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附中学习生活达五年之久,这在当时算长的,因很多同学初中毕业就离开了学校。母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操场北端的三层小楼,当时是学校最新式的建筑。一层二层是教室,三层是阅览室,因为无书可览,就成了会议室和排演室。初中的我们,受“极左”流毒和混浊的世风教唆成了一批简单无知的少年,于是教室成了野蛮的战场,桌椅被一排排推倒,上课时红煤球乱飞,老师被打得晕倒在地,女同学的东西经常被偷……当时我是班里的宣传委员,负责教室门外的黑板报,也可能是寂寞与无奈所致,我在学习之外,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换板报上,当时的美术老师邓海帆先生帮我们设计图案,语文老师高福增先生、时雁行先生也经常指导板书和文章,使得我和一群小伙伴越干越欢,每一期板报都要画得绚丽,写得工整,标题醒目,内容完整,大有哗众取宠之势。如此,吸引了不少同学,不但本班同学,外班同学也很欣赏它的光鲜,我则感到在老师的支持下,心中的那一腔正气有了谊泄,精神有了寄托,生活有了热情。我们经常为出板报很晚才回家,饭忘了吃,冬天手冻裂了呵口热气继续写呀、画呀。
有一天课间操上,全校学生听王耀宗老师训话,王老师既是校方领导,又是有名的铁嘴,他对于愈演愈烈的无组织无纪律和打架骂人现象深恶痛绝,怒斥之下意犹未尽,忽然他大声发令:“全体,向右转”!我和大家一起愣愣地转向操场北方,王老师继续训话:“你们看看对面初三(2)班的板报,有时间好好学习干点正事。”那一期板报出的什么内容我已忘记了,只记得整个版面1/4的位置画的是丛悬垂的白兰花,我们用浸湿的粉笔勾勒花瓣,又用白粉末谊染花心:,有种磨砂的效果,就像工笔画一样,在墨黑的版面衬托下,兰花洁白如玉,熠熠夺目。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因为我们从没有在这种位置、这样的环境下注意我们的板报。这一幕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如果说当时大家有些沽沾自喜的话,那种喜悦应该是万劫不灭的希望,是不容裹读的纯真,是对光明和理想的呼唤。后来,我们经历了小平同志复出后兴起的第一次学习热潮,很快,也经历了“反回潮”,倾时前途一片茫然和阴郁。
在我们生命的黄金时段,我们和母校和那些坚持真理教书育人却饱受磨难的老师一起度过了难忘的岁月,他们精深的智慧、坚韧的意志留传给我们,成为我们一生最重要的财富。
时间过去了20年,2O年后我成了文化工作者,并且从事美术行业,当我拿起画笔时,那朵白兰花就在我眼前突显并绽放开来,我仿佛又闻到了它幽远的清香。
标签:学习很多生活长的当时年之久那朵白兰花附中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