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世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善辩。”早在几百年前伟大的哲学家培根就已经向我们揭示了人文情怀与科学思维对一个优秀的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真理,由此可以想见,时代要进步要发展,并且要以飞快的速度前进,那必然少不了科技进步与人文情怀作为时代前进强有力的助推器,只有时代发展了,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更多姿多彩。人们在探索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一路摸爬滚打,在科学与人文这天平的两端摇摆不定,人类应当找到一个科学研究与人文情怀的某个“契合点”,让社会保持在这样一个契合点上平稳的运作,那么,我们就能借科学点亮世界之光,用人文关怀擦亮阅世的慧眼。
生活越来越好,变化越来越快,也许昨日还是一片荒芜的空地,今日已是“万丈高楼平地起”,而越是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更是要多一点对社会的关怀,对道德的思考。但拥有人文情怀并不意味着一味的悲天悯人,我们应当同情弱者,但不是过度的放纵自由和溺爱而应该是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待人事物,并从中激发出道德的力量,让人文关怀带给人温暖,让它和科学一起为人类美好的社会服务。
狼与羊的故事想必人人皆知,人们出于对“羊群”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的关心和爱护,将林中的狼杀得一只不剩,但却没想到没了天敌的羊群过上了安心日子后反倒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同时也给羊群带去了更大的灾难——瘟疫,相比狼群,这才是羊更大的不幸。因此,同情弱者,以人为本并不是盲目无度的放纵我们应当从悲天悯人的情怀中更多的带给人们精神的力量,如果一个社会有取之不尽的精神力量,那它便能为世界创造奇迹。央视每年都会评选“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能够参选的人大多是社会上的弱者,他们有的要面对窘迫的家境,顶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去照顾残疾的亲人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有的也许自己本身生活就举步维艰,却依旧把自己少的可怜的积蓄捐向山区,捐给祖国大山深处未来的希望,还有……还有……当人们以同情的眼光看待他们的时候,心中不免也会升腾起对他们的敬畏之情。社会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这样物质上的弱者,精神上的富人才能更和谐,也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这样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心存善念的人不断为弱势群体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从他们身上吸取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的精神才更富足,生活才更绚丽多彩。
诚然,人文思想对生活的改变,对时代的进步作用是巨大的,但仅凭这一点也是远远不够的。罗素曾说过:“只要人类能明智的利用科学,在创造完美世界的道路上,任何事情都是可能做到的。”课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改变我们生活的工具,它让生活更便捷、舒适,而当科学家们把人文主义的情怀与科学融为一体是,科学才能最大程度上的给我们的生活带去安乐。
科技成果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想要抢占先机,就必须将科技与人文关怀相融合。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位智者,在那个手机还以按键机型为主的时代,他开辟新路,首创了“一键触屏”模式的“iphone”,这样的设计正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了用户使用时的感受,便捷的操作方式顾及了不同层次的人群,使手机一推出便大受欢迎,一代又一代的苹果人也遵循他的设计理念对产品进行技术更新换代,让苹果一直处于科技发展的“风口浪尖”,引领着时代的潮流。人们都说:牛顿一个苹果发现了地心引力,而乔布斯的一个苹果,却给世界带来巨变,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做过一个梦:“我梦见我的水稻茎秆长的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的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正是因为袁隆平心怀兼济天下的理想和信念,思虑着千千万万还处于饥饿中的贫苦人民,才促使他不断进行科研,日日夜夜在稻田里研究高产的“超级稻”,终于让高产杂交水稻问世,他的这一科研成果,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为世界人口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真真正正的利用科学给人类带来了幸福。
如果我们只注重科学的进步,而不顾及人文的情怀,也许,先进的科学成果给人类带来的不是生活的和平与幸福,而可能是战争,那是人类社会巨大的灾难,而如果我们徒有悲天悯人的情感,也许人类会过于软弱,科学难以发展,社会前进的路上举步维艰。其实科学和人文其实并不矛盾,我想,我们一定能在科学发展与人文情感中找到一个恰当的节点,把握好二者平衡的尺度,我们的生活会因此而更加美好和谐
标签:世界科学点亮使人之眼之光读史阅世擦亮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