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兄弟,招俺这累赘吧!”
“老嫂子,这是说的哪儿的话呀。要说累赘,还说不定谁是谁不是呢艺我再不招咱这号人,谁招:不招别人也得招你!”
母亲眼睛湿润了:“还是老乡邻好啊!”
“傍晚时分,各家都敞开了房门,炒扁豆、烧茄子的香味弥没了整个楼道。人们边准备晚饭,边谈论着最新消息。”
“下班了,别忘了把笼门关好。”
“知道了!”他不耐烦地应了一句,因为他已经是第三次听到这句话了。他平时就对那个“老家伙”不满,嫌他总找他的麻烦……
这里引述的三段文字,分别出自《乡情》、《邻里之间》、《老虎出笼以后》三篇文章。
我们感到三个作者写得很有生活气息,虽然他们笔下的城市、乡村、以及虚构出来的一个故事的内容地点不同,却都让人感到真实、自然,似乎都象在那儿见过(当然,老虎出笼不大可能)让人对其生活场景感到熟悉。
读读这三文,我们从中会悟出,三个作者很注意平时生活的积累,尤其是生活中各种人物的语言积累,诚如毛主席倡导我们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一样。
三篇文中,乡村人之间的对话,朴实无华,富有乡土味道,很是生动亲切:“黄嫂,别急,大家一块儿找。”“考了三年还没考上,怎么见人哟!’“是啊,往后路还长着呢,”“想开点。”瞧,均是来自生活中的话,不是书面语言,有血有肉,简明而各具特色。使人可想见什么样的人说如此之话语。“武松打虎有什么了不起,我天天和老虎打交道,谁还怕它!”自鸣得意,高兴得昏了头的小伙子的话语——这样的人,生活中能说不存在吗?
由于三个作者很注意生活积累,因此不论写什么样文章,出现男女老少等不同人物,他们都能掌握适当,适合人物身分。
做到生活气息浓郁,让人感动扑面而来,清新自然,非在平时下苦功不可。
平时注意听,多观察,并备个小本子,听到有特点的人物话语,记下来,久而久之,就能运用文中,揣摩体味,分寸得体。
愿大家在这方面作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