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读完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名作《归园田居》,再慢慢品味,不难看出,平淡中蕴含着真与美,朴素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表面看去,诗人所描写的事物都是极平常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炊烟、狗吠、鸡鸣……而且又是一切如实写来,几乎未加任何修饰。然而,正是这种平淡的笔法,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淳朴可爱的田园风景图,其中的景物又是那么清新、明晰。简朴优美的居住环境,庭前院后花草围绕;恬淡适意的隐居生活,远眺村庄中隐隐的炊烟,近听鸡鸣犬吠。虽然都是农家生活中极普通常见的事物,在诗人神奇的笔端,它们具有多么迷人的魅力啊!平淡绝不等于空洞、枯燥,没有思想内容,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蕴含着真与美。诗中既没有晦涩生僻的典故,也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更没有近于哗众取宠的夸张,而那种朴素无华,真切动人的情感,静谧安宁的生活情趣,蕴含的真与美,真正打动了读者的心。
《归园田居》绝不是诗人在闲暇之余信手拈来聊以自娱的。显然,诗一开篇就写出了“性”与“俗”的深刻矛盾,可以说,诗人之所以酷爱自然,正表明他淳朴率真的自然天性与黑暗社会的格格不人。一种强烈的爱与恨的情感贯穿全诗,成为这首诗主要的思想特点。
诗人表达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时,无疑反衬出他对黑暗现实和腐败官场的强烈不满和愤恨。把官场喻为“尘网”、“樊笼”,把居官时的自己喻为“羁鸟”、“池鱼”,且用一个“误”字真实地表达了对出仕生活的无限追悔懊恼,可见诗人多么厌恶憎恨现实。庸俗无聊的世风与小时候便形成的那样高雅涓洁的气质不能相容,诗人自然对自由、宁静、未受污染的隐居生活产生了渴望。愿望满足时,欢愉、满足、自得、坦荡之情油然而生。
隐居后,居住的房屋和室内陈设很简陋,而且还要亲自开荒种田,清苦贫困自不必说。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诗人把这样一个相对艰苦的环境写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原因很简单,诗人耿直清正,孤高傲世,在他看来,精神的轻松解脱,远比物质享受要重要得多。归隐后,摆脱了与本性相违的杂务干扰,躲避了官场上虚伪繁冗的应酬,此时能够获得的怡然心境是何等可贵啊。
恨世俗,爱丘山;恨尘网,爱园田;恨樊笼,爱自然。诗人有多么分明的爱憎!因此,在怡然悠闲的心境中,他真切感受到田园之美,领会到常人不曾留心注意的各种新鲜雅致的妙处。
诗人以诚挚深沉的感情,高尚纯洁的思想修养,高超的艺术造诣,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篇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的佳作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