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一篇杂文,总要看看它的论点是否站得住,思路是否顺畅,概念是否准确,判断是否恰当,推理是否连贯,这就是逻辑问题。毛泽东说:“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毛泽东选集》第五卷217页)这就是说,任何文章都要讲逻辑性。杂文尤其要依靠逻辑力量紧紧抓住读者。
1.逻辑力量是杂文战斗性的生命
杂文的文艺性固然要靠其形象性来体现,而杂文的说理性,则要靠其逻辑性来完成。文艺性自然是杂文的重要特点,但比较起来,说理性则是杂文主要的属性。杂文说理性的实现,形象地议论虽也是重要的因素,但最根本的、最起决定作用的,却是靠的逻辑力量。这是杂文战斗性的关键所在。也只有通过辩证地分析,科学地论证,使论据证明论点的正确性,才能真正打动和说服读者。1933年,当日本帝国主义者武装侵华,蒋介石不御外侮,却疯狂“剿共”时,鲁迅写过一篇《天上地下》(《伪自由书》)。文章一开头就摆出“中国现在有两种炸,一种是炸进去,一种是炸进来”。鲁迅进而指出,“内是官兵在天上,‘共匪’和‘匪化’了的百姓在地下,外是敌军在天上,没有‘匪化’了的百姓在地下。”以下,鲁迅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尖锐地指出:“假如炸进去慢,炸进来快,两种飞机遇着了,又怎么办呢?停止了‘安内’,回转头来‘迎头痛击’呢,还是仍然只管自己炸进去,一任他跟着炸进来,一前一后,同炸‘匪区’,待到炸清了,然后再‘攘’他们出去呢?……”产按照逻辑规律,这样分析论证是顺理成章、无懈可击的。而也正是由于这不可辩驳的逻辑分析,将国民党当局对内残酷镇压、对外妥协投降的本质揭露无遗。即使鼓吹“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派,读了之后,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就是逻辑性的威力。这也正是杂文战斗力的根本之所在。《严秀杂文选》中有《论睁眼看世界》一篇,从鸦片战争前清朝政府“闭着眼睛不看世界,什么都是自己的好,对自己的短处一点也不敢正视,讳疾而忌医,天天以自大来满足自己,……其结果是自己吃亏”的历史事实中得出结论说:“只有弱不禁风的人,才什么都怕,酸的不行,辣的不行,生冷的不行,油荤的也不行,只吃祖传的补品人参和鹿茸,其结果是拒绝了一切的营养,身体越来越弱”,“今天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一些国家,它们的科学和技术是在一日千里地进步,我们如果不把它们的一切有利于我们的东西吸收过来,我们是要吃大亏的。”这样,把总论置于无可辩驳的前提下,就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说逻辑力量是杂文战斗性的生命,道理也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