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历史书中对文艺复兴精神的概述:“人文主义,其核心为以人为本。”对历史有特殊偏爱的我,刹然想到了曾在网上看到的有关人文与科学对立论的话题讨论,不由觉得有些好笑,这两者真的对立吗?这所谓对立,是否只是一些人的妄自菲薄呢?
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关爱人,平等待人。世界不可能完全的平等,这也就意味着有人身居高位,有人匍匐求生,有人身娇命贵,有人天生愚笨。从无法控制的出生开始,就有了差异。他们同样是生命,却因为种种原因被忽略,被歧视。人文主义精神者将他们一视同仁,带领着他们脱离痛苦与悲哀。他们做了很多常人都不敢想的事,这无疑是伟大的。众所周知的南丁格尔,她放弃了贵族小姐的舒适生活和所谓的尊严,去到战争前线做一名在当时极为卑贱的护士,以她的博爱去拯救生命,将伤员生还率由2%生生提高到48%。可以想象,没有足够的人手,仅凭匮乏的药物和简陋的设备,一个女子,要做到这一步何其困难。可她做到了,更因为坚持每夜提一盏小油灯去查看伤员,给予他们活下去的信念与勇气而被伤员们尊称为“提灯天使”。她使护士这一职业变得崇高。还有特蕾莎修女,同样是出身殷实的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但她却选择了一条注定无止境的路。她无数次为患传染病的人擦去溃烂处的脓水,丝毫不介意他们身上的恶臭与肮脏。更不曾担心自己是否会被感染。她也一次次将麻风病人带回自己的住处,给予他们照顾。她所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生活上的帮助,更多的是让那些原本被弃于街头的人,重新拾回了做人的尊严。她们的作为,亦是无数人文主义精神者的作为。她们的存在,为无数挣扎着生存的人带去曙光。人文主义者所带来的“正能量”,足以拯救很多人,改变他们的生活。
但又有几人能像南丁格尔或特蕾莎修女那样博爱无私呢?终究是少。人文主义者的博爱相较于整个世界无数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人而言还是略显渺小。他们能改变一些人的命运,却救不了所有人。他们能影响人心,却难以改变人性。人是有私心的,无私的人极少。所以,相对而言,科技更能促进社会的进步。社会进步,人的生活水平自然而然的也会提升。同时,科技进步,文化水平上升,人的素质也会相应提高。欧洲的中世纪有一段黑暗时期,黑死病肆虐,全欧洲的人口因而锐减四分之一。因为当时的落后,人们不但无法有效的控制疫情,反而跟从教会的指示进行自罚赎罪和猎捕女巫行动。科技的落后导致了人的思想愚昧,愚昧的后果是黑死病几乎摧毁了欧洲。但在近代生物学技术发展起来后,科技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曾经的“红色绝症”肺结核在弗莱明提炼出的青霉素面前不堪一击。无可治疗的天花现在成了实验室中的标本。无数生命得益于科技,并将其发扬光大。存在于理论上的知识,转化成物质力量后,所带来的效应,与人文主义对人的影响相比也毫不逊色。但在科技起步的早期也曾被无数人质疑。据说,法拉第在演示他的圆盘发电机时,以为贵妇人问他:“法拉第先生,它有什么用呢?”法拉第回答:“那么夫人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呢?”科学的起始阶段,其价值是隐藏性的,如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不但不能创造价值,还需无尽的投入。但技术成熟后,他所能给予的回馈或许会令人吃惊。
科技是潜力无限的,可同样科技也有双刃剑之称。就如核能,它可用作发电,为解决能源危机作出贡献。也会被用作武器,一爆之下断绝千万生命,万顷沃土化为死地。其实这也是必然的,任何事物都会有相对的两面。所谓黑与白,没有对比另一面则也无法被定义。想抹去科技的一些弊端的话,只有连科技也一同抹去。但这未免得不偿失。所以,更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利用科技造福人类。若能将人文主义精神与科技相结合,如袁隆平院士在研发出籼型杂交水稻后,不以其为获利工具或外交手段,也不敝帚自珍。而是推广至全世界,救活了无数本将会因饥饿而死的生命。还有居里夫人,她从工业废料中进行铀的提取实验。成功后,她没有申请专利,而是公开技术。她的成就没有给她带来奢华的生活。作为铀的发现者,后来她想买一克铀做实验都囊中羞涩。但记者采访她时问及此事时,她没有丝毫的后悔,并以为这是应该的。这些科学家所拥有的,不仅是足以改变历史的学识,更有一种奉献精神,使他们的不菲成就,能化作守护世界的盾,而不是对人类闪烁冰冷光芒的矛。
人文主义与科技发展的根本目的,都是提高人生活水平的,二者相辅相成才会使其对社会的推动效益最大化,那又谈何对立呢?古人的太极图,相生相融的阴阳鱼,早就阐释了这一道理啊。
标签:精神科技历史书中记得文艺复兴之论人文概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