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枪支泛滥的结果!
梁晨先生的妻子在记者访问她时,强压着心头的悲愤,一字一句地告诉美国记者:如果凶手拿着的是刀,不是枪,凶手不能在几分钟内杀死三个人;如果凶手手里没有武器,他会在暴跳如雷之后发现他对导师的成见纯属无中生有,他会在通过第二次毕业答辩之后,后悔自己的言行……然而,一个读了几年硕士学位的美国人,手里握着的是枪杀了三位大学教授的枪!
我突然间悟出来那个中国博士生在爱荷华大学以冷血杀手的姿态先后枪击了自己的导师、同学和副校长等六人的生命,不就是他手里有枪吗?如果没有枪,他对导师的怨气也许会以另一种方式发泄;和导师大吵一通,对同窗大骂几句,对副校长指手划脚两下……总之,他不会选择这种鱼死网破的冷酷。
当我为梁晨先生的追悼会写生平简介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多么辉煌的新星就这么陨落了。他的骤然间的消失,是美国人的损失,也是中国人的损失。我希望美国人把这笔账算在枪支管理不善的名下而早日对民间枪支进行严格管理。
在美国,并不是每个好人兜里都揣着枪准备自卫,倒是让情绪易激动的人想到回家拿父母的枪;雇员受了老板的气,气头儿上就到店里买了一把真枪;学生对老师不满、或在学业的压力下也想到了枪。
枪,在美国可以说有钱就能买到—不费吹灰之力,不怕触犯法律,人人有携枪的自由,买枪像买其他商品一样容易。
前不久发生在纽约帝国大厦的枪击案,不就是一个从中东来的人,以汽车旅馆的地址买下了重型武器吗?结果他在一天有几千人登上一百多层的帝国大厦的顶端俯视纽约风光的平台上,滥杀无辜,造成了惨痛的教刃.
当然,最近美国政府已在尝试改善枪支管理制度,例如助枪人要交待详细的个人材料,卖枪人要对买枪人作背景调查,然而,这种限制只能对有犯罪历史的人加以限制,而对像那两位中国博士和美国硕士的人来说,仍然可以在感情压抑的状态下跑到店里买枪,然后把枪口对向导师……
为什么不能彻底地取消枪支合法化,让这种致命武器远离人们的生活,让人们试着用嘴来解决问题,嘴不够用时用拳头也行,就是别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首先想到用枪!
取消枪支合法化只能是心慈手软的善良人一个正义的呼声,一个理想的口号。
现在,我心中的余悸更加强烈,对先生总是叮嘱得过且过,千万别得罪某个学生。至于我嘛,总是尽量对我的学生做到笑口常开,我教我的书,你学你的中文,咱们好和好散,没必要真枪实弹!
不过,银行还是要去,商店更是不可避免,虽然咱不得罪别人,但是打枪也有打偏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