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到我们应山来做客,知道主人会捧出什么来款待你?应山人出门走亲戚,你知道最常带的礼品是什么?不是别的,那就是魁面—从前的皇帝老儿称为“银丝贡面”。
魁面下锅不浑汤,煮熟后盛在碗里,像根根龙须,香气扑鼻。使人见了,馋得垂涎三尺,恨不得一下子吃个够。如果加上肉汤或者鸡汤,其味就更加鲜美了。
魁面的做工非常讲究。新麦一上市,作坊的师傅就选用最好的面粉,配上适的精盐、香油、鸡蛋,用水和得熟熟的。接粉就是“盘条”师傅把粗粗的面条坯子一道道地盘缠在两根面杆上过夜。第二天一大早,把盘好的面条插在架子上,小心其我地,但又是有力地往下扯。怪慢地,面条逐渐变长,变细。高明的师傅能一直把面条扯到两米多长而纹丝不断地挂,架子上。太阳出来了,一架架挂面,在阳光的照射下,双峨忽忽,洁白晶莹。等到面条干透,工人师傅把中间那最细、最好的一段切下,包上精美的包装,就成了魁面。魁面白得像银,细得像丝。更绝的是,根根都是空心的。
魁面被家乡的人们称作长寿面。过生日时几乎都要煮魁面。有一次弟弟过生日,妈妈盛了满满的一碗面给他吃。弟弟馋得很,一口没吃完,接粉又吃第二口,魁面就在他的嘴上挂了起来。弟弟越吃越高兴,高兴得手舞足蹈,面条在嘴边摇摇晃晃。一下子,弟弟变成了“小老头”—魁面变成了白白的胡子了。我在一旁笑弯了腰。妈妈也笑着说:“这魁面不是让人变成老头的,而是让人们长寿的。”
山区小镇,能制作出进贡立帝老儿的魁面,煮熟后“像根根龙须,香气扑鼻,使人见了,馋得垂涎三尺”。小作者开篇的演染,一下于吊起了作者的万口:这么绝妙的“贡面”是怎么做出来的免?
【点评】别忙,作者自有交待:选料、和面、盘面、扯面、晾晒,包装等工序,一一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原来选料那么讲究。做工那么细致,难怪能制出“白得像银,细得像丝”“根根都是空心的”“银丝贡面”。读到这里,你不得不佩服小作者的观察能力。可贵的是,本是比较枯燥的制过程,在作者富有感染力的描绘下,也变得很有吸引力了。看“太阳出来了,一架架挂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权帆忽忽,洁白晶莹。”走否组含着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