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遗传因素的关系吧,我身上的艺术细胞好像比别人多了点。习字、集邮、下棋、打球,真可谓无所不爱,无所不玩,为此,我母亲总是用“玩物丧志”之类的话劝止我。
玩物的确可以丧志。纵观历史不乏其人,有的人不仅丧志,甚至葬送了一代江山。写得一手好字画的宋徽宗赵估,由于迷恋花草鸟兽,琴棋书画,而不修政事,荒废朝纲,以至于朝廷中奸仅当道,忠臣遭害,结果自己也落了个“靖康之耻”,客死他乡。南唐李后主也一样,沉腼于安逸享乐之中,玩得江山易姓,自己沦为阶下囚,只能面对着“一江春水”空发“几多愁”的感叹。历史上如此,现在也如此。有些人天赋不差,能力也强,但一味玩物,放纵自己,贻误了工作学习,一生便无所事事。更有甚者染上了赌博的恶习而被其吞噬毁灭或沉酒于有害的书刊而堕入耻辱的泥潭。
但是,玩物必定丧志吗?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难道“丧志”就不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长志”吗?
答案是肯定的。著名作家老舍以“爱花”而闻名遐尔,养花不仅丰富了他的生活,调节了他的神经,还促进了他的写作。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喜欢摆弄各种小玩意儿,他读书表现不佳,上学后不久就退了学,这难道是因为他玩物丧志吗?当然不是。爱迪生是不满学校呆板的教育,正是“玩物”使他确立了以后的奋斗目标,使他广泛地涉足于各项知识领域,为他成为电影、电灯泡、干电池等众多新生事物的发明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发明大王。
现在的学生中不乏有多才多艺的人,“小爱迪生”、“小达尔文”就在我们中国。我有个老同学,从小酷爱昆虫,课余时间最喜欢捉小虫子进行观察。现在,他制作的昆虫标本多次到市内展览,受到专家的好评,他本人也成为市青少年昆虫爱好者协会的骨于。学习帮助了“玩物”,玩物促进了学习,这样的玩物不是长志吗?
要使玩物长志,不仅要扬善抑恶,还要注意玩的尺度。万事万物都有个“度”,即使是有益的“玩物”,也要注意不能过“度”。一旦玩物过了“度”,势必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学习,怎么谈得上“玩物长志”呢!青年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更何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肩负的是历史的重任,民族的希望,我们只有处理好“玩物”的“度”,通过玩物来促进我们的学习,那才能达到长志的目的。
可为什么有的人玩物能丧志。而有的人玩物却能长志呢?关键在于玩物者对人生看法的不同。玩物丧志者多是放纵自己的人,认为“人生在世,吃玩两字”,被这种思想支配的人,必定过于玩物而导致丧志;而有着崇高人生观的人则必定把玩物看做是对工作学习的帮助,这样就会玩得有益、有度。可见树立正确崇高的人生观是二者相互转化的条件。
明白了这一点,便可在玩物中长志,陶冶情操,增长才干。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标签:艺术身上也能关系大概是细胞长志遗传因素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