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已经几十年了。这中间特别是近几年,我不断收到一些青年同志来的热情洋溢、如饥似渴向我“求教”的信。对此我深受鼓舞。对于他(她)们信中所提问题,一般我都作了回信答复。但是怎样答复青年同志所提问题,我经验不足,没有把握。最近,我又翻阅了《光明日报》。在1982年9月29日《光明日报》的第四版上,我读到了我们的前辈宋振庭同志1982年9月18日给1982年大学毕业生J建农同志所提问题的信。这封信的内容不仅对我们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且在写作方法上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经验。
如何写好回答青年同志所提问题的信呢?
现根据宋振庭同志的信和我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谈几点意见供同志们作参考。
第一,要仔细阅读来信者所写信件,弄准吃透对方所提问题的本意。否则就容易出现所答非所问,不解决问题,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第二,如果对方所提出的问题比较多,而且有些问题性质相近,我们在回信中可以把相同的问题合并答复,但在回信中要向对方作些说明,以引起问者注意。
第三,既要谦虚、谨慎,又要把问题谈准讲清。如果遇到不同意见,要按原则回复。事实证明许多青年同志是很欢迎这样回答问题的。
第四,要掌握这种信的结构方法。这种信的结构方法多由这样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标题。书信一般没有标题,这种信可以加个标题。
第二部分,称呼。因为是第一次通信,要写对方的姓名,不要省略姓氏。姓名后一般称“同志”;如果问者是在校青年学生可以称“同学”,称呼后边加冒号(:)。
第三部分,正文。信的正文多由三个大层次组成。第一大层次,是前言,写什么时间收到了对方的来信,有什么感想。这一层要写得简明扼要,真实、亲切、自然,使对方感到你既热心回答他(她)们所提问题又谦虚谨慎。一般用一两段文字就可以。第二大层次,依次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要直截了当,不要绕弯,但又要让对方感到你是和他(她)通信,不是在向他(她)“讲大道理”。第三个大层次是结束语。可以写一些勉励、祝愿的话,也可以就所答问题再次向对方表示仅供参考的话。
第四部分,署名和日期。写在正文右下方第三、四行处。署名一般写全名,不省掉姓。如果信是第一稿未再眷抄,可在日期后加上“匆草”或“草”的字样。
宋振庭同志的姓名写在标题下,这是因为此信在报纸上发表了,而且信又有标题,所以把姓名写到上边是必要的。
请看宋振庭同志的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