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是个大山区,“八山半水分半田”。加上阳光充足,山间水畔、田头地角都适宜栗树生长,家乡人总认为沉陵是板栗当然的故乡;但书上说板栗原产于辽宁,家乡人听了一点也不服气,遇事总要说古翻谱,辩论一番。书上讲板栗是山毛样科,落叶乔木,高可达20多米;家乡人争辩说,我们大油栗根底深,树势旺,树冠人云霄,一棵树可竖一间房。书上说栗叶呈椭图形,疏生刺毛状锯齿,初夏开花;家乡人又争辩道,我们的栗叶薯叶形,阳春三月就开花。书上说板栗球形,坚果2-3个,生于壳斗中;家乡人又会说,我们的板栗是“独胖子”,大得怕人,有壳斗外还“养儿”。这并不是家乡的山民爱“抬杠”,他们说的确是实话。
阳春三月,只要阳雀子一叫,土生土长的板栗树漫山遍野绿成一片,黄白色长链似的板栗花挂满枝头。勤劳的蜜蜂便整天在花丛中穿梭,一直伴着板栗花变成板栗球。经过五个月的“怀胎”,“幼婴”占满了多刺的球形壳斗空间。壳斗内既有“双胎”和“三胎”,也用“独胎”,“独胎”圆且大,“双胎”和“三胎”并排而生,正如家乡有个“谜子”所说的:
山里姑娘怀多胎,一胎莽,二胎排,三胎儿子胖又乖。
“九月初,板栗熟;十月初,板栗无”,这句农谚则指出板栗的旺季是九月,这时,田间功夫基本完毕,大山里的板栗正等待人们去收摘,于是人们又把精力集中在抢收板栗上。以我们村子为例,各家板栗树都超过四五十株,户产几千斤。这些板栗又在同一时期成熟,如果不如期收回,一旦被雨浸泡,会影响板栗的质全和光色。
板栗结构有四层,球外有针状的刺,刺的下面是木质壳斗,再下是果皮,带有绒毛,最里面是果肉。家乡人又编了一首童谣,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一家开四店,针店、木店、毛衣店,宝宝要吃荤,肉店在里面。
所以,收板栗的工序除了收球就是出籽。家乡人收板栗有两种传统方法。一是趁板栗已熟还未裂口时,爬上树权,用竹竿劈劈啪啪地把板栗球打下来,然后把这些未裂口的板栗球摊放在地上或楼板上,待七八天后,这些板栗球就会有自行裂口,只要你再用一根细木棍,轻轻拍打球堆,颗颗栗子便立即“脱颖而出”。这种方法适用于劳力少的人家。另一种是任其在树上裂口,一夜风吹,栗子便掉下满地,第二天,全家去树下捡子。这样收的栗子乌黑发亮,颗颗饱满。如此反复三四天,树上的板栗便可全部归“仓”。这种方法既安全,也合算,“产品”质量又高。
九月下旬,板栗树上就只剩下黄褐色的空壳了。但空壳伸展开来,很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家乡的漫山遍野,又成了“花”的世界,这时不管来到哪一家,首先呈现在你眼前的便是一堆堆小山似的油光发亮的栗子。每逢晴天,家乡的人背起栗子去集市和城镇出卖,市镇的大街小巷便成了栗子的世界,遇到外宾,家乡人总要竖起大拇指,学着“洋腔”夸说显耀一番。
以前,仅在短短的一两个月内,家乡的板栗是销售不完的,近几年,交通发达了,板栗还在树上,汽车早己开到门前,外贸公司或板栗商便挨门逐户笑嘻喀地把每一家的板栗全包下来。但家乡人并不愿意把板栗全部卖光,他们总要留下一部分,按传统方法装进早已织好的棕袋子,这种棕袋子干燥,通气性又好,可以防止栗子腐烂或生虫。只要把棕袋子一袋袋悬挂在高处,最贪嘴的山老鼠也只能“望袋兴叹”。等到腊月来临,这些棕袋子里的板栗不仅完美无缺,而且变得像“山蜜”一样甘甜,像“麻花”一样香脆,这时家乡的人把棕袋子里的板栗或背上市场,或送亲赠友,让顾客和亲友都能享受这“冬天甜栗”,剩下的便要当成珍贵的“过年货”了,莫看这东西不如“名烟、名酒”时髦,没有“人参、燕窝”值钱,但在大雪纷纷的冬腊月,人们简直把它当成“贡品”,这时,只要你向嘴里放一颗,香甜滋口,满屋生香,如果再用砂子炒熟吃,香甜细播。听说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甘栗”享有最高声誉。不过家乡的人们总爱提意见说:最好是在商标上打一个括号,写上“中国玩陵产的—吻里果特(Very good)"。
板果除果实可作粮食或食品外,几乎全身都是宝。板栗树木材坚实,纹理细,黑红色,耐久不腐,除供制农具、地板、枕木、矿柱、船舵等外,家乡人常用它做“鸟铣杆”;壳斗、树皮可提供烤胶外,家乡人还把它烧成灰,制碱做魔芋豆腐;皮果可人中药。
朋友,如果这时你有幸来到我的家乡沉陵,我准会送你一根红晃晃的“鸟统杆”,还特意送你一棕袋大油栗,让你吃个饱,尝个够!
标签:山区阳光个大家乡加上板栗沅陵八山水分半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