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着一本《童话大王》,只敢在家里看,不敢拿到学校,怕议论纷纷或者嘲笑轻视。有时谈话间漏了口风,只好涨红了脸拼命解释:“这不是真的那种童话。” 事实上,这本小册子中的确没有童话,只有些打了“童话”之名针贬时政的杂文而已。 真的童话呢?留在我记忆中的,只怕也只有些模模糊糊的故事,惟有《皇帝的新衣》与《海的女儿》记忆稍深。要讲它们的佳处,可以有长篇大套,概括起来就是:以独特的方式抒写了真实的人生。 完全是成年人的口吻了。小孩子时代听故事,是不必概括中心思想的,只要舒服就行。美丽的小仙女,高贵的公主和英俊的土子,邪恶的女巫。最后正义战胜了邪恶,“他们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小孩子肯定是一根筋,人非善即恶,而且善恶白有报应。他们受不了两个骗子逍遥法外,海的女儿葬身大海这样不公的严酷的事实,更别提《卖火柴的小女孩》了,孩子们怎么也不会想通小仙女为什么没出现。大多数情况是,讲故事的大人们只好装成 “小仙女”,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了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童话因此得以顺利结尾。 我有时并不把以上提到的几篇归在“童话”之属,我想,它们和金庸小说一样,是“成人童话”。
真的童话既虚假又美丽,用有些评论者的话来说,是“浮浅,远离真实生活”。然而孩子却喜欢,痴痴想象树林中的小精灵。 如今写童话的人越来越少了,看童话的成年人则更少,也许是囚为人们的梦想随着年龄增大而稀薄起来的原因吧。童话越发像海市魔楼。 比如我,现在已差不多把记忆中的童话故事丢光了,有时偶尔想起,也是极漫不经心的。有一天拾起小人书,那上面有的是灿烂的阳光,明媚的春色,从头至尾暖融融的微笑……然而我的背上禁不住阵阵发冷。 我不敢看童话,怕它无限明艳的春光映照下,自己的四周变得阴暗,寒冷。童话很伟大,但童话只是童话。 我有过无愧于童话的纯真年代,但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