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抑”手法属于篇章修辞的一种。它指的是在同一表达过程中,对某些描述对象进行“揉直使曲,蚕单使复”的贬或渲染,使描述对象的某些方面前后形成反差,从而掀起波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的技法。它主要分作扬抑格,抑扬格两种。我们这里所标举的扬抑扬格,其实只是抑扬的扩张而已。抑扬格可以用在写人文章中,也可以用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
用扬抑扬格谋篇主要得注意下面几点:
一、意在笔先,整休构思
对所描写的对象作者肯定先有个扬抑的基本态度,抑为假象,扬乃实质。先扬,后抑,再扬,这三步曲要安排得当。第一步的“扬”,要扬什么,扬到何等程度;第二步的“抑”,要抑什么,抑到何等程度;第三步的“扬”,如何庵起,才能达到最高峰。这些要策划好,如果第一步什么都写了或调子起得太高,第三步何以为继,如果第二步抑得太低了,如周瑜打黄盖打得伤筋败骨、五内俱损,那还是“假戏真做”吗?再者第三步如果这“否定之否定”的上升不呈螺旋状,那么就只能重复第一步,不会有新境界。
二、转折自然,曲线优美
扬一抑一扬,一波三折,顿挫跌宕,来不得半点生硬,在情感抒发上要即物(即景即人)而生,符合生活的逻辑;在章法上要适当选用过渡句、过渡段或关联词;在结构上可采用伏笔照应,以见草蛇灰线。否则显得突兀估屈,方柏圆凿,那就失去流畅自然的曲线美了。初中课文选过杨朔的《荔枝蜜》是比较成功的例子。早年上树掐海棠,不想叫蜜蜂哲了一下,以后便不喜欢蜜蜂,后来在从化吃了荔枝蜜,这是感情变化的契机。作者借“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一句,过渡对小生灵的赞叹。情感变化线索清晰,无造作痕迹。
三、为情造文,符合逻辑
第二点曾稍稍涉及到转折要符合生活逻辑的原则,但没有展开。这一条不是一般原则,而是基本原则。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辞章是为义理设计的,如果我们所要写的人、景、物是一见钟情的,一往情深的,整个感情流程并没有什么曲折变化,而你硬造一条“七曲巷”让它往里钻,那就是为文造情,效果适得其反了。我们这里讲的是“扬抑扬”格“抑扬”格更多了一层曲折,如果生活中没有适当的对象,实在不可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