之后,我们彼此渐渐疏远。我知道她的性格,身为一班之长,她要面子、要个说法,于是她在背地里损我、骂我,我并不因这些而怪她。于是,她越加放肆地讽刺我、嘲笑我。我开始疑惑,为什么昔日的友谊此时却荡然无存?为什么原来的朋友关系会到如此地步?我更不明白.为什么我在初中认识的第一个朋友竟是第一个反目为仇的人?我茫然了。
一次,偶尔拿起一本杂志,随意一翻,看到一篇名为“朋友是拿来出卖的”文章。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两个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同时进人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为使自己得利,Y竟将D电脑里的文件通过卑鄙手段转人自己的电脑;同时,还不失时机地讨好上司,辱骂D。不知情的D还经常与Y谈心,把Y当成知己。于是,D一次次被Y玩弄于股掌之中。
这就是在现代化社会下,净化出的所谓的朋友。多么荒唐的一个名词,但它却束缚着许多年轻人。
二、朋友进化论
朋友,在大都市的笼罩下成了年轻人交友后最普通的关系。尤其在网络上,简单而亲切的一声“Hi",彼此便可畅所欲言;接着,辗转成为朋友。于是“交友”成了年轻人追求的一种快乐、一种时尚。然而,在大都市萌芽的朋友却缺少了最重要的“真情互动”。
都市的年轻人与朋友交谈时,往往将内心的事深藏起来,强颜欢笑地与人交流。谈的并非是自己的所想所思,并非是心与心的交流。倘若问其原因,回答令人诧异—“说了,他们会明白吗?”如此看来,倒是朋友不会倾听?孰不知是自己不愿将心里事告知他人,抵消了朋友的热情。于是,纯洁无瑕的朋友在人心变冷的状态下,愈变愈黑。真可谓“近墨者黑”啊!讽刺哉!
三、朋友新概念
许多同龄人有时对朋友发生质疑,对友谊产生疑惑。他们会莫名地问你:什么是朋友?朋友又是什么?我从没有正面回答过这问题,但从他们的口吻中,我清楚地看到他们所追求的、所信任的是一种纯洁的“友谊”!所向往的、所需要的是一位推心置腹的“朋友”!“朋友”,并非是生活中简单的调味品,而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人文风貌的体现,其意义远远超过它本身。
“朋友都是虚情假意的”、“朋友没了还可以有的,没啥大不了的”,诸如此类的话都是他人以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别人的,毫无理念可寻。事实上,在人们心里,“朋友”是一个非常崇高的名词,“友谊”是一种神圣的情义。生活中,人们往往用写信、交笔友来吐露心声,吐露对真心朋友的渴求。“朋友”的概念并没有变,只是走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不知是单纯的世界被人心复杂化了,还是单纯的人心被世界复杂化了。平日里的我们常会在人生的舞台上化装、卸装—在老师面前,涂满一脸虔诚;在父母眼里,塑造一层冷漠;在朋友身边,粉饰一圈圆滑。那颗本来真诚纯洁、透明的心,却要藏在层层包裹之内。每一句话,并非出自真心—却是经过“深层加工”之后才“公布于世”。这样的人生或许真的很累,却又被这个社会束缚得无可奈何。
有时觉得,人越大就会发现社会更丑陋的一面,就会带着异样的眼光看待身边的点点滴滴.,从而觉得社会和人心的反复无常、虚无缥缈。可细细想来,生活中有善必有恶,学校、家庭教育确实有理想化、完善化。困惑的我们往往会面对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心生疑义、茫然若失。认识到生活不全是光明的,思考社会存在的问题。可毕竟善存于人心、公正自在人心,社会定有它美好的一面!
标签:我的友谊作文老师语文我说1000字曾对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