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应是指伏笔和照应。伏应法就是预先在似不经意中提出暗示或交代,后面行文时对前边的暗示予以关照和回应。 恰当地运用伏应法,可以使人物的出现或事件的发生显得自然合理,使文章的结构显得紧凑严密,脉络清楚。如《挺进报》写陈然将要被捕之前,处乱不惊,从容自若地“随手拿起准备好的扫帚,小心地挂在窗台下面的钉子上。”这是一处伏笔。后面写市委同志“忽然看到窗外挂着扫帚,立刻扭转身,从后门走出去了。”
是对前边伏笔的照应。这样写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为保全组织和同志不顾个人安危的崇高品质。再如《丈色龙》开头交代“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下文出现多次照应:“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给我穿上大衣吧”;最后“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这样多次照应,使文章结构严密,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思想。
运用伏应法,须伏得自然,应得严实。不要留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正如林纤所说:“无意阅过,当是闲笔,后经点眼,才知是有用者。”这是运用伏应时要注意的第一点。其次,还应该注意伏笔要设在情节发展的关要处,能使情节出现高潮才好,不能随意多设、乱设,照应则要顺势自然形成,以完成伏笔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