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肯德基”,可能有不少人不知道这是洋食品的名字,但北京市的孩子们对它们却非常熟知和喜爱。就是穿的用的,这些孩子也以洋为贵、以洋为美。这是笔者近期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报道中获悉的消息。
孩子们的思想如同一张洁白的纸。古人说:“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明了环境的重要。
如今,“凯撒大帝”、“福尔摩莎”等起洋名的店名牌匾时有所见;商品也以洋名为贵重为时髦,孩子们吃的是“肯德基”,穿的是“米老鼠”,玩的是洋娃娃,背的书包也一律标的洋文;有些孩子还起上了“尼玛”、“约翰”等洋名字;翻开报纸,“相声TV”“少年TV”……随处可见,打开电视,洋“卡通”比比皆是,洋女人、洋小伙频频亮相,填塞了孩子们的眼睛、耳朵、头脑。处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认洋货被洋化不是很自然的吗?
由此看来,孩子们是无辜的。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同志确实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不能很好地划清“学习西方先进东西同崇洋媚外的界限”。月亮也是外国的圆。不但对本国的各种名牌商品宣传得不够,而且有些商品我们已有市场并进人了世界前列,但企业却迷信洋名牌而改用外国牌子,如本是地道的国产自行车,却偏叫什么“西格马”。日前,笔者在报上还看过这样一则报道:《同一服装,挂国外名牌卖高价;世界名牌,其实大多国内加工》,文中披露:国人花三四千元高价买的“圣洛郎”、“皮尔·卡丹”等世界名牌服装,竟大多数是国内生产加工的。这种情况确实值得深思。
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是欢迎外国的先进东西包括商品的。但是,我们不可丧失自己的国格,不可丧失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可丢掉民族的骨气。毛泽东同志有言:“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这骨气,使我们不食磋来之食,敢于在世界民族之林昂起头,挺起胸;这骨气,激励我们奋力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把握自己的经济命脉。近日,欣闻上海家化买回了他们已卖出去的品牌“美加净”;又闻长虹电子集团宣布,长虹彩电从4月1日起降低售价,他们说,降价的目的,就是与洋货叫板。这些主动迎接国际市场挑战的行动,不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和骨气的生动体现吗?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应发扬光大我们的民族精神和骨气,而不应作“麦当劳”、“肯德基”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