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的行文特点是叙述线索清晰,语言贴切优美。全文12个自然段:以“我”的观察和客体的自身结构特点为线。先点出白杨的种属,然后分别写芽、花、果、叶、枝,最后总写用途,以“感”作结。她没有集中写为何“喜欢”白杨,而是把她的“情”,融于字里行问,如写“芽”,“给我带春的信息”;写“花”,“常常拣来玩”;写“果”,“落在脸上.怪痒痒的呢”等。作者对李物的描述,具体而细微,《文心雕龙·神思》:“博见为债贫之粮”,意即广博的见识是赠给知识贫乏的人的宝贵精神食粮。只有非常熟悉你所写的事物,才能写出好文章,细读此文,你不能不佩服小作者对白杨这一树种的全方位了解,加上语言功底较为扎实,所以用语也十分贴切,如“叶的背面密生绒毛,很细很细,用肉限看不出来.在阳光下,风一吹,杨叶闪着银白的光华.”看,写得多么美。
虽是词美文,但仍有不足之处,即未能突出“喜欢”二字,而此,恰是文魂所在.“点面结合”的写法,关键还是应突出“点”,对白杨处处都“喜欢”是对的,倘若选个独特角度,选白杨与众不同之处,岂不给人更深的印象?著名戏剧家吴祖光先生在1984年6月写过一篇《高尚的白杨树》。与茅盾的《白杨礼赞》不同,他独辟蹊径,只硕白杨的“独特的向上性”,不与同一排行的白杨树“争阳光”,而后与“某些人”相比照,遂成出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