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装在一个小网兜里。披一身短短的黄绒毛,小嘴和脚爪粉嘟嘟的,晶莹娇嫩。不知是怕冷还是认生,它们瑟缩着身子,不住地颇抖。尖尖的小嘴一张一合,可怜兮兮的。我伸进网兜,把它们“解
救”出来。托在手心上,像托着一对金光闪烁的小绒球,心中升起一股爱怜的感情。
妈妈懊怪道:“还捧着干什么?还不快去给它们找间小屋!”我一笑,轻轻放下小鸡,转身跑进房里,腾出一只纸箱。在四面挖开几个小窗,再往纸箱里铺上一些破布。妈妈见了“扑味”一笑:“鸡哪里晓得盖被,你还是安只灯泡吧。”在妈妈的帮助下,一间“空调房”终于做成。我把小鸡捧进“空调房”。灯光下,它们感受到温暖和舒适,活泼地跳来跳去,“叽叽”地叫个不停。
我想,它们一定是恢了。于是,按照妈妈的吩咐,我把用开水泡过的米装在小盘里,放进纸箱里。一见有吃的,它们的顽皮劲就上来了。小嘴左擦擦,右擦擦,一会儿摇着小脑袋把米啄得东飞西散,一
会儿又用小爪子不住地往外扒。扒来扒去,散落的米吃光了,又伸着脖子“叽叽”地朝我叫,好像在说:“再给点吧,再给点吧!”但我记得妈妈告诫过的话:“不要一次喂得太饱,要少吃多餐。”于是,我就安慰它们说:“小东西,忍着吧,不会亏待你们的。”
自此,我每天五六次地喂它们,食语也逐渐地丰富起来。大米,剩饭,小鸡料交替投放,还添一些切碎的青菜细叶,刹碎的鱼虾。它们也知恩图报,趁我放食的时候,“叽叽”地叫着跳到我手上,啄我手上的食料跟我套近乎。每当这时候,我便把它们赶到箱里,故意扬着手里的食料,逗引它们。看它们仰着快活的脸蛋,眨巴着溜固的眼睛,扑闪着稚嫩的翅膀,划拉着竹枝似的小腿,那样儿,真逗人喜欢!
转眼就是春节。过了年,小鸡也长大了许多,翅膀和尾巴都添了几片黄揭色的羽毛。“空调房”已经太小,关不住它们了。动不动它们就跳出来,满院子追逐撼戏,像无忧无虑的小精灵。有时,开门关门稍不留意,它们就溜进客厅,在茶几下钻进钻出,在电视拒前探头探脑,甚至跳上沙发,当起家里的“小主人”。这时,妈妈就要告我的状:“莉莉,快赶走你的宝贝!”于是,我便放下手中的功课,抓起一把食,打开门,“叽叽”地叫唤几声,然后把手一扬。两个小宝贝就争先恐后地跑出来,在院子里美美地吃上一顿。
寒假就要结束了。妈妈怕我没时间照顾这两个小精灵,决定把它们送到外婆家去。临别时,我还想再喂它们一次。抓来一把食料,一点点,一点点地撒在地上。小鸡呢,好像也感觉到要发生什么,不像往日那样淘气,只是缓缓地,缓缓地啄食着地上的食料,时不时抬起头来瞅我一眼。
终于,小宝贝被关进了纸箱。看着妈妈提着纸箱远去的背影,我心里空落落的,觉得家里空荡荡的,静得让人室息。
这篇习作通过小作者与小鸡生活的一段经历叙写,不仅让读者了解了小鸡起居、饮食、玩乐的顽皮习性,同时也让人看到了小鸡小绒球般到翅膀和尾巴都添了几片黄褐色羽毛的可爱形象。尤为可贵的是,伴随着小作者与小鸡共同生活的经历,小作者融入其中的那份深情流露。全文自始至终虽不见“喜爱”二字,但透过“轻轻托在手上”,精心安排温室,变换食谱,喂食时逗引的情趣,离别时的失落心绪等描写,小作者对小鸡的亲昵喜爱,如丝如缕的深笃感情,还是清晰地流淌在字里行间,烙印在读者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