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对文化与体育的批评铺天盖地,大有“乌云压城”之势。各种刻薄而刺耳的“国骂”也暗态汹涌起来,尤其是对年轻人(特指当代大学生)的人格、道德、素质已是十分不屑了,诸如“呸!现在的大学生,甚玩意?”“哼!如今的年轻人,啥嘛?”之类云云。
对于此类言语,我原先并不放在眼里,认为没有多大“销骨”的成效。然而,随着众多年轻人也开始把矛头指向当代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进而这种谩骂和唾弃的声音已愈来愈尖锐和“见血”之时,我渐渐感到犹疑不止,不禁们心叩问:难道我们真的站不直了吗?
“五四”以及“五四”之前到底孕育了多少甘洒热血荐轩辕的狂飘青年?那确实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时代,仅“煌煌上库”的北大里就筑就了众多“舍身求法”的血性和“莱瞥不驯”的风骨……对于他们的品格与精神,我们无可疑异地敬重与追仰!垢尘不污玉,灵风不吸擅。也许我们或多或少地应该背负“素质低劣”的“罪名”。毕竟,书声琅琅的学府里,我们拒绝了空旷的呐喊,拒绝了人性的冲动:流浪歌手暗哑着喉咙在舞台上面尽情放纵,校园诗人咀嚼着快餐在舞池岸边执著徘徊。曾经从“沉潜”走向“显扬”,从“平静”走向“燃烧”的青年,而今却在万象喧嚣的尘埃中走向冷峻、迷惘、缥缈与郁闷。然而这又能意味什么呢?难道说我们只懂得摇滚,只懂得“彩云伴海鸥”,只懂得盲目地宣泄与苍白地喧哗?难道我们就理应接受“疲软、柔弱”的字眼?难道我们的生命就没有—哪怕仅一次人性的闪耀和灵魂的圈点?
沉重的话题理应有沉重的叹息。有人说,没有缺憾就意味着圆满。但是,如果圆满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那么追求就应在此划下休止符了二而我们的遗憾,也正是我们的幸运。遗憾没有生于“君子喋血”、“须听将令的呐喊”、“革命者无罪”的时代。对于这个追求与遗上休止符的年代,不正是幸福的年代吗?
这确乎是一个特定的时代,留给青年更多的困惑与考验、机遇与挑战。这个时代里,不会有一劳永逸,更没有不劳而获。生命在汗水中沉淀出境界,是时代对青年更高层次的要求与召唤。如果仍按旧逻辑、仍以旧眼光来评判和衡量青年一代,那么我们恐怕只有“把日本人砍光”、“把物理文明焚毁”才算是捍卫民族、捍巨尊严的壮哉青年?时代变革了,正如如今我们所鄙视的“唾星乱溅”、“蓬头垢面”的形象在”五四”前恐怕只是“小儿科”而已。在科技与文明高度发展的世纪之末,青年也有许多困惑,也有许多呼声,但这困惑不尽是少年维特式的,也不尽是乌托邦式的。我想:应该有些民族的吧!
写到这坦,那篇散文(《我们能发出那个声音吗》)以及前不久学校纪念“五四”八十周年演讲比赛时的声音—许多忧国忧民的声音,我听到了;许多民族久违的声音,我也听到了。之所以能听到,不正因为这声音是那么的铿锵有力,而又那么的振聋发馈吗?走进崭新的时代,所幸的是许多民族弥足珍贵的东西我们没有丢掉,不仅没有丢掉,我们更愿意去守望、去沉淀、去超拔……
当然,“救寒”的同时更应“重裘”,“止谤”的同时更应“自修”。只是,在“重裘”和“自修”的困境时期,我们更需要一些掌声,而不是“呸!呸!呸!”的恶语相向。但愿在悠悠不尽的历史时空里,我们倾听到的是更深沉的东西。
标签:体育文化倾听乌云反思批评大有近几年来铺天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