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以前的世界,有如一架向东倾抖的天平,东方是文明的象征,西方则是愚昧、黑暗的世界。然而,经过了15世纪这短哲而动荡的一百年,世界天平的重心突然移到了西方。欧亚大陆板块仿佛出现了一个可怕的“断层带”——西方世界在不断隆起,东方世界却渐渐下沉了。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正是促使这种“断层”产生的原因!
郑和与哥伦布一样,同是那个时代杰出的航海家,他七下西洋的壮举,实际上既是艰苦率绝的探险考察,也是举世瞩目的文化交流;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放眼世界”的象征,更是世界航海史上不朽的里程碑。在当时的农耕游较时代里,其作用和意义是不同凡响的。曾有人推测,如果当年“七下西洋”的行动不被终止的话,中国也许将比欧洲早五十年跨入航海时代。五十年的领先,就意味着下一个世纪乃至此后两、三百年的领先,意味着那条横亘于东西方之间的断层带将不会出现,意味着中国仍将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宝贵的时机终于在不负责任的指责声中永远失去了!
封建士大夫的目光是短浅的,他们对“下西洋”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直接功利上,他们派人“下西洋”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而已,郑和没有为他们载来一座金山,也没有使明王朝真正成为“万国之国”,他们便自然觉拜此举“于国无益”,再也不愿继续尝试了。然而,纵观整个明朝的历史,正是这“七下西洋”的远航,使得全国工商业得到极大的繁荣。《明史》记载:“自东南诸蛮邦,及大西洋商舶,西域贾人,皆来贸,故宝物滇溢”,可见当时的中国已俨然成为东方最大的贸易市场。也正是在这段时期里,明朝的国力达到了空前的强盛,西与强大的帖木儿帝国杭衡,北以短短的时间解除了蒙古的威胁,东与朝鲜、日本结好,南则在东南亚各地建立了“宣慰司”,并开辟了太平洋、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航路。但爱,自从终止“下西洋”,明政府取而代之的是下达了“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结果中国的经济日益走向下坡路,国力衰竭,北方受到瓦利的挑衅,东部海域则成为侨寇横行的世界……,由此可见,“于国何益”的指责,正是封建士大夫们急功近利的表现。
审视这一触目惊心的历史事实,人们不能不发问:是什么使得一个古老的优秀民族,一点一点以至于几乎完全丧失了开拓进取的精神?
一言以蔽之,所谓“中庸之为德”、“过扰不及”也!两千多年前,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作为一种学术思想,儒学有着不可低枯的价位。可是,儒家学派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却代表了当时历史大变革中一批没落贵族的忍想,在一定程度上阻挠了历史前进。后来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迫使我们民族全盘接受了孔子的思想。随着一代又一代的沿袭,“中庸之道”变为我们民族一种惰性的积淀,使我们的先民失去了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欲望和勇于献身的精神,使我们的民族失去了蓬勃向上的活力......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强化着封建文化;封建文化又孕育了封闭式的心理。对科学技术的轻视,使我们从原来一个科技大国,成了世界上的落伍者;“天朝大国”的观念,“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扼杀了海上贾易和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封建社会不仅仅从它的顶峰滑了下来,而且到达崩溃的边缘……
由此观之,中庸之道,是造成我们民族惰性之道。今天,我们要振兴,必须清除封建的积习,找回我们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尧茂书只身漂流长江,中途不幸遇难。在举国哀悼这位英雄时,又有更多的青年继他之后奋然而起,终于一举漂流完了长江全程,’第一次征服了这条世界大河。这些壮士用他们年轻的生命和青春的热血,激发着我们民族进取的意志。联系对于历史的反思,我觉得,这件事值得大书特书,因为它正体现着我们丢失已久的开拓进取精神。
历史的警钟长鸣!根除民族惰性,激发蓬勃进取的精神,是我们今天刻不容缓的责任。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全面振兴,走在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标签:世界以前有如引起思索航海壮举15世纪两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