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科学画报》上登了一篇有关广告的文章,文中提到这么一个例子:有一种皇冠牌香烟想打人某海湾,由于那里的香烟市场已趋饱和,虽做了不少广告,销售仍无起色。推销员绞尽脑汁,终得一计。他们到处张贴“禁止吸烟”的宣传画,在“禁止吸烟”的大字标语下,有一行不引人注目的小字:“皇冠牌香烟也不例外”。为什么皇冠牌香烟也在禁止之列呢?”游人心里直嘀咕。于是,购买皇冠牌香烟的狂热在这个海湾掀起。
笔者提起此事,当然不是为吸烟做广告,只是想说明一下,有时一种反常心理会使人们做出一些似乎是不可理解的事来。
这不由使我想起前一阵在《文汇报》上展开的关于长篇小说《人啊,人》的争鸣来。这里姑且不论这部小说写得如何,也不谈评论文章怎样,单提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书店里不仅有很多人争购此书,先睹为快;而且有些人甚至花五六倍的价钱在黑市购买,其热情怕是比买世界名著还要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现象呢?追根溯源,怕还是反常心理在作祟吧!
抢购者中可分几种类型:一种可名之为“新奇派”,大多数是青年。他们看到报上的评论文章,评好了想挑刺,评坏了又不信。好奇心一来,便想买书。再有一种可名之为“怀疑派”,大都是经过十年动乱的中、老年人。数十年的风风雨雨,使他们得了“运动恐惧症”,一听到有些风声,就怕又要来什么运动(因为解放以来的数次政治运动一般都是从文艺开始的。他们对此是颇有点“经验”的),于是千方百计购买此书以供“研究”。当然,还有一种为“投机商”,他们大量套购此书,在黑市上高价售出,牟取暴利。
形成以上反常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是政治上的原因。如建国以后政治运动接踵而至,使很多人心有余悸,真假难分,一有风吹草动,便会惶惶不安。另一种是由于人们的文化素养比较差,对事物也缺少辨别能力,其中有的为了寻求刺激,发生了一点小事就要“围观”,看热闹;有的受了江湖义气的熏陶,不管是非曲直,以为被批评者就是“弱者”,喜欢“打抱不平”;有的受了某些思潮的影响,心理反常,对社会的阴暗面特别有兴趣……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再一方面,是文学批评不够正常,对某些作品的评论不够实事求是,也有意无意地助长了这种不正常的风气。
社会上的反常心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无处不在。比如我们都知道,宗教被称为精神的麻醉剂,然而一时之间信教的人却有增无减,对基督教一无所知的人以胸前戴一个十字架为荣。又比如三令五申不准开地下舞会,可一度热衷于“迪斯科”的数量不少,其中一部分还是高等学府的学生。还有,直到现在一些人仍以穿奇装异服为“美”……这样的怪异现象还有很多。反常心理易被某些人所利用,如果我们对此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势必会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和社会秩序的不安定。
《人啊,人》的讨论虽已告一段落,但它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反响却给了我们一些启示: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讨。如果我们凡事都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采取符合人们心理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