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恨你呀我恨你,该死的93分。自从你加人了我学习的行列,我一直沉浸在被同学们抛弃的荒凉之中。93分,你让我失去了多少同学的情谊,赐给我的却是伤心痛苦……
还记得吗?93分,那次期末语文统考,我认识你以后,白眼和冷嘲就一道儿冲着我扑来。
我清楚地记着,那一天早晨,我刚踏进教室,儿个女同学便拥了上来,说:“你语文竟然得了93分!”“就是嘛!人家x x都没超过93分,她居然……哼!我都嫉妒死了……”“你没看人家在‘加小菜’吗?那本儿密密麻麻的,而且谁也不准看!”我一急,赶忙说:“什么密密麻麻的,那是日记!”“日记?哼,自己心里也真会打算盘,真讨厌!”
好不容易逃出“包围圈”,还没坐稳,一向跟我很要好的同桌也伸过头来,冲着我不冷不热地来了一句‘'93分,不简单啊!”一股无名之火在我心中燃起,难道x x考高分就应该,你们就不感到奇怪?而我刚93分,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好像命里注定我与高分无缘似的!
我忍了忍,没叫出声来,因为我怕同学们又要议论我,而议论的内容又无非是我怎么怎么目中无人什么的。
下课了,几个同学围在一起不知议论些什么,眼睛又慌张地膘我几眼,我一走过去,便是“一鸟人林,百鸟压音”了,哎!都是你啊,可恶的93分,你使我遭到了那么多的非议,你使我成为同学们中的焦点人物,同学们都不理我了!我什么地方做错了?难道我不考93分,才能在同学中“立足”吗?我开始忿然了,这是我的错吗?不是!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在众多的同学中,我又能怎么办呢?只好忍一忍,等时间长了,也许同学们会忘记的。
本想问问几个外班的朋友,想知道他们考得怎样,可总是我未张开嘴,眼前便会出现一双双眼睛在看着我,眼前流露出冷冷的嘲笑,“哼!考了93分,就高兴得不知姓什么了,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似的!也不知道那个分数含了多少水分!”我茫然了,我像刚偷过油的老鼠、抢过钱的偷儿,不敢流露出半点“骄傲”之处。
我这是怎么了?处处畏畏缩缩,那不是我,不是我!这是为什么呀?93分,难道今生我们真的与你无缘吗?难道我得到你就失去朋友的情、同学的义吗?难道得到你就应该得到孤独和寂寞吗?难道得到你这五彩的人生就该变得苍白了吗?
回答我的问题啊?可恶的93分,讨厌的93分,你说话呀!……我恨你,93分!
点评:
这篇作文写了一千多字,但内容并不充实,思想也不够丰满。整个表达都是平面的,只在一个层次上翻来覆去地诉说,而没有深入下去,因而无法产生立体效果。给人一种“哆嗦”的感觉。
人们读不懂这篇文章,也正是因为它是平面的,而不是立体的,它不符合一般的写作规律。我们平时写文章也好,给别人讲道理也好,总是习惯于把问题分成几点几层,并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去说,最后说到实质上去。读者在作者的引导下便一点一点地明白了某些道理。就像挖井一样一层一层挖下去,然后水出来了,井也就挖成了。井是立体的,好的作文也是立体的。
本篇文章却没有往深处去说,只是和“93分”纠缠不清,不断地重复强化‘'93分我恨你”这么一种情绪,但却连一个基本事实都没有交待清楚。为什么考了93分就引起同学们的议论,是自己平时不够努力,还是这次投机取巧了,或是什么别的原因
另外,自己不过才考了93分就引起这么多麻烦,这件事究竟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93分所引起的后果意味着什么?自已“恨93分”是什么意思?是说自己不该考93分呢?还是别的什么意思。总之,这篇文章的作者只是凭一时的情绪去写作,没有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思考。虽然作者有一定的想法,比如对考试制度的不满,对应试教育中分数给学生们带来的巨大压力不满等,但在表述的过程中出了问趣,没有理清思路,没有认真提炼,没有进行理性分析,因而无法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来。
这篇文章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在写作过程中只凭感觉,让感觉代替了思考。而感觉是一种比较朦胧的情绪状态,不太容易表达,结果整篇文章变成了文字游戏,就像绕线团一样,无休止地绕来绕去,文章虽长但无意义。
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重要的,但写作之前一定要分析、思考自己要表达些什么,怎样才能表达清楚等。缺乏分析思考这个环节是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