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像一首诗的题目。整篇文章就像一首诗。青春的激情,幽微的诗思,渺远的想象,贯穿着全文,构成一种诗的境界。一个就读初中三年级的小作者,能以千净的文字写出这样的文章,确实令人喜爱!
开篇就把读者带入一种生命的歌,既切题,又营造了诗的氛围。以“若隐若现”的“美丽的女郎”过渡之,很自然,也与“唱支歌”的韵律相吻合,而且造成了悬念。
小作者语言干净,但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注意词汇与词汇之间的搭配,注意不要生造词语,不要因用词不当而破坏美感。“彩霞”以“欢快”形容,如以诗的通感求之,是可以的;在这一篇散文的语言环境中,则宜以“绚丽”之类形容之。“沉缓哀凉”,意思可以揣摩,可读来十分别扭,因为它违反了约定俗成的原则。初生婴儿“晶莹的泪珠”,去“浸润一片龟裂土地”,此语一则易引起歧义,二则伤害了美的联想。“浸润破土的嫩芽”,不是恰当一些也美一些么?
本文的语言,总的来说尚称流畅;但有的地方却缺乏斟酌。“不光是如此对待真美的事物,就是对待平凡的事物我也会”如何如何,就不是理想的句子。“真美的事物”是什么事物?美,也可以是平凡,而且主要是平凡的,因而不存在“就是对待平凡的事物”如何如何了。
作者本是满腔热情地歌唱美,怎么会有“对于美从不加以破坏”云云呢!此无前提,空穴来风,实属文中败笔。
想象将来,当探险家,当苦行僧,当行吟诗人,一个有远大理想的青少年,抱负仅仅如此?我们能站在云端而不食人间烟火?当然,这里已不涉为文之道,而迹近为人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