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有人在“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两者间陷入了困惑,抱定在两者不可共存,必舍其一,便开始苦苦比较,意在优中择优,寻求良方。可是对于求真的科学精神,求善的人文情怀,真的有必要从两者中做抉择吗?如若摒弃其中一者,又是否会对未来造成影响呢?
对于未来,人们自然是十分关心的。此时,社会将目光投向了高中,反对高中文理分科的呼声日益扩大。对于新一代的道德感缺失,人们不禁问:“少了人文学科熏陶的理科生,会不会做出如书籍、影视中所展现的极端恶性事件?”面对这些年层出不穷的少年犯罪事件,这样的疑问确实值得引起各方的注意,尤其是教育家们。教育工作者对未来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们能否在学生的思维中确立高尚的价值观,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中学生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尚不全面,忽视了科学精神的价值所在,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不可分离。这是科学精神的本质所决定的。那什么是科学精神呢?说到底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达尔文曾经说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
科学探索本身就是人类实现自身生命价值和终极理想的一种方式,这种超然物外的求知精神,正是源于人类对自身生命的人文关照。在这种关照中,人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是灵与肉的统一,精神的灵性追求本身就是人类生命意义的彰显,它使人超越了自己肉体存在的直接性。
科学精神求真,人文情怀求善,真与善相结合便是正确的追求。
而在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所具有的崇高的献身精神、顽强的求真精神、不懈的探索精神和无穷的创造精神,正是源于他们博大的生命情怀和无私的人生态度。这种强烈的人文关怀驱使着他们在探求自然和社会奥秘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从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而哥白尼、加利略、牛顿、达尔文、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霍金等杰出的文化巨人便是突出的例证。 如果说科学精神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那么人文情怀则是科学精神的不竭能源。
对于还处在学习阶段的我们,对科学拥有正确的追求便显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而师长教师起首须要有人文情怀,在日常的教学中潜移默化的灌输正确的观念,使学生不仅仅只追求于成绩,而追求科学的探究与人文生活的绚丽。对于作为学生的我们,则要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对于人文知识,不可弃若敝履,对其满口说不。在今后的发展中既要重视科学的严谨,有具有人文的普遍知识,断不可仅仅埋头于考试所考的科目,而丢弃了其他的重要知识。
我们应当让科学精神带上人文情怀。让自己在运用科学的过程中不越过道德的雷池,不触碰人理的底线,为善去恶,格物致知。当新一代的我们运用着有了感情的科学,必将更加快速的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我们也会因解决时代问题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标签:今天有人科学科技快速文明发展感情人文带上