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荣城的一位听众在给田园的信中悲痛而内疚地写到:
田园大姐,我是一个有着一双儿女的父亲。妻子不幸于今年4月去世。说起妻子来,我的心里只有愧疚和不安。我这个人性格比较暴躁,在家庭里对妻子儿女从来是说一不二,霸道惯了。一点小事,就能引发我雷挂大作。回想起来,妻子跟了我20多年,吃了不少冤枉气。现在,我痛苦、自责,但是,这永远也弥补不了我欠她的感情债。
按说,妻子去世以后,我应该改掉自己的坏脾气,把对妻子的感情内疚和怀念之情转移到孩子身上。但是,也许人的性格是难以改变的,直到现在,我仍然改变不了遇事就发火的毛病。当看到失去了母爱又受到我暴虐脾气伤害的可怜的儿女时,我心疼得暗地里直流泪,但是,再遇到问题,我又会故伎重演。田园大姐,您说,我这个人到底是怎么了?为了可怜的孩子,求您帮我早日解脱这感情的恶性循环。
应该说,这位朋友的心理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障碍。现实生活中,像这位朋友所遇到的事情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尽管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心理障碍的严重性。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正常的形式,一种是被动的形式,即我们常说的屈从。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甘愿别人来支配、命令、保护和管理自己,这在精神心理学上称作受虐性;
而另一种呢,精神心理学上称之为施虐性,其特点是乐于以强暴的手段强使他人成为自己的附属,当然,这主要是指精神上的附属。这两种心理的形成,都是源自于一种非正常的心理防卫机制。这种心理防卫机制,是当事人为逃避孤独和封闭感而建立起来的。比如,刚才我们谈到的荣城的那位朋友的自述,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他心理上这种非正常的防卫机制的根深蒂固。
对于人的这些心理障碍,心理学家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怎样去解决这类问题呢?心理学家认为,爱的力量,是彻底解脱这类心理障碍的良药。我们这里所说的爱的力量,包括这样几个特征:就是对他人的关切、责任、尊重和个人修养。比如,在处理人际矛盾过程中,有些人往往是简单地让他人按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行动。如果他人达不到自己的要求,那火就不打一处来。而以爱的理性认识去处理同样的问题,却是承认他人的尊严,承认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人的自由度。这样,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就是一种相互的谅解和肯定。也就是说,在交往中,我们有尊重关心他人的责任,这反映的是人的一种修养。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是脾气再暴躁的人,他在恋爱过程中也是极少乱发脾气的。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阶段他对对方的关切感、责任感和尊重程度都是很高的,他是以全副的身心去爱的。
所以,这种爱,通俗地讲,就是给予。
生活中真正富有的人并不一定是腰缠万贯而一毛不拔的人,而是那些慷慨施与的人。因为,人只有在施与的过程中,才能获得人们的承认和尊敬。当然,人际间的真正给予,并非局限于物质和金钱方面;一个人只有把他一生中最宝贵的生命活力、理想、兴趣、知识……他生命中一切象征生命价值的东西,无私地奉献出来,才称得上是人间真正的爱。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家庭夫妻子女的关系,都蕴涵着这个基本的道理。
外国一个谚语说得好:“两个人共尝一个痛苦,只有半个痛苦,两个人共享一个快乐,就会变成两个快乐。”这实际上说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理沟通的重要作用。收音机前的朋友,如果您能把这个谚语应用到与家人的关系上,与同事朋友的交往中,那么,您获得的又将是什么呢?
标签:一位爱的最近田园力量悲痛在给荣城信中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