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写文章“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开掘是个比喻的说法,将提炼主题,比做平地打井,只有不断地往下挖掘,才能在地层深处挖出水来。文章的主题往往是包蕴在具体的材料中的,我们写一个人,记一件事或论说一个问题,在处理材料时,往往感到创门包含着多种多样的信息,可以从这个角度写,也可以从那个角度写,主题不容易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像掘井一样,对材料进行一番认真的思考、分析、比较、鉴别,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改造加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捕捉住其最本质的东西。
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深刻的立意。 例如歌剧《合毛女》,素材是40年代流传在河北某地的一个“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1944年传来延安后,引起文艺工作者的兴趣。但对这个素材的认识,也经历几个阶段:荒诞离奇的神怪故事—破除迷信—反迷信反封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正是基于对素材本质意义的揭示,延安鲁迅文学院才创作出具有轰动效应的新歌剧,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的基本矛盾,强烈表现了人民群众报仇雪恨,翻身求解放的愿望和理想。
还必须指出,深人开掘法立意要注意服从客观形势的需要,努力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同时要注意考虑主观的可能条件,即从自己思想水平的实际出发,从自己确有感受和见解的实际生活中提炼出富有时代精神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