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一大早风婆婆就发怒了,刮起了五六级大风。上午,我和妈妈一起顶着大风骑自行车去北京市少年宫上英语课。一路上,秋风扑在脸上,感到寒噢噢的。 阵阵秋风扫落叶,树上的叶子就像下雨似的飘洒下来,地上的树叶也漫无目的地随风滚动,追着汽车,追着行人。 我们骑车来到景山后街的林荫道时,路上铺满了厚厚的杨树叶。我们的自行车碾压着树叶发出了沙沙的响声,使人感到很愉快、很美妙。突然,我想起了我们往年玩的“拔根”游戏了。我想下课后,一定要捡一些“老根儿”跟妈妈一起拔着玩儿。 “拔根”这游戏很多人都会玩,它的规则再简单不过了。
“根儿”就是杨树叶子的把儿,两个人或几个人都可以玩。每个人选择一些自己认为比较结实满意的“老根儿”。两人对阵玩时,一人拿出一个根儿,两人的根儿一交叉,相互挂勾着,然后,同时用力往相反方向拽,比谁的根儿结实,被拽断的一方为输。 课间休息,我跑到妈妈身边来求妈妈跟我玩“拔根儿”。妈妈可能觉得风太大,不太想玩,但还是勉强地答应了。我们每人都找了一些“根儿”。我有一种挑好根儿的“秘诀”,没告诉妈妈。我选出了一根“大黑根儿”拽断了妈妈的五六个“根儿”。我自吹自擂地说:“我这根儿是千年老根儿。”妈妈找的都是那种又粗又大的“根儿”,其实粗的“根儿”,不一定就结实。据我的经验,应该选那神发黑的、韧性好的‘·根儿”。第一个回合过后,妈妈似乎悟出了这个道理,她重新挑选了几个“根儿”就反败为胜了。我那“千年老根儿”和好几个根儿都败在了她的手下。妈妈神气地说:“我这个‘根儿’是‘根儿王’。”
上完英语课,临回家之前,我们觉得没玩够,每人又捡了一大把“根儿”带回家玩。我们拔呀,拔呀,分不出高低,比不出胜负。妈妈说:“咱们最后一锤定音,谁拔断对方的,最后的胜利属于谁。”我说:“好!’’我拿出了早已藏在鞋里悟着的那个 “老根儿”和妈妈比。这最后一把,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我的手都弄得生疼。可那“根儿”,丝毫没有动静。妈妈见我的手抓不住了、就把我的“根儿”拿过去说:“左手是我的,右手是你的。”只见她两手把“根儿”交叉,铆足了劲,用力一拽。“咔”,妈妈左手拿的那“根儿”断了。 噢,我胜了!我欢蹦乱跳地庆祝着我的胜利。“拔根儿”既简单又好玩,它使我们家的秋天增添了欢乐。
指导与讲评 由剑大风写到落叶,由落叶想到了玩“拔根儿”,小作者的思路清晰,因而把事件的起因交待得清楚明白,并且很有层次。 玩“拔根儿”的游戏,这是许多孩子深秋时的“保留节目”。但这次小作者是和自己的妈妈玩,而且是在剑大风的天气里,在少年宫的院子里玩,无论人物、环境、地点都与以前有了许多不同之处,因而也就使本篇日记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感受。 本文中只写了两个人物,但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段,使两个人物的音容笑貌都显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先说小作者吧,总怒耍点小聪明,又是“自吹自擂”,又是 “据我的经验”,甚至把“老根儿”“早已藏在鞋里晤着”,这神态、这心理、这动作,都是儿童特征的真实写照。 而妈妈呢,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在和儿子玩这种儿时的游戏时,也是那样地投入。 因为“拔根儿”的游戏需要用动作来完成,所以小作者所选用的一些动词也是很有特点的,诸如:找、挑、选、拽、检、带、拔、拿、藏、焙、抓等。这样,就使本文的叙述语言显得更为生动和形象。
标签:我们家起了秋天一大早今儿婆婆大风发怒六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