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扣紧原作联想发挥。写读后感,是从别人作品的观点、材料中引出自已的观点,不管是就原作品的观点、材料加以阐发,还是联想开去,借题发挥,都需要扣紧原作。原作的观点、材料对读者写读后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上面谈的两篇作文,注意到了这样一些要求。《人不能没有信仰》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对原作的材料、观点加以分析。但是,文学作品毕竞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所以作者在后半部分联系社会生活的现实,进一步分析、归纳,努力写出新意,思路比较开阔,尤其结尾一段写出了前进的方向和力量。前几年的高考作文多次属读后感的范围。多数考生能从原作的材料、观点中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联想发挥,并在自己的作文中,恰切地运用原作的材料,这是符合要求的。但是也有不少考生不会,甚至不知道从原作的材料、观点中引出自己的观点,结果写出了不受原作品任何限制的作文,这当然是不符合命题的意图、要求的。还有的考生虽然能从原作的材料、观点中引出自己的观点,可是在具体地分析、论述过程中,不会运用原作供给的材料,不能扣紧原作。或一笔带过,另写自己既定的文章,或穿靴戴帽,以示与原作的联系。这一切都反映了考生还未真正掌握读后感的写法。另外,还要特别强调一点,写读后感时对原作的精神实质一定
要理解准确,才能使自己的联想发挥确当。如《生活的警笛》一文,对张海迪的思想、事迹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将她誉为生活的警笛,这是好的,一但支章对她的先进事迹和闪光的思想还缺乏深入的理解阐发,’分析、议论不够集巾,联系实际多从反面取例。张海迪是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新人,是八十年代青年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思想将给亿万青年在探索人生价值、人生道路等问题上以重要启迪。所以,过多地从消极方面取例,会削弱文章的感召力、说服力。
作为中学生的习作,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缺点。如,《人不能没有信仰》一文,在联系实际方面稍感不足,对人为什么不能没有信仰,还缺乏必要的阐发,《生活的警笛》一文,有堆砌词语,泛用古语的毛病,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