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无论老师,考生,家长乃至市井小民都乐于对高考作文题品头论足一番。大概是语文作文的入门门槛较低,大抵识得汉字的人都能看得懂并尝试构思。再加上人皆好为人师,有一个引人关注的公共话题,不指点一番似乎也太对不起祖国的语言文字了,于是每年高考作文的热评,或正经,或诙谐,或专业,或调侃总能在第一时间铺天盖地而来。
福建省2012年的高考作文依然是一道新材料作文。材料引用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句话“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要求从这一材料出发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与2011年袁隆平的材料相比,这一材料的理性色彩更加凸显。现实的赛跑与人生的赛跑之间的差异构成了一种对比,具有哲理意味,引人深思。同时,材料只呈现了一种对现象的阐释,并不对现象进行有情感倾向的引导,这又使得材料的解读具有了一种多义性,是一道开放性与思辨性结合得较好的题目。
对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首先应该认清材料中的核心概念,其次应该理清核心概念间的关系,此后再在核心概念的内蕴上做充分的思维发散。
在这一材料中,“赛跑”是一个有着不同内蕴的值得分析的词语,而“运动”、“人生”是两个供对比的背景,“时间”、“路程”是其比较的要素。运动中的赛跑指的是现实的跑步,人生中的赛跑则具有一种成就,能力大小的竞争意味了。因此,“路程”一词在“运动中的赛跑”中指的是具体的路程远近,而在“人生中的赛跑”中值得则是阅历的广博与否、成就的大小、生命价值的高低等等对人生来说抽象的意义。
分析清材料的核心概念之后,我们应该理解材料字面背后的隐含信息。材料是以一个比喻的修辞方式展现出的,那么应该认识到命题者的意图是落在“人生的赛跑上”而并不仅仅谈一个具体的赛跑,若仅仅写现实中赛跑的快慢那就太就事论事了。材料由两个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这告诉人们在每一个具体的竞争中要成为胜利者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跑完同样的路程,重视的是耗时的长短。后一个分句“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这告诉人们在人生价值或人生成就的比拼上,看的是最终价值总量的高低,重视的是路程距离的长短,内涵的丰富。明白两个分句的区别之后材料就转化为一个“快与好”的关系型命题了,有的时候“快”就代表着“好”,但有的时候“快”未必就“好”。写作时应该要考虑到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那么,从两个分句综合的角度看,要让人生的价值变大,那就应该用最短的时间跑完每一个规定赛程,从而在有限的时间里跑尽可能多的赛程。因此,可以提出“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走更多的路”,“人生不应求快更应求远”等立意。同时,无论对赛跑还是对人生,两种评价标准都是一种量化的标准,但考察的角度不同,一是比快,一是比好。因此,若着眼于思考对人生发展状况的评价方式也应当是合适的思维。
若侧重第一个分句,从重视时间的长短出发,那么,可以提出“提高效率”的立意。若侧重第二个分句,从重视路程远近的角度思考,则可以提出“生命的价值重在追求的高远”、“人生的成就不在一时的成败”。那么,在这一情况下就应解释清楚所谓“路程远”大致指代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如学识的广博,道德的崇高,思想的深邃等等。那么那些生命不长但贡献突出的人物就可作为论据,诸如日前的最美客车司机吴斌。
以上种种皆是将“人生”作为一个分析对象进行思考。但若我们继续抽象人生的意义,材料中的“人生”其本质是有着长短未知的发展时间段,但又有始有终的事物。那么,我们将对“快”与“好”的分析再迁移到与人生有着同样发展轨迹的其他事物上,诸如对文化现象,社会现实问题,历史朝代等等方面的思索。比如将大炼钢铁、大跃进求快的历史现象与改革开放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实践对比思考国家发展的评价标准,那么文章就将拥有更高更深刻的立意角度。
对于高考作文的评价,我们不应仅仅关注同学们写什么,更应关注大家怎么写。因此,在面对这样一个具有辩证意味又关切到人生意义这样的终极问题的题目时,选择文体与构思行文就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文体,题目已明确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从往年的经验看,议论文应该是大部分考生的选择。那么在行文时就应该注意到有层次的分析中心观点,特别是对观点的原因性的分析。所谓有层次是指文章能够依照一定的思维逻辑推进,如递进、并列或正反对比。在分析不应通过论据材料的堆砌来完成,而应该是一种具有理性的逻辑语言的分析,例如从内因与外因,现象与本质,一般与特殊等等角度分别延伸思维,探因析果,这才真正做到议论文体的要求。而写记叙文的同学则要注意将中心思想演绎成故事的方法,通过在对故事重要细节的描写中自然地流露出中心,不应刻板做作。
总体来说,这道作文题目是我省高考作文由抒情文体向议论文体转变的一次有益尝试。将深刻的人生、事物哲理喻之于一句作家有表现力的感悟。思维引导的角度要较之去年的袁隆平的题目更加明朗。学生不易出现在考场上因不敢确定自己所想的中心是否偏题而犹豫的现象。但是,辩证的分析材料提取中心,发现有时代感与思辨价值的话题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故而,也应当能考量出不同学生的水平,达到筛选人才的目的。
标签:作文都是年的福建题目高考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