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自然”里蕴含着伦理道德观。《老子》与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基督的“博爱”暗合相通。但它却不是直接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说教。道德原则的出发点是从个人的行为出发实现社会的和谐,而《老子》的人文自然则从宇宙万物总根源和总根据的高度出发,思考人类应有的生存原则和行为原则。这不但独辟蹊径,而且还彰显亲和力,催人自省自悟,让人步人自觉、自然的新的文明境界。在《老子》追求的生存世界里,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第八十章)。你不仅能在亲朋好友中间体验浓郁的温馨情谊,而且面对无数陌生的面孔,你也会感到自在、自然、自如,备感放心、安心、舒心、开心。
《老子》由“无”而悟“道”,由“道”悟“自然”,又由“自然”悟出了一个人类行为的最高理念,即“无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四十八章)。儒家讲“德治”,法家求“法治”,《老子》崇尚“自然无为”、“无为而治”。这是一门玄之又玄的“无为学”。“道”遵循的最高原则是“自然”,顺物性,不妄作。“无为”只是手段,“无不为”才是目的。通过“无为”的手段,达到“无不为”的目的。无为实乃有为,无为实乃大有为。“无为”,是一种大智慧,是当今大众耳熟能详的“实事求是”。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无为的妙趣。以无为面对人生,以无为把握机遇,以无为面对挑战,你就可以大彻大悟,洞悉一切玄机,无往而不利,无战而不胜。
《老子》论“无”,说“道”,话“自然”。有个学者用诗句对《老子》作了恰当的描述:“我从宇宙的边缘归来,我带来了我的整个世界!”《老子》把
该怎么做人?《老子》海人不倦:“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不仅世界从“无”而来,人亦从“无”而来。自然无为,人亦应无为,
《老子》求索哲学,哲学成就了不朽的《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不老,常读常新。
经典是一种奇妙的创造。读经典是一种发现的体验,美好的享受。用现代的眼光读《老子》,你会认识世界的奥妙,自然的神圣。读懂了《老子》,你就读懂了一种永恒。读懂了《老子》,你将拥有善化的人生,像荷尔德林所说的那样“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