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只知有“双桥牌”昧精,但不知还有种“双桥牌”的爱情;我们当编辑的就常常在,说来稿中看到。这些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好象作者们事先经过商量似的,情节,人物外貌,甚至连细节都极其相似,先是一见钟情,后则一波三折,再便是a紧紧地依偎”,或,’卜进火热的胸膛里”。有人说,这是古装戏那些“公子遇难,小姐赔金”套套的翻版。话虽刻薄,但也不无道理的。
产生这种公式化的爱情描写,其中一个原因,恐怕是作者把爱情的描写当作昧精使用的缘故。炒菜下味精,只要适鱼,便可令人大快朵颐,可把爱情当味精使用,却适得其反,叫人大反其胃了。
比如,有篇描写一位售货姑娘反对开后门,抵制不正之风的小说,作者为了使小说的色彩丰富,便大写特写一位采访记者如何被姑娘美丽纯洁的心灵所打动,如何被她的翩翩风度和维纳斯般的容貌所吸引而辗转反侧。结果,报道写成劝,爱情告胜利,小说也就结束了。其实,售货姑娘的行为,无非是反对某主任的太太拎走几斤好苹果!爱情的产生、发展和结局,和主题风马牛不相及。
这类小说,如果删去冗赘的爱情描述和单薄的故事,照样可以成立,如果剪去单薄的故事,爱情的笔墨又可以独立成章,你说怪不怪。
看来,这些作者在构思小说时,可能是只看到某些生活片断,便不假思索,以为只要加上点爱情,就可以标上“小说”两个字了。殊不知,小说的爱情描写,脱离了主题,脱离了人物性格,那痴男怨女,就变成了一对幽灵,在小说里飘来荡去。这样的小说,往往是结构松散,故事落套,主题不鲜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